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舒婷诗歌《呵,母亲》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目录

原文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赏析

  舒婷的这首诗是纪念母亲的佳作。诗人借梦幻,通过“慈母的指尖”、“珍藏的鲜红围巾”、“童年幼稚的哭喊”、“成年后的不敢呻吟”等,表达失去母爱的孤独无依。诗人与“枯井”形容“怀念”,起到了无声胜于有声的作用。读后让人感到情浓意切,难以忘怀。

  怀念母亲这类诗歌,涉及的是现实生活中平凡又真实的母亲形象以及亲子之情。诗人从人性的角度、亲情的角度呼唤母亲。舒婷的诗,避免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多了一些对人存在价值和存在状态的终极关怀。

  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在纪念母亲、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带着敬意和感恩的心,感谢母亲为我们的付出。儿女行千里,最担忧的总是母亲。母亲永远是儿女最温暖的怀抱和最温馨的港湾。感恩母亲,不止是物质方面,也可以是精神方面。让我们向母亲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

  第一次读这首诗时,是十一年前的五月中旬。那时,与慈母诀别的悲痛时时噬啮我的心。一天晚上,乐乐在做中考备考试题,我翻看语文试卷,就有这首诗歌。我边看边流泪,最后抑制不住悲痛,放下试卷走到阳台掩面饮泣。乐乐的爸爸陪在我身旁默默无语,乐乐也悄悄地走到我身后,轻轻地抱着我的双肩,哽咽着说:“妈妈,姥姥去世了,我也很难过……”

  十一年来,回顾往事,尽管也常有热泪盈眶,但我更多的时候是平静地追思缅怀。平心而论,我们家的孩子们都很孝顺,邻里称颂,父母满意,我们自己也感觉可以——当然,遗憾难免。

  生命就是这样一代代的传递,生活还要继续,要向前走,还要走好。子女之于父母,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生命的延续,更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期盼。[1]

舒婷简介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2]

参考来源

 

  善良的母亲在世时不止一次嘱咐过我:“你婆婆没闺女,她把你当作闺女了,你要对婆婆好。”母亲,我记住了您的话,也一直在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