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苦,形聲。從艸,古聲。本義:苦菜。基本釋義:1、五味之一,與甜和甘相對,像膽汁或黃連的滋味;2、感覺難受的:指人的感覺難受,勞累,艱辛;3、為某種事所苦;4、有耐心地,盡力地;5、使受苦。

2016年12月9日,"苦"字當選台灣年度漢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苦

拼音; kǔ

部首; 艹

總筆畫數; 8

注音; ㄎㄨˇ

結構; 上下結構

五筆; adf(86版)

倉頡; TJR

鄭碼; eej

筆順編號; 12212251

平水韻部; 上聲七麌

字級; 一級字(編號0999)

統一碼; 基本區 U+82E6

異體字; 瘔

造字法; 形聲字

詳細釋義

名詞 1、苦菜

舉例: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賈(苦菜)

苦,大苦苓也。--《說文》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詩·唐風·采苓》

濡豚包苦實蓼。--《禮記·內則》

天子於是食苦。--《穆天子傳》

2、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呂氏春秋·遇合》。注:"傷也。"

皆甚苦之。--《呂氏春秋·貴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形容詞

1、苦味,跟"甘"、"甜"相對。古稱"五味"之一

舉例:其味皆苦;良藥苦口利於病;李以苦存

誰為荼苦。--《詩·邶風·谷風》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為苦。--《廣雅》

以苦養氣。--《周禮·瘍醫》。注:"火味也。"

苦勝辛。--《素問·五運行大論》

則苦雨數來。又,苦者人所惡。故甘苦為物之美惡,亦為人之愛惡。--《禮記·月令》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劉基《苦齋記》

2、痛苦;困苦

舉例:苦厄(苦難;厄運);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屬);苦腦子(命苦;可憐;苦命人;可憐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懨懨,苦厭厭。形容非常痛苦、悲慘);苦孜孜(痛苦悲切)

其毒大苦。--《詩·小雅·小明》

婦啼一何苦。--唐·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方苞《獄中雜記》

其平居常苦於多疾。--宋·蘇軾《教戰守》

3、刻苦

舉例:苦讀

蓋以苦學力文所致。--白居易《與元九書》。

4、勞苦;辛苦

舉例:苦節(艱苦卓絕、守志不諭的節操);苦繃苦拽(不辭辛苦,東拼西湊)

母氏勞苦。--《詩·邶風·凱風》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注:"謂濫惡。"

辨其苦良。--《周禮·典婦功》

從師苦而欲學之功也。--《呂氏春秋·誣徒》

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韓非子·五蠹》

5、貧窮

舉例:苦哈哈(非常窮的人);苦混混(窮人);苦胎(對窮人的蔑稱)

苦,窮也。--《廣雅》

動詞

1、 困擾;困辱

舉例:苦計(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所使用的計策);苦恨(苦惱);苦煎(形容身心備受折磨)

長史自不欲苦物。--《世說新語·賞譽》

2、 使困苦,困於

舉例:苦熱(苦於炎熱;酷熱);苦飢(困於飢餓;很餓)

不苦一民。--《戰國策·秦策》。注:"勞也。"

納至忠甚苦。--《漢書·谷永傳》。注:"勞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列子·湯問》

天下苦秦久矣。--《史記·陳涉世家》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崔銧《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3、 恨,怨嫌

又如:苦竹哀絲(謂怨苦之情發於管弦);苦毒(痛恨)

人苦不知足。--《後漢書·岑彭傳》

副詞

1、 竭力;盡力

舉例:苦死(拚命,極力);苦慮(苦思冥想);苦諫(苦心竭力地規勸)

楊朗苦諫不從。--《世說新語·識鑒》

何必勞神苦思。--宋·蘇軾《教戰守》

2、 甚,很。表示程度

又如:苦愛(酷愛);苦會(很會)

