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航海家 航海家(Navig ator)是指精於航海的人,其發展在地理大發現時代達到頂盛,扮演了地理髮現者的主角。在從前,人類缺乏天文與地理知識,甚至認為大地的盡頭是無底深淵,再加上沒有精確的定位系統及堅固可靠的航海設備,所以遠洋航行是絕對的冒險行為,因此當時的航海家也被視為探險家

著名的航海家有鄭和、哥倫布、麥哲倫等。

目錄

基本介紹

航海家(Navigator)指以海上探險為職業的人,人類的航海史演繹出了無數段傳奇的故事,而這些航海家們更是一群不畏艱難,勇於探險的英雄,他們是智慧與勇氣的象徵。儘管大航海時代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激勵我們奮發向上。

詳細介紹

中國的航海發展的很早,在秦朝時期就有3000童男童女東渡日本的故事,後來著名的有鑒真東渡。明朝時期的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創造了偉大的功績

明朝後期,政府腐敗,加只倭寇的騷擾,明朝政府開始了海禁.限制了中國航海業的發展,這時期歐洲的航海業發展起來,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當時海上的霸王。

主要人物

哥倫布

成功的首航

8月初,出海的一切已準備就緒。一支將在大洋上航行的最赫赫有名的船隊停泊在西班牙西南的一個小海港帕洛斯港中。它包括哥倫布的旗艦聖瑪麗亞號和兩艘輕快帆船平塔號和尼娜號( la Pinta, la Niña y la Santa María)。三艘船大小各不相同,在船上裝有大炮,與當地土著居民做交易的物品以及6個月糧食和其他食品。旗艦「聖瑪利亞號」,重130噸,長約35米,甲板長18米,有3根桅杆,並備有角帆,由哥倫布任船長。第二艘是平塔號,船長是馬丁·賓森,重90噸,速度快,船體長度只有旗艦長度的一半。第三艘尼娜號,重約60噸左右,船長是馬丁的兄弟維森特·賓森。賓森兄弟也是作為投資者參加這次探險的,是否成功也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緊相關聯。

最困難的工作是召募水手,隊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哥倫布的朋友,傭人,也有好奇的官員們。相當一部分是以這次航行為條件特赦的犯人。這樣湊成了88人,其中包括一名懂阿拉伯語的語言學家。這是因為在那時人們認為所有語言的母語是阿拉伯語,所以這位語言學家是打算在會見中國大汗時充當翻譯的。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船隊起錨出海了。那時沒有一點風,船帆無力地懸垂着,船隊緩緩地趁着落潮沿着廷托河駛出。

8月12日,船隊駛到了位於非洲近海的加那利群島。補充了木柴和供應品之後,9月6日,船隊離開加那利群島,由於所有的船員情緒都很好,所以沒有一個逃亡的。船隊乘着加那利群島附近常起的東北風朝正西方航行,根據哥倫布幾年前在這一帶航海的經驗,這種東北風是越洋駛向日本國最好的風向。

船隊順着偏東風日夜不停地航行着,有時一晝夜可以向西航行150多英里。可是日復一日,總是那空無一物的海面展現在人們面前。船員們過着單調的海上生活。從早到晚,船童每隔30分鐘報告一次根據沙漏得到的時間。船員每隔4小 時換一次班,由於在15世紀後期的小船上,只有船長和一兩名高級官員才有享受舒適的船艙和臥鋪的權力,所以不當班的船員只有懶洋洋地躺在甲板上閒聊,或縮在陰涼處好好地睡上一覺。

遠航開始的日子裡,哥倫布過得非常愉快,空氣清新的早晨,煦暖的午後和寧靜的大海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喜悅。唯一使他焦慮不安的是海員們焦慮的心情。哥倫布在開始的時候就準備了兩本航海日誌。一本記錄他估計的每天駛過的實際距離,是秘密的;另一本記載的航程比實際航程小得多,是公開的,這樣是為了在航期拖長時,使船員們不致感到驚恐而失去信心。但是由於哥倫布總是把航速估計過高,所以他這本假日誌倒更接近於實際的情況。

雖然,兩個星期後,由於風向改變,航隊開始逆風而行,可這卻使哥倫布感到寬慰。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正需要這逆風,因為船員們很擔心這一帶海上以後永遠不會有適當的風向來送他們返回西班牙。」......

