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茶葉
 

別稱:     檟、茗、荈、茶樹、茶葉、元茶

英文名稱: tea

拉丁學名:    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命名者及年代:     (L.) O. Ktze.,1887

茶葉品種:     綠茶、紅茶、烏龍茶

茶葉(英語: tea ),指茶樹的葉子和芽。 別名(jiǎ),(chuǎn)。

泛指可用於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製的飲料,後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製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種藥材泡製的"涼茶"等,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有些國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葉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藥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後的事。

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蹟在浙江餘姚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飲茶始於中國。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品種和製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季節採制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精製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含茶飲料等。

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茶葉飲品-茶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目錄

中國茶文化歷史淵源

老梁:非常講究的茶葉

茶道發源於中國。中國茶道興於唐,盛於宋、明,衰於近代。宋代以後,中國茶道傳入日本、朝鮮,獲得了新的發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卻對作為日、韓茶道的源頭、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中國茶道知之甚少。這也難怪,「道」字,在漢語中有多種意思,如行道、道路、道義、道理、道德、方法、技藝、規律、真理、終極實在、宇宙本體、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義,故對「茶道」的理解也見仁見智,莫衷一是。筆者認為,中國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其目的是藉助飲茶藝術來修煉身心、體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1]

中國茶道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的有機結合。「飲茶之道」是指飲茶的藝術,「道」在此作方法、技藝講;「茶修道」是指通過飲茶藝術來尊禮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講;「飲茶即道」是指道存在於日常生活之中,飲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實在、本體、本源講。[2]

中國對於茶文化的歷史,不僅僅是喝茶,更多的是茶道,對於茶的思考。從古至今,飲茶是很多修身養性之人,十分喜愛的方式之一。[3]

中國茶的種類及其功效

中國茶葉按照加工工藝的不同主要分為六大類:綠茶紅茶黑茶烏龍茶(青茶)、黃茶白茶

1、綠茶

綠茶的功效與作用抗衰老、降血脂、防動脈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綠茶本身含有茶甘寧,茶甘寧是提高血管韌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瘦身減脂、防齲齒、清口臭、防癌、美白及防紫外線作用;抗菌,具備整腸的功能;可改善消化不良情況,如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喝一點綠茶減輕病況。

2、紅茶

紅茶的功效與作用紅茶品性溫和、香味醇厚,可以幫助胃腸消化、去油膩、開胃口、助養生,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有強壯心肌功能。抗菌力強,用紅茶漱口可防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並預防蛀牙與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與高血壓。紅茶功效不遜於綠茶且更有益於心臟。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喝紅茶時加點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溫胃作用。

3、烏龍茶(青茶)

烏龍茶功效與作用美膚,抵抗衰老:飲用烏龍茶可以使血中維生素C含量持較高水平,尿中維生素C排出量減少。瘦身:不可多得的減肥品。防蛀牙:飯後一杯烏龍,茶中含有的多酚類具有能夠抑制齒垢酵素產生的功效。改善皮膚過敏。

4、黑茶

黑茶的功效與作用補充膳食營養、助消化、解油膩、順腸胃;降脂、減肥、軟化人體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緩衰老,延年益壽;抗癌、抗突變、降血壓;降血糖,、殺菌、消炎、利尿解毒、降低煙酒毒害。

5、黃茶

黃茶的功效與作用黃茶是漚茶,在漚的過程中,產生的消化酶,可保護脾胃,提高食慾,幫助消化。消化酶能恢復脂肪細胞代謝功能,化除脂肪。黃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防治食道癌。黃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有85%以上,這些物質能殺菌、消炎。

6、白茶

白茶的功效與作用白茶是一種輕微發酵茶。白茶功效具有三抗(抗輻射、抗氧化、抗腫瘤)三降(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之保健功效,同時還有養心、養肝、養目、養神、養氣、養顏的養身功效。可治糖尿病、預防腦血管病、降血壓、抗病毒提高免疫力。