帝遂召武子苦責之。--《世說新語·方正》

3、幸好,幸虧

這孟州城是個小去處,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滸傳》

其他讀音

1 苦:gǔ 指粗劣;止,息。

2 苦:hù 指地名;春秋楚邑,漢初置淮陽國,屬陳縣,東晉咸康三年改名谷陽。故城在今河南省鹿邑縣東。

方言

粵語:fu2

海南話:houw

梵語:duhkha

佛教中的苦

佛教基本觀念之一,表達了佛教對於人的現實存在所作的價值判斷。在佛陀原始教義當中,四諦概括了佛教所欲揭示給世人的真理,其中第一條便是關於苦的真理。

苦是四聖諦中的第一聖諦,梵文(Dukkha),漢傳佛教一般譯為"苦",或者"苦諦",從梵文語義學上來說,是表示"不安的","心神不寧"的意思。可對應為現代描述的"痛苦"、"悲傷"、"焦慮"、"不滿"、"沮喪"等感情。苦諦的意思並不是說"生命是痛苦",而是"知道痛苦",即是知道自我是不穩定、沒有本質的。集諦是痛苦的成因,苦起於無明,即人們不明白自己的本性是沒有痛苦的。滅諦是痛苦的止息,即人們的痛苦並非真實存在。道諦是佛陀所開的處方,能讓痛苦消失。

苦,意謂著苦難、不滿或痛苦。心生不滿是因心兜圈子,兜得無始無終,思想連續不斷,想過去、想未來,因而有如是煩惱。思想被不滿喚起,同時也與不滿一模一樣,經常重複的感到生活當中缺了什麼,總是有些地方不太對、不太夠,因此老是想要彌補缺陷、整頓現狀,以便多得到一點安樂。持續奮鬥和心事重重是很令人煩惱與痛苦的。人享樂時,害怕失去樂,而努力求取更多的樂,或試圖把樂保住;人受苦時,想逃離苦;人又一直感到不滿,而使一切的活動無不始終含有不滿和痛苦的成分。

佛陀的教法是在教人如何"離苦得樂"。

三苦

佛教認為眾生的痛苦可分三種,稱為三苦

苦苦:下三道眾生所經驗的苦,人天所經驗的病苦、惡毒的閒言閒語等,都是苦苦。

行苦:當人們過著安樂的日子,似乎生活很快樂,但轉眼間,世事無常,變化的苦又來到,即是行苦。

壞苦:上述二種苦都是因為五蘊聚合的緣故,生時為樂,壞時逼惱身心,這就是眾生所隱含的壞苦。

苦苦(Suffering of Pain):由嗔心造業,招致苦果(惡業)的感受。如寒冷、燥熱、飢餓、疼痛如此等不悅的感受。

壞苦(Suffering of Change):由貪心造業,招致善果(福業)的感受。如快樂、飽足、成功、情人見面、熱戀等舒服的感受,終會因為消失壞去而傷心,或是慢慢變成了痛苦的原因,故稱壞苦。

行苦(Pervasive Suffering):由痴心造業,招致不苦不樂的感受。如無聊,無趣,這種沒有感覺的感受,雖然不是痛苦,但是因為時間流逝,將會招致其他的痛苦,故稱行苦。而行苦也是所有有為法的特性。

在六道三界內,欲界所受的苦是三者均有,色界所受的苦是壞苦和行苦,無色界所感受到的是行苦。

八苦

苦可以歸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盛苦8類。按照佛陀的看法,存在(生存)是有條件性的,依緣的,這就決定了生存的短暫和局限。主觀上,人會不斷產生實際上無從滿足的欲望;客觀上,對象是暫時的、無常的,這就決定了不滿足和絕望的必然性,這便是本質上的苦。苦的根源在於無明(無知),由於無明,人的生物本能貪慾便時時萌動,一方面造成現實的痛苦,另一方面又留下惡的潛能,就是業,從而始終將人的生存桎梏在無盡的痛苦循環即輪迴之中。擺脫苦,只有證道,即通過宗教修持,獲得對人生存在真相的了解(悟)。佛陀的教法是在教人如何"離苦得樂"。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前七苦皆由五陰領受、聚集,故稱五陰熾盛苦。其中五陰為"色"、"受"、"想"、"行"、"識",五陰熾盛實為其餘七苦的根源"。

六道輪迴之苦

天道的苦欲界天的神只,耽於快樂的生活,因此不會想到佛法。在他們臨命終前的七天,他們會看到五種死的徵兆,並且會看到下一世出生在地獄或其他地方。他們會經驗墮落的苦,像魚在熱沙上翻滾。當善業受報完了以後,即使是四禪天和無色界天的神只也會感到三摩地減弱而逐漸墮落。

