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腎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腎癌是泌尿系統的一個常見的腫瘤,也是泌尿生殖系的一個非常多發的腫瘤,腎癌我們又稱之為腎細胞癌,它是泌尿系統的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之一,也是常見腫瘤之一,是起源於腎實質的泌尿小管的,這種上皮系統的一個惡性腫瘤。腎癌又稱之為腎腺癌[1],占腎惡性腫瘤的80%到90%,根據我們現在的流行病學的調查,腎癌在泌尿系生殖器腫瘤裡邊占第二位,它的發生率僅次於膀胱癌[2],占成人惡性腫瘤的2%到3%,占小兒腫瘤的20%左右。 從男女發病率來講還是有差異的,根據統計男女的比例是2:1,男性會更多一點,腎癌的發病年齡有一些特點,比如說它第一個,隨着年齡的增長,會呈現一個增高的趨勢。第二個我們腎癌的發病年齡在40到55歲之間,除此之外腎癌在不同的國家,有一些明顯的趨勢,歐美國家是明顯要高於亞洲國家的,印度、日本等國的發病率比較低,城市的發病率是要高於農村的。

基本信息

別 稱: 腎腺癌、腎細胞癌

英文名稱: renal carcinoma

就診科室: 泌尿外科

多發群體 :50~70歲人群

常見病因 :未明,可能與遺傳、吸煙、肥胖、高血壓等有關

常見症狀: 腰痛和血尿

傳染性 :無

流行病學

腎癌約占成人惡性腫瘤的2%~3%,占成人腎臟惡性腫瘤的80%~90%。世界範圍內各國或各地區的發病率各不相同,總體上發達國家發病率高於發展中國家,城市地區高於農村地區,男性多於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約為2∶1,發病年齡可見於各年齡段,高發年齡50~70歲。據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和衛生部衛生統計信息中心統計我國試點市、縣腫瘤發病及死亡資料顯示我國腎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至2008年已經成為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10位。

腎癌的病因未明。其發病與吸煙、肥胖、長期血液透析、長期服用解熱鎮痛藥物等有關;某些職業如石油、皮革、石棉等產業工人患病率高;少數腎癌與遺傳因素有關,稱為遺傳性腎癌或家族性腎癌,腎癌總數的4%。非遺傳因素引起的腎癌稱為散發性腎癌。

臨床表現

腎癌的臨床表現變化多端,可無任何症狀,但此時腫瘤在體內已有廣泛進展,甚至出現肺、骨等處轉移徵象。除血尿、腰痛和腫塊三大典型症狀外,腎癌還存在不少非泌尿系統的腎外表現如高熱、肝功能異常貧血高血壓紅細胞增多症高鈣血症等。

(1)局部腫瘤引起的症狀

血尿為最常見的症狀,可為肉眼血尿和/或鏡下血尿。腰痛是因腫瘤長大後腎包膜張力增加或侵犯周圍組織而發生,表現為持續性鈍痛。腎癌患者腰部或上腹部可觸及腫塊約為10%,有時可為唯一的症狀。精索靜脈曲張常發生在左側,為腫瘤壓迫精索靜脈引起,為繼發性病變,平臥後曲張靜脈不消失,表示靜脈內有阻塞(或癌栓)。當下腔靜脈受侵,可同時有下肢水腫出現。

(2)全身毒性症狀

由於腎癌為一高度惡性腫瘤,不少病人求診時已有明顯消瘦、貧血、低熱、食慾減退等惡病體質,也可有肺或骨骼轉移。發熱為腎癌常見的腎外表現之一,有低熱或高熱,高熱者可高達39~40℃,持續不退。貧血可由失血引起,但臨床上有些腎癌患者沒有血尿病史,卻有明顯貧血,說明患者的貧血除血尿引起外,還有其他原因,有作者認為可能與腫瘤毒素或大量腎組織破壞抑制了造血有關。

(3)內分泌紊亂的症狀

根據大量實驗研究和臨床報道,腎癌能分泌多種內分泌素引起系列症狀,一種腫瘤分泌多種內分泌素是腎細胞癌的特徵。腎癌患者合併紅細胞增多症的約占2%.10%~15%的腎癌病人有高血壓。腎癌患者中的3%~16.8%有高鈣血症,且大多為晚期病變。有研究報道腎癌組織內分泌腸高血糖素和血內高糖原分解素樣活性物質,導致胃腸道動態及吸收功能異常。少數腎癌並發促性腺激素增高,在男性引起乳腺增大、乳暈色素沉着及性慾減退,女性則引起多毛及閉經等。