7、普洱茶

普洱茶一直被廣大女性同胞們所喜愛,其一,普洱熟茶性溫和,暖胃不傷胃;其二,普洱茶可以降血脂;其三,血脂降了,自然也就能帶來減肥的功效了;此外,中醫還認為普洱茶同時具有清熱、消暑、解毒、消食、去膩、利水、通便、祛痰、祛風解表、止咳生津、益氣、延年益壽等功效。

讀懂中國茶葉,六大茶類你了解多少

茶葉的保存方法

  茶葉中的一些成分不穩定,在一定的物理、化學誘因下,易產生化學變化,就是通常所說的茶變。茶葉的保存條件不好會加速茶葉的自身氧化及霉變。[4]

  保存茶葉的容器以錫瓶瓷壇、有色玻璃瓶為最佳。其次宜用鐵罐、木盒、竹盒等,其中竹盒不宜在乾燥的北方使用。塑料袋、紙盒最次。保存茶葉的容器要乾燥、潔淨、不得有異味。

  盛好保存的茶葉,宜放在乾燥通風處。不能放在潮濕、高溫、不潔、曝曬的地方。且周圍不能有樟腦、藥品、化妝品、香煙、洗滌用品等有強烈氣味的物品。還要注意,不同種類、不同級別的茶葉不能混在一起保存。不能在保存紅茶、花茶時使用生石灰作吸濕劑。

  生活中、人們大多家中備有茶葉,或是自用,或是用來招待客人。可是,由於茶葉容易吸濕、吸異味,同時在高溫高濕、陽光照射及充足氧氣條件下,會加速茶葉成分的變化,降低茶葉的品質,甚至在短時間內使茶葉陳化變質。所以,對茶葉的保存變得尤為重要。

  要知道如何儲存茶葉,必須先懂得茶葉是會受什麼破壞,然後才知道要如何儲存,以避免受這些事物的損壞。而各種茶類的素質有異,受破壞的方式與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儲存的方式與要求也有不同了。   以下分不發酵茶、半發酵茶與全發酵茶三大茶類來闡述茶葉的儲存要求與方法。[5]

不發酵茶類(綠茶)

  不發酵茶類包括白(如:壽眉、銀針白毫〕、黃(如:均山銀針黃山毛峰〕、綠(如:龍井、碧螺春〕茶類。不發酵茶含高量的維生素及活性的營養素,極容易受到破壞,所以儲存的要求也極高。不發酵茶最容易受到光曬、潮氣與氣味的影響及破壞。

茶葉的種類及其特點

  一旦遭曬、受潮,茶葉便要變色、變味、變質了。而茶葉極敏感,要是隨便亂放,接觸異味,茶葉便會吸收這些氣味而影響、破壞自身的味道了。

  基本上,儲存綠茶必須:防曬、防潮、防氣味。

  在浙江一帶,珍貴的雨前茶(穀雨前採摘的茶葉〕與明前茶(清明節前採摘的茶葉〕都收在石灰中。原因是石灰乾燥,能吸收潮氣,不使茶葉受潮。要不然,上好的春茶一到仲夏便要色香味俱變了。

  新加坡四季皆夏日炎炎,潮氣又重,不發酵茶在此最難耐久。幾個月內,茶葉便會開始便黃,接着轉褐。一年之後,便逐漸發黑。質地,自然也遭受破壞了。

  如果茶葉數量不多,估計在幾個月內便會用完,只需置於蔭涼通風之處便可。當然,儲存器必須密封,免受異味薰染。儲存器最好是錫罐,以免受日曬。市面上出售高檔茶葉時附帶的紙皮質茶罐、茶盒也可用。只是,茶罐裡頭包茶葉的錫紙包必須保留,茶葉才會更耐收。最忌用裝咖啡精用的玻璃罐。既受光曬,又遭受咖啡精的氣味侵襲。

  要是茶葉數量多,又準備飲用超過一年,便必須藏在冰櫃之中。飲用之前酌量解凍。翌年,茶葉依然鮮嫩如綠葉。

半發酵茶(青茶/烏龍茶)