哥倫布一生中最愉悅的日子要算他回來後的幾個月,4月中旬他被召進宮,並且得到了將軍的封號,隆重的招待也大出哥倫布意料之外。哥倫布也因此成了風雲一時的英雄。

詹姆斯·庫克

他由於進行了三次探險航行而聞名於世。通過這些探險考察,他給人們關於大洋,特別是太平洋的地理學知識增添了新的內容。他還被認為在通過改善船員的飲食,包括增加水果和蔬菜等來預防長期航行中出現的壞血病方面也有所貢獻。庫克船長在太平洋和南極洲的偉大的航行為世界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時他也是第一位繪製澳大利亞東海岸海圖的人。

庫克於1728年10月27日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18歲時,他在一家船主那裡找到一項工作並且到波羅的海作了幾次航行。當英法戰爭爆發時,他作為一名強壯的水手應徵到皇家海軍服役。不到一個月他被提升為大副。四年之後升為船長。1759年,他授權指揮一艘艦船參加了聖·勞倫斯河上的戰鬥。1763年,戰爭結束之後,庫克作為縱帆船「格倫維爾」號的船長承擔了新西蘭、拉布拉多和新斯科舍沿岸的調查工作。在四年多的時間裡他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這些成果後來由英國政府予以發表。

麥哲倫

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1480-1521)

麥哲倫(全名:費迪南德·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ão de Magalhães;西班牙語:Fernando de Magallanes),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1505年~1512年)和西班牙(1519年~1521年)作航海探險。地點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但他的船隊依然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被世界認為是第一個環球航行的人。他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達伽馬

葡萄牙人(約1460~1524.12.24)年,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出生於葡萄牙的一個落末貴族。

葡萄牙航海家,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生於葡萄牙錫尼什,卒於印度科欽。青年時代參加過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戰爭 ,後到葡宮廷任職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從里斯本出發,尋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加那利群島,繞好望角,經莫桑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同年秋離開印度,於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伽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兩次到印度,後一次被任命為印度總督。伽馬通航印度,促進了歐亞貿易的發展。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前,歐洲對印度洋沿岸各國和中國的貿易 ,主要通過這條航路。這條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歐洲其他國家在亞洲從事殖民活動的開端。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Bartholmeu Dias,約1450—1500年5月24日),為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於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開闢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生平

探險時代背景

13世紀末,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遊記,把東方描繪成遍地黃金、富庶繁榮的樂土,引起了西方到東方尋找黃金的熱潮。然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控制了東西方交通要道,對往來過境的商人肆意徵稅勒索,加戰爭和海盜的掠奪,東西方的貿易受到嚴重阻礙。到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他們把開闢到東方的新航路,尋找東方的黃金和香料作為重要的收入來源。這樣,兩國的商人和封建主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殖民航海者。

迪亞士的個人背景及探險動機

迪亞士出生於葡萄牙的一個王族世家,青年時代就喜歡海上的探險活動,曾隨船到過西非的一些國家,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15世紀8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知道非洲大陸的最南端究竟在何處。為了弄明白這一點,許多人雄心勃勃地乘船遠航,但結果都沒有成功。作為開闢新航路的重要部分,西歐的探險者們對于越過非洲最南端去尋找通往東方的航線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迪亞士受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委託出發尋找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以開闢一條往東方的新航路。經過十個月時間的準備後,迪亞士找來了四個相熟的同伴及其兄長一起踏上這次冒險的征途,並於1487年8月從里斯本出發,率領兩條武裝艦船和一艘補給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駛去,以弄清非洲最南端的秘密。

航海路線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率領一隻由3條船組成的探險隊出發,目的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非洲,打開一條通往印度的航路。

迪亞士率船隊離開里斯本後,沿着已被他的前幾任船長探查過的路線南下。過了南緯22度後,他開始探索歐洲航海家還從未到過的海區。大約在1488年1月初,迪亞士航行到達南緯33度線。1488年2月3日,他到達了今天南非的伊麗莎白港。迪亞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線。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他讓船隊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3天後,他們來到一個伸入海洋很遠的地角,迪亞士把它命名為"風暴之角"。後來被葡萄牙國王改名為"好望角"。