阿修羅道的苦由於阿修羅一生下來就忌妒羨慕天神的榮耀,他們只知道與天神爭鬥。最後在戰爭中被打敗,被屠殺時痛苦異常。

人道常有的苦有八種,稱為八苦生的五種苦:被生之苦:因為出生時極端痛苦。出身卑微之苦:因為已經播了煩惱的種子。生是苦的基礎:因為老病死來自於生。生是惑的基礎:因為惑漸漸擴大,人不斷造業。生隱含着面對毀滅時的無力之苦。老的五種苦:容貌衰退,身體退化,精力衰退,感覺遲鈍,財富減少。病的五種苦:挫折與焦慮的增加,身體的自然改變,無法享受愉快的東西,必須仰賴不愉快的事物,漸漸接近生命的尾聲。死的五種苦:離開財富,離開權力,離開侍者與朋友,離開肉體,激烈的悲痛。求不得苦:雖然拚命追求,甚至不擇手段的去傷害或毀謗別人,卻仍得不到所希望的食物、金錢或名譽,就是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心理上焦燥、空虛、煩惱、苦悶等難以形容的痛苦。愛別離苦:親友如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同學的死亡;財勢的衰退;大筆金錢的損失;憂慮由於自己做壞事或別人忌妒所造成的毀謗。這就是愛別離苦。怨憎會苦:遭遇病苦、危險敵人、法律制裁、謀殺、壞名聲、惡毒謠言;幫助別人反惹來處罰;僕人懶惰等。這就是怨憎會苦。畜生道的苦海中的動物靠着互相吞食而活下去,在恐懼的折磨下,他們被海浪沖著到處遊蕩。生活在山區的動物總是擔心敵人侵擾,他們互相殘殺。家畜或家禽等著被屠宰,並且也受着愚蠢和寒熱之苦。而且因為痴愚的緣故,無法講出自己的痛苦而獲得援助。

餓鬼道的苦餓鬼因為業力所致,無法找到食物或飲料,只能吃糞便和黏液,他們因找尋飲食而筋疲力盡。他們沒有衣服穿,夏天火烤,冬天冰凍。下雨時,雨如同燃燒的煤灼傷他們。他們所看到的水都是膿汁,食物都是燒紅的鐵塊,火焰從他們的關節中噴出。他們不停的互斗,每個餓鬼都認為別人是他的敵人。餓鬼可以活一萬五千年之久。最有名的是目連救母的故事。

地獄道的苦阿鼻地獄的眾生最為痛苦,即使薄伽梵也不忍提到它的悲慘。只要佛一提到阿鼻地獄,眾菩薩們聽了就會傷心嘔血,悲痛欲絕。八熱地獄裡,山谷都是烈火熊熊的紅鐵,河流是熔化的銅,樹木發出如雨般的劍,眾生不停遭受野獸和厲鬼的殺戮,得不到片刻的休息。八寒地獄裡,是一片冰天雪地,刺骨的冷風暴使眾生全身龜裂。在他們十億年的生命結束前,時時刻刻生而復死、死而復生,不斷受同樣的苦。

雜項地獄眾生的苦也一樣劇烈。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苦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5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䇢。《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雲: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注》四苦:青苦、白苦、紫苦、黃苦。 又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又《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又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肂盭。 又《類篇》急也。 又《博雅》悵也。 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為快,猶以臭為香,治為亂,反覆用之也。 又去聲。《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又姓。大夫苦成,見《國語》。又《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又果五切,音古。惡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注》謂分別縑白之麤細。《齊語》辨其功苦。《注》功,牢也。苦,脃也。《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注》苦,麤也。 又音怙。地名。《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從艸作。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苦大苦,苓也。從艸古聲。康杜切