  半發酵茶即烏龍茶類。又可稱為清茶。它既有不發酵茶的特性,又有全發酵茶的特性。所以,儲存清茶必須像儲存綠茶一般:防曬、防潮、防氣味。不過,清茶既然經過發酵的過程,則又比綠茶耐用了。不藏冰櫃的話,綠茶可保用約一年,清茶則二、三年。

  清茶又有輕焙、重焙之分;輕發酵、重發酵之分。大致上,輕焙、輕發酵者,較近似綠茶。所以,壽命較短,收久的話得藏冰櫃。一些如台灣的高山烏龍,是微微發酵的,壽命便如綠茶般脆弱。

  半發酵茶與不發酵茶的儲存方法,基本相似。不過,由於清茶壽命較長,儲存要求便可鬆懈些。根據清茶的輕重焙、輕重發酵而酌時儲茶,便能保存清茶的新鮮了。

  有的清茶,如武夷山之岩茶,人們有時故意久藏。待兩三年香氣漸漸消失之後,便有了醫療作用。當地人剝柚子皮而取柚肉,然後將岩茶塞入柚皮中,再用針線縫回柚子狀。整粒裹了茶葉的柚子皮掛在通風處陰乾,據說有醫療作用。這種茶叫柚子茶,也是儲存茶葉的一種方法。

全發酵茶(紅茶)

  全發酵茶有紅茶黑茶。這種茶經過完整的發酵過程,已無綠茶的特性、特質。茶葉的本質與味道已轉換成發酵之後所特有的味道。這種味道,越久越醇,價值越高。所以不需要防潮、防曬。不過,將它密封還是必要的。免得受異味侵襲。既然不需要防潮、防曬,便不需要收入冰櫃。就讓它在室溫中,越加成熟吧。

  普洱茶一般都是放在乾淨無異味的地方。因為茶葉容易吸入異味,這樣會導致茶葉變味。避免太陽直射!如果是綠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那應該密封好,放在零下25℃保存,這樣可以保持茶葉的鮮味。南方的天氣比較潮濕,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潮準備,裝的器皿也有講究。這樣才能保持茶葉的完整性。南方的天氣雖然潮濕,可是對於普洱茶的存放也有一定的好處,這樣暖和的天氣使普洱茶的變化比較快!只要注意好保存就可以了!選地方的時間一定要選一個通風,且無異味的地方![6]

茶葉的沖泡方法

茶葉的沖泡很有講究,其中涉及到沖泡所用的器皿、溫度、時間等等,根據不同種類的茶葉而變化。[7]

茶葉沖泡技巧4

綠茶沖泡方式

綠茶沖泡步驟

洗淨茶具。(無色透明玻璃杯即可,這種杯子便於充分欣賞和感受名貴綠茶的外形和內質。)

品茶前,先觀茶的色澤和形狀,從觀賞中可以充分領略各種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風韻和工藝特色,稱為「賞茶」。

沖泡的具體操作有上、中兩種投法。

上投法適用龍井碧螺春等外形緊結重實的名茶。時先將85~90°C開水沖入洗淨茶杯,然後投入茶葉,稍許,便可觀賞到茶葉在水中緩慢舒展、遊動的姿態。

中投法適用黃山毛峰等茶條松展的名茶。先將茶入杯,沖入開水至杯容量1/3時,稍待2分鐘,待茶吸水舒展後再沖至滿杯。

細品。茶湯涼至適口後,品嘗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緩慢吞咽,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分接觸,同時舌鼻並用,品出茶香,細細領略名茶風韻,此為一開茶。

飲至杯中茶湯尚餘1/3時,繼續加開水,謂之二開茶、三開茶……

提示:綠茶沖泡,一般以2~3次為宜。若需再飲,那麼,要重新放入茶葉沖泡。 [8]

紅茶沖泡方式

紅茶沖泡步驟

清洗茶具、燒一壺好水;

投茶入杯。每杯放入3~5克的紅茶,或1~2包袋泡茶;

沖入沸水,水八分滿;