迪亞士的事跡

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接受了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的命令,於1487年8月從里斯本出發,率領兩條各載100噸的雙桅大帆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駛去。1488年3月12日,他們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紋徽、十字架等等,以紀念這一發現。1488年12月,船隊在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航行之後,安全回到里斯本。這是葡萄牙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突破。葡萄牙國王認識到發現非洲南端的重要性,到東方有了希望,因此命名為好望角。迪亞士受到了國王的嘉獎。

1497年,迪亞士受命於國王曼紐兒一世,再次率領四條大船遠航。他繞着非洲古岸,沿途進行殖民貿易,並開發黃金輸出港口。1500年5月12日,船隊在海上見到彗星。迷信的船員認為這是災難降臨的預兆,都不禁驚慌失色。無巧不成書。5月24日,船隊在好望角附近的洋面上遇到大西洋颶風。四條大船被沖天惡浪掀翻,迪亞士及其夥伴葬身大西洋海底。然而,新的航路已被打通,西方殖民勢力從此也就從非洲伸展到了亞洲。

恩里克王子

提起歷史上地理大發現的大航海時代,首先應該提到的是歐洲小國葡萄牙的遠航事業;提起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首先應該提到的是葡萄牙國旗上那一片綠色所代表的亨利王子。

葡萄牙最初是作為卡斯提爾王國公主的嫁妝而分裂出來的,其國名在拉丁語裡,原意是「溫暖的港口」,這倒是很名副其實。那裡土地貧瘠,物產有限,唯一可以依靠的也只有其「溫暖的港口」。葡萄牙的陸上國境線全部與強國西班牙(當時是強大的卡斯提爾王國)相鄰,幾乎沒有任何發展空間。到15世紀,其人口已經達到150萬左右,他們唯一的出路只有向海上發展,而最早意識到這一點的,正是被後世稱為「航海家」的亨利王子。

亨利王子(恩里克王子)生於1394年,其父親是葡萄牙國王若奧一世(約翰一世),母親是莎士比亞在《理查二世》中寫到的岡特的約翰之女菲利芭。1415年,年青的亨利王子隨父親參加了攻克北非城市休達的戰役,在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表現了非凡的勇氣。不過幸運的是這位也許可以成為陸上英雄,在與穆斯林的戰場上馳騁風雲的年青王子最終沒有投身於陸上事業,而是投身於當時的傑出人物都不屑一顧的航海事業。

在15世紀初,雖然航海技術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航海事業還遠不是現代人所想象的浪漫事業。而是極為艱苦、風險極大、收穫很小的事業,一般貴族階層很少有人涉足。當時的海船很小,一般載重數十噸到一百多噸,乘數十人。船員住着低矮的船艙,在其中甚至無法直立。廚房設備簡陋,食物常常是半生不熟。淡水是用小木桶裝的,很快就會變質,粘乎乎的,滿是朽木鐵鏽味兒。一離岸就得不到蔬菜吃,常常使船員死於壞血病。拋開頻發的海難事故不說,僅僅是極差的衛生條件就使大批海員死於各種疾病。在當時,海員常見的死亡率為40%。在這種情況下,生活正常的人們是很難有興趣去航海的,成為海員的常常是無業游民、小偷、罪犯等等。

很難想象,衣食不缺、地位高貴,完全可以憑陸上事業大展宏圖的亨利王子為什麼會投身於航海事業。但他從休達回國後,就開始着迷於航海。他清醒的認識到葡萄牙的發展方向只能是海上,他的遠航事業最大的目的則是找到傳說中東方的基督教「普萊斯特·約翰」的國家,從而與之夾擊北非的穆斯林。此外,當時葡萄牙得知關於西非廷巴克圖黃金貿易的信息也引起了亨利王子的興趣,據他的助手迪戈·戈麥斯所說,正是這一信息使亨利王子想到從海上探尋這些地方。

這裡還應該提到的一點是,亨利王子當時繼承了由聖殿騎士團(已被教皇解散)的殘餘組成的葡萄牙的阿維斯騎士團的首領,而騎士團在葡萄牙擁有大片地產。這在日後成為其遠航事業的物質基礎。

