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芬蘭內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芬蘭內戰(芬蘭語:Suomen sisällissota,瑞典語:Finska inbördeskriget)發生於1918年1月27至1918年5月15日,是芬蘭獨立後左派與右派政府發生的戰爭[1],最後以政府軍獲勝告終。

芬蘭獨立

芬蘭原本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公元1809年,俄羅斯帝國在與拿破崙交戰時占領了芬蘭,雖然芬蘭一開始擁有極大的自治權以及自己的議會,但在20世紀初俄國試圖把芬蘭俄羅斯化招致了眾怒。

1917年俄國面臨戰敗,11月俄羅斯臨時政府遭到俄共推翻,芬蘭民族主義者認為這是芬蘭獨立的時機[2]。1917年12月6日,芬蘭右派占多數的國會通過了獨立宣言的法案。

新政府成立後首要之務就是外交上獲得承認。德國在與俄國交戰期間,熱衷於培養俄國國內民族分離團體,以削弱俄國實力,因此德國十分贊成芬蘭的行動。在鄰國瑞典與西歐國家也支持這個新國家之後,德國堅持芬蘭與發動十月革命的俄共政府接觸,因為俄國臨時政府已被推翻,而新政府的選舉結果尚未揭曉。

12月7日,一個由芬蘭社會民主黨成員組成的代表團會見列寧,列寧答應承認芬蘭獨立,俄共中央委員會次日支持列寧的決定。列寧同意的理由是「芬蘭很快就會爆發無產階級革命」,戰爭人民委員列夫·托洛茨基也督促俄共控制下的芬蘭人民代表團儘快起義。與此同時,芬蘭右派政府同樣被告知蘇維埃政府接受芬蘭獨立。

公元1918年1月4日俄共中央委員會批准承認芬蘭獨立,因為芬蘭社會主義成員對於獨立的看法幾乎與芬蘭右派一致,因此最終能用一個聲音與俄共談判。同日法國政府也正式承認芬蘭獨立,1月6日德國也跟進正式承認芬蘭獨立。

內戰爆發

內戰剛開始時的前線與主要攻勢,政府軍占據藍色地區,攻擊方向為白色,左派占據紅色地區,攻擊方向為紅色

內戰即將落幕時的前線與主要攻勢,政府軍占據藍色地區,攻擊方向為白色,左派占據紅色地區,攻擊方向為紅色

芬蘭獨立後,右派政府與左派關係日益惡化,托洛斯基敦促下的奪取政權的起義立刻發生,布爾什維克直接煽動罷工與騷亂,芬蘭國會因而授權芬蘭政府全權建立一支陸軍以回復秩序。這讓左派與政府徹底決裂,左派激進派與溫和派因此聯合在一起,雙方都展開武裝。

1918年1月19日,來自俄國彼得格勒的軍火援助通過鐵路運往維堡,用於武裝維堡左派民兵赤衛隊,衝突因此全面爆發。1月27日至1月28日,赤衛隊占領赫爾辛基,政府撤退到瓦薩,並在奧斯卓博斯尼亞建立臨時政府。

芬蘭內戰是一場戰線式的傳統戰爭,政府軍擁有芬蘭北部,包括奧斯卓博斯尼亞與卡瑞利亞,而赤衛隊則擁有大部分主要城市工業中心與南部地區。雙方兵力大約有7萬人,大部分赤衛隊訓練裝備和軍官素質都不足,駐芬俄國紅軍由於積極準備俄國內戰也並未全力支援芬蘭赤衛隊。芬蘭政府軍也有類似問題,但是他們擁有瑞典志願者支援以及受過俄國陸軍訓練的軍官,其中有一位就是卓越的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

4月3號德國派出部隊支援政府軍,主力部隊是呂迪格·馮·德·戈爾茨指揮的波羅的海師,總共有14000人。赫爾辛基旋即易手,5月15日赤衛隊在卡累利阿地峽投降,芬蘭與俄國紅軍也隨即爆發衝突。

視頻

芬蘭內戰 相關視頻

由芬蘭內戰改編成的戰爭電影,戰鬥場面很激烈士兵殊死奮戰
芬蘭,最奇怪的北歐國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