經3分鐘後,即可聞香觀色。

稍待,可飲。

提示:條形茶,一般可沖泡2~3次,紅碎茶如立頓茶包,通常只衝泡一次。

花茶沖泡方式

花茶融茶葉之美、鮮花之香於一體,所以花茶泡飲,以能維護香氣不致無效散失和顯示茶胚特質之美為原則。 品花茶有三個階段:

花茶沖泡步驟

用玻璃杯法沖泡,便於「目品」茶葉舒展、沉浮時的「茶舞」。

用90°C左右沖泡,加蓋後3分鐘,揭開杯蓋一側,用鼻快聞其香氣,湊着香氣做深呼吸,這叫做「鼻品」。

茶湯稍涼適口時,小口喝入,在口中稍停留,以口吸氣。鼻呼氣的動作相配合,使茶湯在舌面上往返流動一、二次,充分與味蕾接觸,品到茶味香氣後再咽下,如是一、二次,才能真正嘗到名貴花茶的茶味、香韻。

烏龍茶沖泡方式

烏龍茶沖泡步驟

泡茶前先用沸水把茶具淋洗一遍,泡飲過程中還要不斷淋洗,使茶具始終保持熱度。

分茶入壺,碎末填壺底蓋以粗條,中小葉排在最上面,以免茶末堵塞壺口。

沖茶先要循邊緩衝,以免衝破「茶膽」。沖水時要使茶葉打滾。

當水漫過茶葉時,立即倒掉,稱之為「茶洗」。

第二次沖水至九成即可,加蓋用沸水淋壺身,這時茶盤中的水漲到壺的中部,這叫「內外夾攻」。約2~3分鐘後,烏龍茶的精美真味就浸泡出來了。

提示:斟烏龍茶的方法頗為講究,傳統的方法是用拇、食、中三指操作。食指輕壓壺頂蓋珠,中拇二指緊夾壺後把手。開始斟茶,每杯只倒半杯,周而復始,逐漸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湯香氣均勻,這叫做「關公巡城」。行茶時最後的罐底濃湯點點滴滴均勻斟入各杯,這叫做「韓信點兵」。茶水一經沖入杯內,即應乘熱啜飲,此謂「喝燒茶」,稍停則色味大遜。

第二次斟茶前仍須先用開水燙杯之後,才可斟茶。燙杯時,中指頂住杯底,大拇指按於杯沿,將杯倒立於盛滿開水的杯碗中。品飲烏龍茶也別具一格。首先,拿着茶杯從鼻端慢慢移到嘴邊,乘熱聞香,再嘗其味。聞香時應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又由近及遠,來回往返三、四遍,頓覺陣陣香氣撲鼻,然後慢慢品飲,可達到最佳境地。

普洱茶沖泡方式

普洱茶沖泡步驟

備具:準備好茶具及普洱茶

溫壺滌具:先用滾水燙熱茶具,主要起溫壺溫杯的作用,同時可以滌具,隨後放入茶葉;

投茶:將普洱茶小心置入壺中。

潤茶:沖入約茶具容量 1/4 的滾水,然後快速倒去,以此清洗茶葉中的雜質,並且喚醒茶葉;

沖茶浸潤:根據實際情況掌握沖泡時間。

分茶:頭道。倒沸水沖泡 10 秒左右,出茶水到公道杯中,濾網放到公道杯上,過濾碎茶,然後再分別均勻的分入小杯中,溫了就可以喝了。

提示:普洱茶葉浸泡時間:視茶葉的情況而不同,一般緊壓茶可以稍短些,散茶可以稍長些,投茶量多可以稍短些,投茶量少可以稍長些,剛開始泡可以稍短些,泡久了可以稍長些。也可以根據各人口感而定,常喝濃茶重口感的可多泡一會;反則縮短;另外還可根據水溫和沖泡次數而定,水溫太高,可縮短浸泡時間,而頭幾泡一般快衝快泡,後面則可隨着沖泡次數的增加而延長沖泡的時間,方可泡出普洱佳味!