從1415年開始,亨利王子就着手準備對非洲西北部的探險,他曾經親自參與了海船的改進,從意大利網絡了大批航海人才,在薩格里什(今聖維森特角)創建了航海學校,教授航海、天文、地理等知識。並在附近的拉各斯修建海港、船塢,建造海船。亨利王子把騎士團一年的收入拿出來,裝備了幾支遠航探險隊,對西北非洲各地進行了廣泛的航海探險。從此,葡萄牙的航海事業有計劃的展開了。

1418年,札科和泰赫拉發現馬德拉群島。1431年到達大西洋上的亞速爾群島。1434年,吉爾·埃阿尼什越過歐洲航海家的極限——博哈多爾角,進入傳說中的「魔鬼之海」。1436年,鮑爾達亞在博哈多爾角登陸第一次遇到黑人,葡萄牙人第一次進入「黑非洲」。

1437年,亨利親王(此時已經是親王)第三次參加了征服北非的戰役(前兩次是1415和1418年),此戰葡萄牙人慘敗,其兄費爾南多王子被俘。亨利親王在這次戰役失敗後,更集中力量向海上發展。

1441年,貢薩爾維什第一次在黑非洲抓獲黑人,並運回10名黑人賣為奴隸。從此開始了長達幾個世紀的奴隸貿易。黑人奴隸成為葡萄牙人在非洲的第一個贏利「事業」,亨利親王從中抽取1/4的稅收。1448年,亨利王子在阿奎姆島建立歐洲人在黑非洲的第一個殖民據點,日後成為奴隸貿易的中心。

1445年,著名的迪亞士家族中的第一個航海家迪尼斯·迪亞士出場。他發現塞內加爾河,並一舉越過西非沙漠海岸,發現佛得角(綠角)。同年,費爾南迪斯發現岡比亞河。1446年,特利斯陶在幾內亞比紹海岸被黑人的毒箭射死,成為大航海時代第一個喪生的航海家。

1458年,亨利親王最後一次參加了征服北非的戰役,攻占了休達以西的阿爾卡塞。此次遠行,也是他最後一次乘船航海。他一生中最遠只是四次航行到北非,但其事業為他贏得了「航海家亨利」的歷史稱號。

1460年,亨利逝世,他的船長們已經勘探到西非的塞拉利昂。

亨利王子在一生中,如苦行僧一般簡樸的長期生活在航海中心薩格里什,他並沒有得到里斯本的朝廷多少支持,並且可以說因其盛名而飽受排擠。但可以說整個葡萄牙的航海事業開始於亨利王子,也可以說整個歐洲的地理大發現開始於亨利王子,所以後世的葡萄牙人用國旗上那一片綠色向他致敬。

亨利王子在遠航探險的事業中,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而事實上在他生前,得到的實際收穫並不大。但他看準了這個事業,並為之付出了畢身的精力,為後世葡萄牙一舉成為富強的海洋帝國打下了基礎。

在地理大發現的時代,那些駕着漏水的破船,吃着發霉的食物、甚至蛆蟲、老鼠,喝着變質的臭水,沒有航海圖、只能靠上帝決定航向,為看一眼新海岸的模糊輪廓就離家漂泊數年的航海者,的確是真正的勇士。在我們向亨利王子致敬的同時,也應該向他的意大利、葡萄牙、加泰羅尼亞、丹麥船長們致敬,也應該向他的勇敢的船員們致敬,不管他們曾經是戰士還是貧民、是流氓還是囚犯,因為他們在人類的發展史上,跨出了一大步!

鄭和

(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

1371年(洪武四年辛亥)馬三保出生於雲南昆陽州(今晉寧縣)寶山鄉和代村。

1382年(洪武十五年壬戌) 11歲 明軍征雲南。鄭和父親馬哈只去世。馬三保被擄入明營,遭宮刑迫害。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庚午) 19歲馬三保被燕王朱棣看中,選入燕王府服役。

1404年(永樂二年 甲申) 33歲 在靖難之變中,馬三保在河北鄭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獲成祖賜姓"鄭"的殊榮,從此改稱鄭和,並擢拔為內官監太監。

1405年7月11日(永樂三年六月十五 乙酉) 34歲 奉成祖命,鄭和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太倉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樂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國。

1407年10月13(永樂五年九月十三 丁亥) 36歲 回國後,立即與王景弘、侯顯等率船隊第二次下西洋,到達文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永樂七年 己丑) 38歲 九月又偕王景弘、費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永樂十一年 癸己) 42歲 偕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永樂十五年 丁酉) 46歲 鄭和率船隊第五次下西洋。

