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

簡稱: 聯合國貿發會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簡稱"聯合國貿發會"。聯合國機構之一。成立於1964年。其常設機構是貿易和發展理事會,秘書處設在瑞士日內瓦。宗旨是促進國際貿易,特別是促進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和不同經濟體制與社會結構的國家間貿易;制定有關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問題的原則和政策,並提出實施計劃;審議、推進和開展與聯合國系統內有關機構在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領域內的各項協作活動;協調各國政府和區域性經濟集團的有關貿易及發展政策。中國於1972年4月第一次參會。職能主要包括:作為政府間審議的論壇,以求建立共識;為政府代表和專家的爭論開展研究、政策分析和數據收集;根據發展中國家的特定要求量身訂製技術援助,特別對最不發達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加以關注,並在適當的時候,與其他組織及捐贈國合作提供技術援助。[1]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是1993年2月正式成立。屬於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下設的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增進國際合作和政府間決策過程合理化,使其有能力兼顧環境發展問題。由各大洲分別選出的53個國家組成,每年舉行一次會議,討論與環境發展有關的問題。中國於1993年當選該委員會成員。

聯合國相關信息

聯合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的《聯合國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

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各國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係;進行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並促進對於全體人類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聯合國會員國現有193個:亞洲39個,非洲54個,東歐及獨聯體國家28個,西歐23個,拉丁美洲33個,北美、大洋洲16個,包括了所有得到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設有2個觀察員國(梵蒂岡巴勒斯坦),此外還邀請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實體參與聯合國事務。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蘭西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

聯合國總部在美國紐約,在瑞士日內瓦、奧地利維也納、肯尼亞內羅畢、泰國曼谷、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黎巴嫩貝魯特、智利聖地亞哥設有辦事處。聯合國工作語言有6種: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聯合國首席行政長官是聯合國秘書長,現由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擔任。

歷史沿革

國際聯盟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戰(1937年—1945年)。出於人類無法承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廣泛共識,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並推動解決國際經濟、社會和人權方面問題的合作,多個主權國家於1945年創建了聯合國,以取代有缺陷的國聯。美國國務院在1939年最先提出了成立一個新世界組織的計劃。羅斯福最先使用「聯合國」(United Nation)一詞來描述同盟國。1942年1月1日,該名詞首次出現在聯合國宣言中。

1945年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中,有50個國家政府和1個非政府組織參與了聯合國憲章起草。1945年10月24日,由當時的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法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和美國)以及大部分其他簽署國(註:共有46國,為加拿大、墨西哥、古巴、多米尼加、薩爾瓦多、海地、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巴拿馬、哥斯達黎加、巴西、阿根廷、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智利、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印度、菲律賓、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土耳其、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南斯拉夫、希臘、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亞、利比理亞、澳大利亞、新西蘭)批准了該憲章,聯合國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聯大第一次會議在英國倫敦衛理公會中央禮堂舉行,安理會及51個國家代表出席。

1946年至1952年,聯合國臨時駐紮在紐約州成功湖(Lake Success, New York)斯佩里陀螺儀公司(Sperry Corporation)的一處產業中。隨後便遷移到了紐約市曼哈頓新建成的聯合國總部里。

聯合國成立伊始,便受到各種爭議和批評。在美國,約翰·柏奇會是聯合國早期的反對者之一,前者在1959年發起了「讓美國退出聯合國」(get US out of the UN)運動,指控聯合國意圖成立「全球政府」(One World Government)。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美國遲遲沒有承認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為法國的合法政府,於是法國最初便被排除在創建新國際組織的會議之外;這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法國對早期聯合國的看法,例如戴高樂曾將聯合國蔑稱為「那玩意」(le machin);另外,戴高樂也不認為全球性的安全聯盟要比國家間的防禦條約更有助於維護世界和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