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自行火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自行火炮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自行火炮

作用: 增強火力支援

劃分方式: 重量\行駛方式\火炮種類等

相對: 牽引火炮

自行火炮主要由武器系統、底盤部分和裝甲車體組成。自行火炮除按炮種分類外,還可按行動裝置的結構形式分為履帶式、輪胎式和半履帶式;按裝甲防護分為全裝甲式(封閉式)、半裝甲式(半封閉式)和敞開式。全裝甲式車體通常是密閉的,具有對核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的防護能力。[1]

歷史沿革

自行火炮是一種安裝在各種車輛底盤上,不需外力牽引而能自行運動的火炮。早在1914年,沙俄帝國就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門安裝在卡車底盤上的76毫米自行高射炮。第二次世界大戰,自行火炮得以迅速發展,僅前蘇聯就發展了5種口徑,9個型號的自行反坦克炮。在3年左右的時間內,就生產了31000輛自行反坦克炮,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以來,由於強調機動力、火力、防護力的有機協調,自行火炮的發展倍受重視,大有取代牽引火炮之趨勢,幾乎所有牽引式火炮都研製了自行式火炮的派生型。由於現代自行火炮具有機動性和防護性好、裝有自動裝彈機、射速快等特點,所以在許多發達國家軍隊裡,它有逐漸取代牽引式火炮的趨勢。

1917年,第一門自行火炮由法國發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誕生後不久,法國人為了使笨重的牽引式炮具有更好的機動性,能夠在各種地形條件下迅速地思考轉移陣地,在一輛履帶坦克底盤上安裝一門野戰炮,使具有機動越野性能。但這時的自行火炮沒有裝甲防護,只適用於對步兵進行火力支援。

一戰,世界上第一門具有裝甲防護的炮塔式自行火炮是由德國人製造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崛起的牽引式反坦克炮在機動性、防護性上都較差。德國認為 ,只有使這些火炮跑得和敵坦克一樣快,才能有效地與坦克相對抗。另外,由於初期坦克的火炮口徑較小,火力較弱,也需要有一種能夠伴隨坦克行進,為坦克提供火力支援,並有一定防護性能的火炮。

1939年3月,納粹德國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獲得了大量當時性能比較優越的捷克造47毫米反坦克炮。德國柏林的阿爾凱特公司把這種炮安裝在T─1型坦克盤上,設計製造了一個背面敞開的箱形裝甲炮塔,炮塔不能旋轉,但火炮可左右側轉15度。阿爾凱特公司於1939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種自行反坦克炮,實戰使用效果良好。後來,德國又發展了T─III、 "斐迪南"、 "獵豹"等火炮口徑更大,火力更強的自行反坦克炮,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

具體種類

自行火炮自行火炮按重量可分為重、中、輕三型;

按行駛方式可分為輪式和履帶式兩種;

按裝甲防護程度可分為全裝甲(封閉式)、半裝甲(半封閉式)和敞開式;

按火炮種類可分為自行加農炮、自行榴彈炮自行高射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無坐力炮、自行迫擊炮等。

常見類型

榴彈炮

自行榴彈炮是同車輛底盤構成一體、靠自身動力運行的榴彈炮。它越野性能好,進出陣地快,多數有裝甲防護,戰場作戰力強,便於和裝甲兵、摩托化步兵協同作戰。自行榴彈炮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得到迅速發展。二戰後,一些國家把它列為發展重點,成為現代炮兵發展的一大方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自行榴彈炮得到穩步發展。隨着世界範圍內局部戰爭和地區武裝衝突的不斷發生,陸軍炮兵從未來作戰需要出發,減輕武器裝備重量,提高戰略和戰術機動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情況下自行榴彈炮應運而生。

自行榴彈炮分為履帶式自行榴彈炮和車載式自行榴彈炮。

履帶式自行榴彈炮有着鮮明的特點和優越性,但其戰略機動性較差,對後勤保障要求高,降低了它的使用方便性。在這個大背景下,標新立異、獨具特色的輪式自行榴彈炮應運而生,成為火炮發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車載式自行榴彈炮是以一種成本較低廉的牽引式榴彈炮與卡車底盤有機結合,通過巧妙設計而成。車載式自行榴彈炮具有較強的戰術機動性、快速反應能力,與履帶式自行榴彈炮相比還具有列裝成本低和操作、維修方便等優點。在世界先進的155毫米車載式自行榴彈炮中,比較典型的有法國"愷撒"、南非T5-52、以色列ATMOS-2000和瑞典FH-77BD四種型號。

高炮

自行高炮,堪稱是自行火炮中的貴族。1輛自行高炮的價格,往往相當於2輛主戰坦克的價格。20世紀80年代中期,1輛"獵豹"的價格為870萬馬克。20世紀90年代中期,1輛日本87式自行高炮的價格高達1 460萬美元!令號稱"世界上最貴的主戰坦克"--日本90式主戰坦克也望塵莫及。自行火炮之貴是事出有因的。一方面,是由於自行高炮上採用了先進雷達等昂貴的電子設備和儀器;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自行高炮的採購數量較少,像日本的87式1年只採購一兩輛,這樣的生產規模,不貴才怪呢。不過,貴歸貴,各國軍方還是照買不誤。這說明自行高炮還是蠻重要的一種兵器。

自行火炮在當代自行高炮中,首屈一指的當屬德國的"獵豹"自行高炮。不僅它的生產數量和裝備數量最大,而且也開創了"三位一體"自行高炮的新時代。二戰後期及戰後的一段時間內,防空系統的主流還是高炮、指揮車、電源車三大塊的防空作戰系統。打起仗來,呼呼啦啦一大堆,增加了指揮作戰的複雜性。而到了"獵豹"時代,才將高炮的火力、火力指揮控制、電源供給這三大塊綜合到一起,這就是"三位一體"的高炮。如果再加上自行化,那簡直是"四位一體"了。

"獵豹"自行高炮於1973年設計定型,首批產品於1976年底正式裝備聯邦德國陸軍。到20世紀80年代初,德軍共裝備420輛。此外,出口到荷蘭95輛,比利時55輛。"獵豹"自行高炮採用"豹"1坦克底盤,便於實現底盤零部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其戰鬥全重由"豹"1的41.5噸提高到46.3噸,說明1輛先進的自行高炮裝的系統和部件要比主戰坦克還要多和複雜。"獵豹"的乘員人數為3人:車長、炮長和駕駛員。這說明它的自動化程度相當高。

"獵豹"自行高炮採用2門瑞士厄利孔公司的KDA型35毫米機關炮。這種機關炮射速高、威力大、可靠性高,是一種成熟的產品。其火控系統包括:搜索雷達、跟蹤雷達、火控計算機、光學瞄準具、紅外跟蹤裝置、激光測距儀等。西門子公司生產的這兩種脈衝多普勒雷達,堪稱是"獵豹"上的兩個"亮點"。

世界上現裝備的自行高炮不下一二十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日本的87式(又一個"獵豹"!);德國的"野貓"(價廉物美的輪式自行高炮);瑞典的"變色龍"(裝2門40毫米機關炮);南非的ZA-35(輪式,百葉窗式的雷達天線很特殊)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