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老来吟诗又何妨(康炳超)

老来吟诗又何妨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老来吟诗又何妨》中国当代作家康炳超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老来吟诗又何妨

清代袁枚先生说,"诗者,人之精神也。人老则精神衰葸(音希,畏缩不前意。)往往多颓唐浮泛之词。"並列举白居易,陆游为例以证之,还自吟两句说:"莺老莫调舌,人老莫吟诗。”

诗言志。写诗吟诗,无非是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思想情感。老年人精神即便畏葸,依然是精神。晚年可能有些消极的东西,这是由其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思想状态所决定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况且,诗的风格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或清新,或隽永,或苍凉,或沉郁,或明快,或诡谲。只要是思想感情的自然表达,有诗的意境,给人带来愉悦和感动,都应以好诗佳作视之。至于老年人颓唐之词,把它视之为寒蝉之吟,贫妇之叹,秋之别调,也未尚不可。

再者,老年人决不是个个都精神衰葸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大有人在。陆游,白居易花甲乃至杖朝之年,依然吟诗不倦,说明他们的精神状态还是可以的。

俗语说,姜是老的辣。这也正如我所感到奇怪的一样。正是这位枚老先生,在其《随园诗话》第五卷中,又说"老年之诗多简炼者,皆由博返约之功。还说老年之诗"如陈年之酒,风霜之木,药淬之匕首,非枯槁闲寂之谓。"这似乎在说,老年之诗更加凝炼厚重,象陈年老酒一样香醇,如经霜红叶一样灿烂,若药淬匕首更具杀伤力。

如此而已。老年人不仅可以吟诗,而且能吟好诗。何况,如今是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我们老年人生活愉快,时间充裕,有兴时暢吟一下,有何不可呢!

至于浮泛之弊,可能也不是只有老家伙才会犯的毛病,青壮年同样会有浮泛应景之作,对此不感兴趣,弃之不顾也就是了。 [1]

作者简介

康炳超,河南宁陵县人。一九四八年九月生,一九七三年七月入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