診斷

診斷腎癌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病理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的目的是作為對患者術前一般狀況、肝腎功能以及預後判定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全血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鈣、血糖、血沉、鹼性磷酸酶和乳酸脫氫酶等。目前,尚無公認的可用於臨床診斷腎癌的腫瘤標記物。腎癌的臨床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確診則需病理學檢查。

常用影像學檢查項目包括:胸部X線片(正、側位)、腹部超聲、腹部CT、腹部MRI檢查,PET或PET-CT檢查一般很少用於診斷腎癌,多是用於晚期腎癌患者以便能發現遠處轉移病灶或用於對進行化療、分子靶向治療或放療患者的療效評定。對未行CT增強掃描,無法評價對側腎功能者應行核素腎血流圖或靜脈尿路造影檢查。有下列三項內容之一的腎癌者應該進行核素骨顯像檢查:

1.有相應骨症狀

2.鹼性磷酸酶高

3.臨床分期≥Ⅲ期對胸部X線片上顯示肺部有可疑結節或臨床分期≥Ⅲ期的腎癌患者應進行胸部CT掃描檢查。對有頭痛或相應神經系統症狀的腎癌患者還應該進行頭部MRI、CT掃描檢查。

由於影像學檢查診斷腎癌的符合率高達90%以上,而腎穿刺活檢病理檢查診斷腎癌的價值有限,所以通常不做腎穿刺活檢檢查。但對影像學診斷難以判定性質的小腫瘤患者,可以選擇行保留腎單位手術或定期(1~3個月)隨診檢查。對年老體弱或有手術禁忌證的腎癌患者或不能手術的晚期腎癌且需能量消融治療(如射頻消融、冷凍消融等)或化療的患者,治療前為明確診斷,可選擇腎穿刺活檢獲取病理診斷。


治療

治療原則:對局限性或局部進展性(早期或中期)腎癌患者採用以外科手術為主的治療方式,對轉移性腎癌(晚期)應採用以內科為主的綜合治療方式。

外科手術治療腎癌通常是首選治療方法,也是目前被公認可治癒腎癌的手段。對早期腎癌患者可採用保留腎單位手術(保留腎臟的手術)或根治性腎切除術。這些手術可以採用腹腔鏡手術或傳統的開放性手術進行。對中、期腎癌患者通常採用根治性腎切除術,這類手術通常採用開放性手術進行。

對年老體弱或有手術禁忌證的小腎癌(腫瘤直徑≤4cm)患者可選用能量消融(射頻消融、冷凍消融、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

對於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的腎癌患者通過介入治療的方法進行腎動脈栓塞可起到緩解血尿症狀的作用,這是一種姑息性治療方法。

目前,早期和中期腎癌患者手術後尚無可推薦的輔助治療方案用來有效預防復發或轉移。

晚期腎癌應採用以內科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外科手術切除患側腎臟可以起到明確腎癌的類型和減少腫瘤負荷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治療(如干擾素-α)或靶向治療的有效率。

2005年12月美國FDA先後批准了推薦了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替西羅莫司、貝伐株單抗聯合IFN-α、依維莫司、培唑帕米、阿昔替尼以及厄洛替尼八種靶向方案用於轉移性腎癌患者的一線或二線治療。

預後和隨診

Ⅰ、Ⅱ、Ⅲ、Ⅳ期腎癌患者治療後5年生存率分別可達到92%、86%、64%、23%。

治療後隨診的主要目的是檢查是否有復發、轉移和新生腫瘤。對行保留腎單位手術的患者術後3個月內應行腹部CT掃描檢查,以便醫生掌握手術後腎臟形態的變化情況,可為今後的複查做對比之用。隨診的內容包括:

1.病史詢問;

2.體格檢查;

3.血常規和血生化檢查,如肝、腎功能以及術前檢查異常的血生化指標;

4.胸部X攝片或胸部CT掃描檢查;

5.腹部超聲或/和腹部CT掃描檢查。

各期腎癌隨訪時限:Ⅰ期、Ⅱ期腎癌患者手術後每3~6個月隨訪一次,連續3年,以後每年隨訪一次。Ⅲ期、Ⅳ期腎癌患者治療後應每3個月隨訪一次,連續2年,第3年每6個月隨訪一次,以後每年隨訪一次。

視頻


腎癌!竟是這些習慣導致的,帶你了解腎癌形成原因


腎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發病率最高的是腎癌嗎?

參考來源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