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胭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胭脂,又稱脂粉,是一種化妝品,可以塗於嘴唇,如同唇膏,亦可當作腮紅粉餅使用,塗擦於面頰,特別是腮部,顏色多為含有紅色成分的暖色調,使臉部紅潤,增加美觀與健康感。使用腮紅,可達到改變以及調整臉型的效果。腮紅的質地包括液狀、膏狀以及粉狀[1]

起源

中國古代的胭脂又稱焉支、燕支,燕支一說,說明此物是來自戰國燕國,是從中國西北匈奴焉支山(今天甘肅省永昌縣山丹縣之間)地區所產植物紅藍(即紅花菊科紅花屬,學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提煉出來的色素。

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胭脂是商紂時妲己所發明,是燕地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妲己杏眼桃腮,冰肌玉膚,深得紂王寵愛,當時妲己發明了一種桃花妝,用各種花瓣的汁液凝成脂粉,塗在面頰上,這種脂粉被稱之為『燕脂』。另一說法相傳為匈奴女性使用。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為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繫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回國後,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物,胭脂就在此時被引進了中國[2]

成分

紅藍[3]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在紅藍開花時整朵摘下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艷的紅色染料,還有兩種胭脂: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由此,燕支被寫成「姻脂」,「胭脂」,除紅藍外,製作胭脂的材料,還有蜀葵花黑豆皮重絳石榴山花蘇方木等等。

現代胭脂一般為人工色素製成,顏色多樣。主要成分為:滑石粉碳酸鈣碳酸鎂高嶺土氧化鋅二氧化鈦硬脂酸鋅硬脂酸鎂色素黏合劑羧甲基纖維素羊毛脂或者礦物油等。

使用方式

胭脂可以直接拍在兩腮、也可混在粉底或油脂中使用。《紅樓夢》第44回有對胭脂的描寫:「一個小小的白玉盒子,裡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樣.....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淨了渣滓,配了花露蒸疊成的。只用細簪子挑一點兒抹在手心裡,用一點水化開抹在唇上,手心裡就夠打頰腮了。」

漢朝以後,歷代詩文中有不少描寫,如「誰堪覽明鏡,持許照紅妝[4]。」「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紅妝束素腰」等等。唐朝婦女飾紅妝的記載就更多了,「青娥紅粉妝」;「對君洗紅妝」;「射生宮女宿紅妝」等等。除了詩文,當時的筆記小說也有例子,如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描述楊貴妃因為塗抹了脂粉的緣故,連汗水都染成了紅色。王建《宮詞》中也有類似的描寫,有一個年輕的宮女,在她盥洗完畢之後,洗臉盆中猶如氽了一層紅色的泥漿。

另外,唐朝元和年間流行過褐色脂粉配黑色口紅。白居易《時世妝》記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圓鬟無鬢椎髻樣,斜紅不暈赭面妝[5]。」

歐洲,古羅馬時即有使用腮紅胭脂的記載。古羅馬的女性,臉敷白粉後再用紅赭石製成的胭脂上色。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腮紅以粉狀居多,以毛刷沾取上色。粉狀腮紅的優點在於使用簡易。液狀腮紅與膏狀腮紅以特製的腮紅刷或是手指上色,由於質地濃稠所以較為顯色,但不易控制用量。

視頻

胭脂 相關視頻

手工天然胭脂
手工胭脂製作方法,綠色無添加,趕緊學起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