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占地5.6公顷,座落于台中市后火车站附近,占地5.6公顷,为目前国内现存五大酒厂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前身为创立于1916年日治时期的民营“大正制酒株式会社”,在1922年日本政府实施酒类专卖制度后被收归官有,1928年成为当时全台最大的酿酒工场。2012年5月20日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正式于园区成立,提供许多大专院校生、艺文团体、产业等文化创意发表与交流的舞台,更让旧台中酒厂从此由制酒工业遗址活化新生,蜕变成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展基地。[1]

历史脉络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前为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所推动之文化部文化资产园区, 原为台湾烟酒公卖局第五酒厂,又称台中旧酒厂。 其前身创立于日治时代的1916年,初为民营的“大正制酒株式会社”, 因日本政府在1922年实施酒类专卖制度而被收归官有, 1945年二战后由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专卖局台中支局接管、 1947年国府转为公卖,由台湾省烟酒公卖局接管, 短短不到百年,走过许多不同的历史脉络。

  • 1916-1922年--大正制酒株式会社台中酒工场

台中酒厂旧址最早是由日籍商人赤司初太郎(1874-1944)于1914年6月所设立的“赤司制酒场”。赤司初太郎原本在北海道经营木材买卖生意,1895年以日本陆军御用之有马组工头身份来台,自此定居于台湾。1898年于云林斗六开设杂货店、旅馆而发迹,遂开始经营樟脑、铁路、糖业等。1914年在台中市设立“赤司制酒场”,1916年11月1日,赤司初太郎筹组设立“大正制酒株式会社”,旗下辖有台中工场、斗六工场及北港工场三个酒工场,总资本额达一百万元,是当时台湾最大制酒公司。

  • 1922-1945年--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中酒工场

日本统治台湾期间,大举投注资金进行各项建设,不但兴建基隆港、高雄港等港口,并规画各大都市、兴建西部纵贯铁路及广设学校,这些建设都需要大笔经费。因此台湾总督府设立“专卖局”,先将鸦片、食盐、樟脑及烟草纳入国家专卖制度,以充实税收。 1914年,台湾总督府认为税收不足因应各项建设开销,即由专卖局长贺来佐贺太郎拟订“酒专卖制度实施意见书”,却遭总督府财务局反对,认为此举必须收购全台现有二百多家民营酒厂,成本相当高昂。直到1922年,台湾总督提出以“发行公债”方式取得收购经费,并将这个计画交由日本帝国议会讨论,全台二百多家民营酒厂齐声反对,并组成“反对酒类专卖同盟会”,但帝国议会以表决方式通过台湾总督府提案,于1922年7月1日正式实施酒类专卖制度。酒类专卖制度实施之后,大正制酒株式会社台中工场于1922年遭到政府征收,先设立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中酒工场”。在此时期,除了原有征收厂房之外,又兴建临时厅舍、宿舍、大型木造仓库及锅炉室等。后来,专卖局在此开设“台中专卖支局”,负责管理台中地区的专卖业务。1926年,“台中专卖支局”改称“专卖局台中支局”,台中酒工场为其所管辖。此时期由于产量增加及化学工业化的发展,厂区内建筑物大量扩建,并购买海南制粉株式会社工场用地,还兴建轻便铁路与台中火车站相接连,以方便原物料及产品之运输。

  • 1945-1958年--台湾省公卖局第五酒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省政府接管台中酒工场,取消“专卖”名称而改为“公卖”,并将其改制为“台湾省公卖局第五酒厂”,继续生产米酒及清酒。此时厂区内的日本籍人士,已全遭遣送回国,厂区中央的日本神社也遭到破坏。

  • 1958-1998年--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台中酒厂

1958年台湾省公卖局将其更名为“台中酒厂”。之后,为配合台湾饮用酒习惯的改变,逐渐停止生产特级清酒,生产线改生产黄酒,之后又大量制造绍兴酒,1970年更生产高品质的花雕酒。至于在米酒方面,1971年台中酒厂在实验室林庆福主任的带领下,找到了新种的糖化菌,可以更快速地生产米酒,使台中酒厂的米酒产量高居全台各酒厂之首位。 然而在1970年代,台中市区逐渐开发,台中酒厂旧址已从原本的郊区变成市中心区。随著附近道路的开辟及居住人口增加,此酒厂对于都市发展已造成妨害。且因酒厂为民生工业之一环,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污水及废气,也引起附近居民的反弹。再加上酒类制品生产量日益增加,原厂址已不敷使用,而必须另觅新址。1979年,台中酒厂派员到新开发的台中工业区(台中市南屯区)进行评估,1990年即斥资55亿元,在台中工业区购买21公顷的厂地。1998年7月21日正式迁厂到台中工业区。