說文解字注

大苦、逗。苓也。見邶風、唐風毛傳。釋艸苓作蘦。孫炎注云。今甘艸也。按說文苷字解雲甘艸矣。倘甘艸又名大苦、又名苓。則何以不類列而割分異處乎。且此雲大苦、苓也。中隔百數十字又出蘦篆雲大苦也。此苓必改為蘦而後畫一。卽畫一之。又何以不類列也。考周時音韻。凡令聲皆在十二部。今之眞臻先也。凡霝聲皆在十一部。今之庚耕淸青也。峑兮、苓與榛人韻。采苓、苓與顚韻。倘改作蘦則為合音而非本韻。然則釋艸作蘦、不若毛詩為善。許君ピ非於苦下襲毛詩。於蘦下襲爾雅。劃分兩處。前後不相顧也。後文蘦篆必淺人據爾雅妄增。而此大苦苓也固不誤。然則大苦卽卷耳與。曰非也。毛傳、爾雅皆雲卷耳、苓耳。說文苓篆下必當雲苓耳、逗卷耳也。今本必淺人刪其苓耳字。卷耳自名苓耳。非名苓。凡合二字為名者、不可刪其一字以同於他物。如單雲蘭非芄蘭、單雲葵非鳧葵是也。此大苦ピ非苓耳。而苦篆苓篆不類廁、又其證也。然則大苦何物。曰沈括筆談雲。爾雅蘦大苦注云。蔓延生。葉似荷青。莖赤。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郭雲甘草。非也。甘草枝葉全不同。苦為五味之一。引伸為勞苦。從艸。古聲。康杜切。五部。

其他信息

養生

苦味補心,味過於苦,反而能傷心,導致心肺功能障礙(火克金)。 苦味食物有非常好的降火效果。適量食用有苦味的食物食有益身心的,不僅限於苦瓜,苦丁茶之類,對於燒糊的米飯,同樣具有功效。人體不是一個簡單的化學系統,沒有完全的有害,也沒有完全的有益。

養心

人生的旅途繁花盛開卻又荊棘遍布,無論是微苦小苦,還是中苦大苦,都交錯縱橫地串聯在一起,橫亘於世。雖然苦常為人所見惡,但它卻如影子般揮之不去,久久地圍繞在我們的身旁 。

放眼周遭的「苦」,當生死交關病臥在床,是長夜漫漫的疾病之苦;考試不好消沉沮喪,是讀書之苦;商場中載沉載浮,你爭我奪是追錢之苦;朋友背信棄義離你而去,留下的是錐心刺骨的痛苦;子女不孝,晚景淒涼那是最傷心的殘暮之苦;飽嘗委屈得不到他人諒解,滿腹的苦楚,是難忍之苦;心事重重無得排除,那是種折磨之苦。苦字種種,千百萬種,不一而足,但每一種苦卻都足以讓這一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苦的滋味雖難嘗,但也惟有吃過種種苦頭的人,才能更貼近體會出做人的原汁原味,也才能珍惜、才能悔改所犯的種種過失;因此,人在這一生當中,必須要學能吃苦,肯吃苦與怎樣去化苦,生命才能升華燦爛。所以,吃苦是人生第一難得的歷練,我們必須勇於接受挑戰和面對它,在苦境中學習茁壯與成長。

諺雲:「吃苦就是吃補。」人生若不經受種種歷練,心志怎能有所提升?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然而如果執意要把苦境當作真苦,那麼將為苦所束縛。反之,若不以苦為苦,而當作是一種超脫的轉機,則苦將轉而不苦。能夠做到這一點,於人而言就是能者,於己而言則是超越了自我。

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苦難對人而言,是一種心志的歷練與靈魂的洗鍊,它能夠成就一個人卓絕不凡的操守,與堅忍不拔的意志,從而堪以擔當大任。因此,人生的苦境並非壞事,端看我們如何用心面對。只要學會放下、承擔與超脫,必能離苦得樂。因為積極的人,永不以苦為苦,而真正的苦是來自內心的軟弱與逃避。

在順逆錯雜的人生旅途中,誰都不能避免墮入苦楚的泥淖中。當他人身處逆境之時,願我們能伸出愛的雙手,扶持他們。當自身陷入苦境之時,則應自我期勉,真誠的面對,勇於反求諸己,真正能做到提得起放得下,則苦境的陰霾很快就能化為烏有,我們的生活將會充滿溫暖與幸福,我們的社會將會充滿祥和與關愛。

相關事件

2016年12月9日中國台灣網訊,地震、颱風不斷;兩岸關係急凍打擊觀光業;地價、房屋稅雙漲;台當局"一例一休勞基法"砍假更讓低薪社會勞工處境雪上加霜……2016年的台灣"苦"啊!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灣2016代表字大選"票選結果今天出爐。最終,"苦"字在51個候選字中拔得頭籌,獲選為2016年的年度代表字。

在"總統府"官網上的fickr行程影象紀錄中,也預示了這個"苦"字。

照片中蔡英文等人的身影被置於暗處中模糊,清楚地透出一個"苦"字。[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