1421年(永樂十九年 辛丑) 50歲 偕王景弘、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六次下西洋。

1431年(宣德六年 辛亥) 60歲 鄭和偕王景弘、馬歡、費信、鞏珍等率船隊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

1433年(宣德八年 癸丑) 62歲 鄭和于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隊回國,宣宗賜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德雷克

(英國偉大的航海家)探險航海生涯1568年

德雷克和他的表兄約翰·霍金斯帶領五艘販奴船前往墨西哥,由於受到風暴襲擊,船隻受到嚴重損壞,起先,西班牙總督同意他們進港修理,但在幾天後突然下令攻擊,將英國船員全部處死,僅有德雷克和霍金斯逃離虎口,撿了一條命,德雷克不明白為什麼西班牙要屠殺無辜的商人,更想不通的是新大陸的財富憑什麼只要西班牙才能享受。從此以後他就有了一顆仇恨西班牙的心,他發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向西班牙復仇,就此確定了其一生的軌跡。

1572年,德雷克召集了一批人乘坐小船偷偷橫渡大西洋,躲進了巴拿馬地峽,像當年的探險家一樣,橫穿了美洲大陸,第一次見到了浩瀚的太平洋,在南美叢林裡他們蹲守了近一個月後,搶劫了運送黃金的騾隊,又搶下了幾艘西班牙大帆船,成功的返回了英國成為了英雄,這次行動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獲得黃金,更重要的是德雷克證明了西班牙人並不是不可侵犯的,他受到女王的召見,並很快成為了女王的親信。(女王下令招納志士專門劫持西班牙商船,德雷克是第一個參加的人)

1577年,他再次從英國出發,乘着旗艦「金鹿」號直奔美洲沿岸,一路打劫西班牙商船,西班牙人做夢也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自家後院胡鬧」,當他們派出軍艦追擊時,德雷克早已逃往南方,但由於西班牙的封鎖,他無法通過狹窄的麥哲倫海峽,在一次猛烈的風暴中,「金鹿」號同船隊其它夥伴失散了,被向南吹了5°之多,來到了西班牙人也未曾到過的地方,自從麥哲倫海峽被發現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海峽以南的火地島就是傳說中的南方大陸的一部分,但此時呈現在德雷克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德雷克被這意外的發現驚呆了,他很高興的向大家宣布「傳說中的南方大陸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一定是在南方更寒冷的地方,」(直到今天我們還稱這片廣闊的水域為「德雷克海峽」),但德雷克卻一直向西橫渡了太平洋。1579年7月23日,他到達了馬里亞納群島,8月22日穿過北回歸線,9月26日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普利茅斯港,再次成為了「民眾的英雄」,這次航行是繼麥哲倫之後的第二次環球航行,但德雷克卻是第一個自始至終指揮環球航行的船長(眾所周知,麥哲倫在菲律賓被土人做成三明治吃掉了)。德雷克帶回了數以噸計的黃金白銀,豐富了女王的腰包,更重要的是德雷克為英國開闢了一條新航路,大大促進了英國航海業的發展,而且他還發現了寬闊的德雷克海峽,自此以後,太平洋再也不是西班牙的海了,做為一個探險家德雷克的業績到此為止,但作為海戰史上著名的海戰專家,他的冒險才剛剛開始。1587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處死了親西班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西班牙對英宣戰,積怨已久的兩國終於拔劍相向,但當時,英國海軍還非常弱小,僅有三十四艘戰艦,根本無力與西葡聯盟作戰,危機時刻,德雷克帶領着25隻海盜船趕到了。沿着西班牙的海岸,德雷克開始「外科手術式的清洗」在加的斯港外他擊沉了36艘西班牙補給艦,接着又衝進加的斯港擊沉了33艘西班牙船隻,5月15日,德雷克艦隊突襲里斯本附近的舶錨地,在混亂中千百艘船隻相撞沉沒,損失無以估量。接着,他又攻占了聖維森特角要塞,扼住了地中海的咽喉,在回國的路上,他又打劫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私人運寶船,搶到了價值11萬鎊的財富。由於這一系列的行動,戰爭至少延後了一年,從而為英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