茶葉的巧妙用法

茶葉的神奇功效

  大家都知道茶葉是可以用來泡茶的,但是你知道嗎,茶葉還可以用來烹調食物、保鮮防腐、去除污垢、保護色澤等。

  下面為大家介紹茶葉的13種妙用

一、可以烹調食物

  加入茶葉烹調的食物,味道鮮美可口。例如,炒豆腐時,加入綠茶、雞蛋、鹽、味精、蔥花等,翻炒至熟,這種茶葉豆腐頗受人們的青睞;加茉莉花茶煮的飯特別好吃,尤其是做腊味飯的時候,能夠去膩增香;煮牛肉時,除了放各種調味品,還可以再加一小布袋茶葉,牛肉不僅熟得快,而且味道特別好;將廢茶葉用來煮雞蛋,味道清香可口。 [9]

二、保鮮防腐

  將肉放入濃度為5%的茶水中浸泡片刻,然後冷藏,不僅保鮮效果好,而且不易腐爛變質;將鮮雞蛋埋入干茶渣中,放在陰涼乾燥處,雞蛋可保存2~3個月。

三、去除污垢

  取少量茶葉放在暖水瓶中,再倒入開水,塞上瓶塞,20分鐘後,壺裡的水垢在茶鹼的作用下逐漸脫落,連泡幾次,即可除淨;炊具里沾有油垢,拿濕茶渣在炊具里擦幾遍,即可去除油垢;用茶渣擦洗家具、門窗、皮鞋等上面的污垢,去污效果好;深色衣服上的油漬,用茶葉搓洗,具有去污效果。

四、保護色澤

  將一小把茶葉,泡成茶水後用來洗毛衣,既能去掉污漬,又能使毛衣保持鮮亮。顏色鮮艷的衣服褪色後,如果用茶葉水漂洗,可恢復它原來的色澤。

五、清火明目

  把泡過的茶葉晾乾,收集起來,用袋裝好,是很好的枕頭芯子,非常柔軟,味道清香,還可以清火明目。[10]

六、消炎殺菌

  如果不慎燙傷或燒傷,傷處浸入茶水中,可以起到消炎殺菌的作用,也可以用茶水塗抹創面,每日4~5次為宜。

七、沖洗頭髮

  每次洗過頭髮,再用茶水沖洗一遍,可使頭髮烏黑、柔軟,富有光澤。

八、驅趕蚊蟲

  把泡過的茶葉曬乾,在夏季的晚上,用火點燃可以驅趕蚊蟲,而且清香撲鼻,對人體無害。

九、做「老照片」

  把紅茶包放在器皿中,用開水沖泡,約2分鐘後,把新照片平放進去,浸泡約5分鐘。然後,輕輕取出照片,讓其自然風乾,就能得到一張微微泛黃的「老照片」。

十、做手工紙

  把衛生紙、牛奶盒等紙質品撕碎後泡在水裡,同時加入茶葉。等泡成紙糊糊的時候,用很密的網撈起,壓平後用吹風機吹乾,然後再次壓平,就成了手工紙。這種手工紙里有一片片的茶葉,非常漂亮,可用來做書籤、賀卡等。

十一、作為花肥

  把茶渣倒在花盆裡,能保持土的水分;茶渣與土混合後放入花盆內,可作為花卉的肥料。

十二、去除潮氣

  把茶渣曬乾,然後撒在室內潮濕處,可去除潮氣,還可使室內空氣清新怡人。

十三、去除異味

  把50克花茶裝入紗布袋中放入冰箱,可去除異味;器皿中有魚腥味,可把器皿放在茶水中煮數分鐘,可除掉魚腥味;菜鍋里有腥味,可先用泡過的茶葉擦洗,再用清水沖淨,可除掉腥味;把曬乾的廢茶葉,裝在薄襪子內,然後塞進有臭味的鞋子內,能除掉臭味;新買的家具,往往有刺鼻的油漆味,用茶水擦洗幾遍,油漆味就會消失;把廢茶葉點燃,放在廁所內,可去除臭味。

「茶禪一味」的佛家茶理

茶葉製作流程

佛教在中國興起以後,由於坐禪需要,與茶結下不解之緣,並為茶文化在中國和全世界傳播作出重要貢獻,其核心是「茶禪一味」的理念。[11]