  • 1998-2011年--闲置与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立

台中酒厂搬迁至台中工业区新厂之后,旧酒厂留下大片工业遗产与历史建筑,足以见证日治时期迄今的台湾制酒产业发展历史,于是2002年7月获台中市政府登录为历史建筑,而国有财产局将5.6公顷的土地及建物所有权拨交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前为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使得台中酒厂旧址得以完整保留,并获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前为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规画为创意产业发展计画中的五大创意文化园区之一-“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推展基地,定位发展成台湾建筑、设计与艺术展演中心。 另外,掌管全台各地文化资产相关业务的中央主管机关“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亦设立于此。其政策推展目标为:有效结合地方政府、大专院校、民间及社区组织,形塑完整的文化资产保护网络,建构符合文化资产发展之生态环境,并推动文化资产保存国际合作。

  • 2012年5月20日-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正式成立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接棒揭牌,展现新格局与新抱负2012年5月20日起,“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因应政府组织改造,改制为“文化部”,“文建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亦同时改制为“文化部文化资产局”。现今各馆厂已有全新的身分,过去渭水楼曾是包装材料仓库,今为园区的图书馆所在地;雅堂馆原为米酒成品仓库及半制品储酒库,如今则作为多功能用途的大型展览场,为台湾的文创大业尽力;于中央广场角落的国际展演馆前身为包装作业使用,目前已展出各类型展览,显示迈向国际的企图心。[2]

园区介绍

  • 1916文创工坊

为活络园区利其多元发展,落实“文创生活,生活文创”的理想蓝图,由专业团队将旧厂房打造成“1916文创工坊”,文创工坊位于R12生活设计馆空间,无论个人、团体、公司行号或工作室皆可申请进驻;文化资产园区发展推广中心除了提供文创工作者创作、展演、销售、体验等空间之外,并给予产品打样、育成、整合行销等服务,目标打造中部地区最大型之文创聚落。目前园区内“1916文创工坊”齐聚视 觉、工艺、传统产业转型、青年创业、音乐等各种类型之文创工作者,以“前店后场”的概念营运,提供民众彩绘、金工、缝伞、织布或捏塑等多元体验课程与客制化商品服务,欢迎阖家莅临体验文创!

“1916文创工坊”位于生活设计馆(R12),邀请视觉及工艺领域、传统产业转型领域、青年创业团队、音乐团体等四种类型之文创工作者齐聚一堂,除了提供文创工作者创作、展演、销售、体验等空间之外,并给予产品打样、育成、整合行销等服务,共同打造中部地区最大型之文创聚落。

  • 台湾烟酒展示服务区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在旧酒厂工业移址打造酒文化馆,并与台湾烟酒公司及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合作办理“曲水流觞”特展,展区共分为“酿:”酒的制造、“品:世界酒文化”、“抒:品酒艺术”、“酣:酒与生理”、“游:酒香之旅”“藏:邓东明先生典藏”六区外,另设有品酒服务站。

  • 方舟音乐厨房

原名八号仓库建筑木构造的大跨距桁架,是酒厂内仅有罕见建筑形式, 透过改造让老旧仓库化身为现代摇滚空间,提供一舞台给充满音乐理想朋友圆梦的场域。

方舟音乐艺文展演空间,如同"The Arts Dreaming Ark”位于存在了一世纪之久的旧酒厂内,打造出专业的表演舞台、灯光以及音响设备,提供给各个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音乐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表演场域。TADA Ark占地两百坪,兼具演唱会、记者会、发表会以及大型聚餐等的复合式分享空间。

详细资讯

  • 地址:台中市南区复兴路三段362号
  • 电话:+886-4-22177777#6999
  • 开放时间

1.园区开放:周一至周日 6:00-22:00

2.平日展馆:9:00-17:00(依各展馆公告为主)

3.夏季假日:9:00-18:00 5月-10月

  • 交通方式

1.高铁台中站-转乘公车: 33、82、101、102、125、166路公车。

2.台铁台中站: 由台中火车站(后站),步行约12分钟抵达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公车客运

“台中酒厂”站:路线33、60、82、89、101、102、105、125、166、281、281副路公车,步行约2分钟抵达园区

“第三市场”站:路线7、9、12、18、20、35、41、52、58、58副、65、73、100、100副、107、108、131、132、158、200、284、285、700路公车,步行约5分钟抵达园区。

有关优化专用道为配合台中火车站前广场(广六)改建工程,目前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路公车,调整台中火车站下客点为东协广场。

4.自行开车

国道1号:台中交流道(里程178)▸往台中▸台湾大道,往市区方向(右转)▸五权路(台1乙线)▸过地下道 (左转)▸复兴路三段抵达园区,位于右侧。

国道3号:大里交流道(里程209)▸连接台63线(中投快速公路)直行▸五权南路(右转)▸复兴路三段抵达园区,位于右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