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翻译名义集

 翻译名义集

佛教辞书 南宋平江(治所在今江苏苏州)景德寺僧法云编。7卷,64篇。系将散见于各经论中的梵文名字分类解释、编集而成,另有别行本在《阅藏知津》中作14卷,明代藏经作20卷。该书共收音译梵文2040余条。

目录

详细介绍

各篇开头为总论,叙述本篇大意。 对音译梵文,一一举出异译、出处并进行解释。 所据资料,除经论外,还旁采音义、注疏及其他佛教著述,对世书经史之类也有所引用。 共引用书400余种,作者百余人。对比较重要的名相,详加论释,但以天台宗的观点为主。 对历代重要的翻译家有专篇记载。 卷首有自序,阐述了编集此书的经过和目的:“思义思类,随见随录”,“前后添削,时将二纪,编成七卷六十四篇。 十号三身,居然列目,四洲七趣,灿尔在掌”,为的是使后学者“免检阅之劳”。 又认为由于时间、地点不同,方言有别,“遂致梁唐之新传,乃殊秦晋之旧译”。

五种不翻

在宋唯心居士周敦义所作的序文中,保存了唐玄奘提出的翻译理论“五种不翻”: 一、秘密故,如“陀罗尼”; 二、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 三、此无故,如“净净树”,中夏实无此木; 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 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 另附元普洽所撰《苏州景德寺普润大师行业记》,对编者法云的生平事迹有所论述。 最后有“续补”数十条。 编者说:“初编集时,意尚简略,或失翻名,或缺解义,后因披阅,再思索之,复述续补。”

全书内容

全书内容:凡六十四篇,约收音译梵语二千零四十余条,分为七卷。

第一卷十三篇: 《十种通号》第一, 《诸佛别名》第二, 《通别三身》第三, 《释尊别名》第四, 《三乘通号》第五, 《菩萨别名》第六, 《度五比丘》第七, 《十大弟子》第八, 《总诸声闻》第九, 《宗释论主》第十, 《宗翻译主》第十一, 《七众弟子》第十二, 《僧伽众名》第十三。

第二卷十一篇:《 八部》第十四, 《四魔》第十五, 《仙趣》第十六, 《人伦》第十七, 《长者》第十八, 《外道》第十九, 《六师》第二十, 《鬼神》第二十一, 《畜生》第二十二, 《地狱》第二十三, 《时分》第二十四。

第三卷十四篇: 《帝王》第二十五, 《皇后》第二十六, 《世界》第二十七, 《诸国》第二十八, 《众山》第二十九, 《诸水》第三十, 《林木》第三十一, 《五果》第三十二, 《百华》第三十三, 《众香》第三十四, 《七宝》第三十五, 《数量》第三十六, 《什物》第三十七, 《显色》第三十八。

第四卷十篇: 《总明三藏》第三十九, 《十二分教》第四十, 《律分五部》第四十一, 《论开八聚》第四十二, 《示三学法》第四十三, 《辨六度法》第四十四, 《释十二支》第四十五, 《明四谛法》第四十六, 《止观三义》第四十七, 《众善行法》第四十八。

第五卷六篇: 《三德秘藏》第四十九, 《法宝众名》第五十, 《四十二字》第五十一, 《名句文法》第五十二, 《增数譬喻》第五十三, 《半满书籍》第五十四。

第六卷四篇: 《唐梵字体》第五十五, 《烦恼惑业》第五十六, 《心意识法》第五十七, 《阴界入法》第五十八。

第七卷六篇: 《寺塔坛幢》第五十九, 《犍椎道具》第六十, 《沙门服相》第六十一, 《斋法四食》第六十二, 《篇聚名报》第六十三, 《统论二谛》第六十四及翻译名义续补,补十号篇。

本书旧刻依原稿分为七卷,首有绍兴二十七年(1157)周敦义序及作者自勉短文。 元代的刻本附入了大德五年(1301)普洽所作《苏州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行业记》。 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此书收入北藏流通,改为二十卷。 又更动篇目次序(如以《帝王篇》、《皇后篇》移在《长者篇》之前,又以《时分篇》移《鬼神篇》之前等),并以书末补订之文,散入各篇之内。 至于文句之间亦偶有出入。《大正大藏》第五十四卷收入此书,并补注梵文。    [1]

参考文献

  1. 翻译名义集,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