禪,梵語作「禪那」,意為坐禪、靜慮。南天竺僧達摩,自稱為南天竺禪第二十八祖,梁武帝時來中國。當時南朝佛教重義理,達摩在南朝難以立足,促到北方傳播禪學,北方禪教逐漸發展起來。禪宗主張坐禪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說,心裡清靜,沒有煩惱,此心即佛。這種辦法實際與道家打座煉丹接近,也有利於養生;與儒家注重內心修養也接近,有利於淨化自己的思想。禪宗在中國傳到第五代弘忍,門徒達五千多人。弘忍想選繼承人,門人推崇神秀,神秀作偈語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佛拭,莫使有塵埃。」弘忍說:「你到了佛門門口,還沒入門,再去想來。」有一位舂米的行者慧能出來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染塵埃。」這從空無的觀點看,當然十分徹底於是慧能成為第六世中國禪宗傳人。神秀不讓,慧能逃到南方,從此禪宗分為南北兩派,中唐以後,士大夫朋黨之爭激烈,禪宗給苦悶的士人指出一條尋求解除苦惱的辦法,又可以不必舉行什麼宗教儀式,作個自由自在的佛教信徒,所以知識階段的文人墨客也推崇起佛教來。而這樣一來,佛與茶終於找到了相通之處。[12]

唐代茶文化所以得到迅猛發展與禪宗有很大關係,這是因為禪宗主張圓通,能與其他中國傳統文化相協調,從而在茶文化發展中相互配合。

歸納起來,佛教對中國茶文化傳播貢獻有四:

(一)推動了飲茶之風流行 

唐·封演所著《封氏見聞記》曰:「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欲,投錢取飲。」佛教認為,茶有三德:一為提神,夜不能寐,有益靜思;二是幫助消化,整日打座,容易積食,打座可以助消化;三是使人不思淫慾。禪理與茶道是否相通姑且不論,要使茶成為社會文化現象首先要有大量的飲茶人,僧人清閒,有時間品茶,禪宗修練的需要也需要飲茶,唐代佛教發達,僧人行遍天下,比一般人傳播茶藝更快。無論如休,這個事實是難以否認的。

(二)為發展茶樹栽培、茶葉加工做出貢獻

據《廬山志》記載,早在晉代,廬山上的「寺觀廟宇僧人相繼種茶」。廬山東林寺名僧慧遠,曾以自各之茶執行陶淵明,吟詩飲茶,敘事談經,終日不倦。陸羽的師傅也是親自種茶的。唐代許多名茶出於寺院,如普陀寺僧人便廣植茶樹,形成著名的「普陀佛茶」,一直到明代,普陀山植茶傳承不斷。又如宋代著名產茶盛地建溪,自南唐便是佛教盛地,三步一寺,五步一剎,建茶的興起首先是南唐僧人們的努力,後來才引起朝廷注意。陸羽、皎然所居之浙江湖州杼山,同樣是寺院勝地,又是產茶盛地。唐代寺院經濟很發達,有土地,有佃戶,寺院又多在深山雲霧之間,正是宜於植茶的地方,僧人有飲茶愛好,一院之中百千僧眾,都想飲茶,香客施主來臨,也想喝杯好茶解除一路勞苦。所以寺院植茶是順理成章的事。推動茶文化發展要有物質基礎,首先要研究茶的生產製作,在這方面佛教僧侶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創造了飲茶意境 

所謂「茶禪一味」也是說茶道精神與禪學相通、相近,也並非說茶理即禪理。

禪宗主張「自心是佛」,無一物而能建立。即然菩提樹也沒有,明鏡台也不存在,除「心識」這外,天地宇宙一切皆無,填上一個「茶」,不是與禪宗本意相悖嗎?其實,一切宗教本來就是騙人的,真談到教義,不必過於認真。我們今人所重視的是宗教外衣後面所反映了思想、觀點有無可取之處。

禪宗的有無觀,與莊子的相對論十分相近,從哲學觀點看,禪宗強調自身領悟,即所謂「明心見性」,主張所謂有即無,無即有,不過是勸人心胸豁達些,真靠坐禪把世上的東西和煩惱都變得沒有了,那是不可能的。從這點說,茶能使人心靜、不亂、不煩,有樂趣,但又有節制,與禪宗變通佛教規戒相適應。所以,僧人們不只飲茶止睡,而且通過飲茶意境的創造,把禪的哲學精神與茶結合起來。在這方面,陸羽摯友僧人皎然作出了傑出貢獻。皎然雖削髮為僧,但愛作詩好飲茶,號稱「詩僧」,又是一個「茶僧」。他出身於沒落世家,幼年出家,專心學詩,曾作《詩式》五卷,推崇其十世祖謝靈運,中年參謁諸禪師,得「心地法門」,他是把禪學、詩學、儒學思想三位一體來理解的。「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 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碗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煩惱」。故意去破除煩惱,便不是佛心了。「靜心」、「自悟」是禪宗主旨。姣然把這一精神貫徹到中國茶道中。茶人希望通過飲茶把自己與山水、自然、宇宙融為一體,在飲茶中求得美好的韻律、精神開釋,這與禪的思想是一致的。若按印度佛教的原義,今生永不得解脫,天堂才是出路,當然飲茶也無濟於事,只有干坐着等死罷了。但是中國化的佛教,主張「頓悟」,你把事情都看淡些就是「大徹大悟」。在茶中得以精神寄託,也是一種「悟」,所以說飲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與茶便連結起來。祥僧們在追求靜悟方面執着很多,所以中國「茶道」二字首選由禪僧提出。這樣,便把飲茶從技藝提高到精神的調度。有人認為宋以後《百丈清規》中有了佛教茶儀的具體儀式規定從此才有「茶道」,其實,程式掩蓋了精神,便不是「道」了。

(四)對中國茶道向外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熟悉中國茶文化發展史的人都知道,第一個從中國學習飲茶,把茶種帶到日本的是日本留學僧最澄。他於公元805年將茶種帶回日本,種於比睿山麓,而第一位把中國禪宗茶理帶到日本的僧人,即宋代從中國學成歸去的榮西禪師(1141-1215)。不過,榮西的茶學菱《吃茶養生記》,主要內容是從養生角度出發,介紹茶乃養生妙藥,延齡仙術並傳授我國宋代制茶方法及泡茶技術,並自此有了「茶禪一味」的說法,可見還是把茶與禪一同看待。這一切都說明,在向海外傳播中國茶文化方面,佛家作出重要貢獻。

揭密:茶葉越鮮越好嗎?

一些人在品茶時追求品新茶,喜歡買新炒的茶葉。所謂新茶就是當年春季從茶樹上採摘的頭幾批鮮葉加工而成的茶葉。有些消費者以品新茶為樂,其實,認為茶葉越新鮮就越好的觀點是一種誤解。

因為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含量較高,易使人的神經系統興奮,對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患者有不良影響。

另外,新茶中不經氧化的多酚類物質和醛類物質含量較多,對胃腸黏膜有很強的刺激作用,胃腸功能較差的人特別是慢性胃腸炎者,喝新茶易引起胃脘疼痛、脹滿、便秘、口乾等症狀。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1. 中國茶文化形成簡史,中國網,2007-09-07
  2. 中國茶道簡史,中國網,2007-09-07
  3. 中國茶的發展簡史,中國網,2007-09-06
  4. 茶葉受潮後的處理辦法,中國網, 2007-09-11
  5. 茶葉也有保質期 這些茶葉巧保存,中國網, 2007-09-11
  6. 普洱茶收藏,中國網, 2007-09-11
  7. 沖茶水之道,中國網, 2007-09-07
  8. 泡茶技法之一:傳統泡法,中國網, 2007-09-07
  9. 茶膳七款 瘦身佳品(組圖)中國網, 2007-09-12
  10. 中國茶文化形成簡史,中國網,2007-09-07
  11. 茶文化與宗教發展的內在關係,中國網,2007-09-14
  12. 茶禪一味的寺院茶道,中國網,200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