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第安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美洲原住民)
前往: 導覽搜尋

印第安人(American Indian),是對除因紐特人(又稱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統稱,並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印第安人分布於南美洲北美洲各國。他們所說的語言有上百種,一般統稱為印第安語或美洲原住民語言[1]。印第安人的族群及其語言的劃分情況均至今沒有公認的分類。

印第安人文化

「印第安人」這一稱呼本是歐洲人對美洲土著的統稱,後來通行於世界。

譬如,維多利亞歷史學會會長麥基威在其所寫的《不列顛哥倫比亞掌故》一書中提到,加拿大西海岸夏洛特皇后海島的土人,大多含有中國人的血統。這些土人,自稱是十三世紀元世祖忽必烈東征日本失敗,漂流至該島的元朝水師的後代[2]

譬如,委內瑞拉學者莫雷考證,在公元八世紀即中國唐代時,有一批居住在我國黑龍江日本海和朝鮮之間的滿族的祖先女真人,越過太平洋在中美洲登陸,被稱為歐康人。

其中一部分移入墨西哥,一部分人進入南美洲各地,後與秘魯的印加文化相融合。

還有從一些畫報上看到中、南美洲叢林中的印第安人,你會以為他們是中國南方的少數民族,毫無疑問,大多數印第安人(包括愛斯基摩人)都具備黃種人的特點:頭髮色黑且直,黃皮膚、鏟形門齒,以及白種人和黑色人種所不具備的嬰兒出生時臀部的青色胎記[3]

印第安人從血緣上,科學家也發現了印第安人與中國人屬於同種的證據。另外,印第安文化與中華古文化之間,相似乃至相同之處還可以舉出很多: 譬如靈台文化丘墩文化;玉石陪殮下葬風俗;還有關於天狗吃月亮的傳說;相似的洪水故事;共同的龍文化羽蛇文化;共有的太極圖饕餮紋飾雲雷紋飾;相似的乘轎出行和擊鞠遊戲;相同的草藥和骨針治病方式;相同的七孔笛子和音樂上的五聲音階; 至於在美洲的古物中發現中國文字則早已見慣不驚了,筆者就曾親見美國北達科他州的「書寫的岩石」照片,以及在亞利桑那州大學博物館所發現的古石照片,這些古代美洲留下的石刻書法,與中國的甲骨文及金文極為相近,有些字的寫法簡直與中國甲骨文一模一樣。

瑪雅人

瑪雅人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支,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他們構成了多樣的美州土著人民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4]。「瑪雅」是為了方便而起的他們的一個集體的稱號,這包括為該地區貢獻某種程度的文化和語言遺產的人。但這之中也包括許多不同的人口、社會和種族群體,他們中誰都有自己特殊的傳統、文化和歷史的特徵。

21世紀初,瑪雅人約有七百萬。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危地馬拉伯利茲薩爾瓦多洪都拉斯還存在着大量遺留的古代文化遺產。一些瑪雅人已經相當地融入了現代文化,另一些人還在繼續着更傳統的習俗,這些人以瑪雅語作為主要語言。

當代瑪雅人大多數生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州坎佩切州金塔納羅奧州塔巴斯科州恰帕斯,和中美洲國家伯利茲危地馬拉洪都拉斯的西部和薩爾瓦多

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蠶豆南瓜可可甘薯辣椒煙草棉花

土地公有,分配給每個家庭使用,每3年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西元後,出現了自由人和奴隸的劃分,統治者稱為「大人」,職位世襲,掌握軍政大權。

阿茲特克人

阿茲特克人(Aztec)又譯阿茲台克人,阿茲特卡人,是墨西哥人數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中心在墨西哥的特諾奇,故又稱墨西哥人或特諾奇人。主要分布在韋拉克魯斯莫雷洛斯格雷羅等州。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納瓦特爾語。

阿茲台克人最先居住在墨西哥西部的海島上,11世紀開始遷移。根據傳說,他們得到神的啟示,如果一隻鷹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條蛇,那就是定居的地方。1325年,他們在首領特諾克帶領下,在特斯科科湖的兩個島上建立了特諾奇提特蘭城(Tenochtitlán,今墨西哥城)[5]

印加人

印加人(Inca),或譯印卡人,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使用克丘亞語。「印加」(Inca)的意思是「太陽的子孫」。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脈中段,中心在秘魯庫斯科城

印加人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克丘亞族的一支,講克丘亞語,他們的「王」稱為「印加」,早期西班牙殖民者與其接觸時,錯誤的把他們「王」的稱號來稱呼這個部族,因此,印加人這個名字就延續了下來。與阿茲特克人一樣,印加人也是一支相當年輕的部族,他們在13世紀起開始向外擴張,並建立起歷史上習稱的「印加帝國」。

分布

北美洲

西部大平原和北美東部的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儘管環境不同,卻有類似的經濟活動。在美國西部──從俄勒岡州到墨西哥北部,從太平洋海岸區到落基山東邊──散居着沙漠文化的印第安人,以狩獵及採集果實為生,但已有原始農業技術發展。

太古晚期在工具技術上有了進步的發展,諸如有溝槽的石斧及石錘等,而且在不同地理區域的部落間有貿易制度。西元前3000~前2000年,氣候變得溫暖,於是有些印第安人跟在吃草的野牛之後,進入薩斯喀徹溫(Saskatchewan)河與亞伯達(Alberta)地區,亦有更北進入北極凍原。

前2000年前後,美國西南部原住民已開始種植玉米。西元200~700年,是一個寒冷時期,阻礙了農業發展。700~1200年,密西西比河谷中發展出以村落為基礎的文化,特色是進步的農耕方法與複雜的宗教儀式。此時期在西南部各處散居的原住民,如阿納薩齊(Anasazi)、莫戈隆(Mogollon)及霍霍坎(Hohokam)等均屬前普韋布洛(pre-Pueblo)社會。莫戈隆的農業技術是阿納薩齊加以改良的,利用雨水與引導河水來澆灌作物;亞利桑那南部的霍霍坎文化是以灌溉來維持其農業經濟。

中美洲

萬餘年前,印第安人進入尼加拉瓜墨西哥北部地區之間的中美洲,耕種技術的發展可追溯至公元前4500年左右,由於農業技術的穩定進步導致前2000年前後建立農業社會,由於糧食供應漸趨穩定,使小的居民點演進為大市鎮,並刺激了陶器與其他藝術品之成長。

公元後第一個1000年稱為古典時期,有瑪雅文明興起,當時人們由僧侶階級統治。他們最重要的神是豐收神克特拉洛(Tlaloc),其標誌是美洲虎,是現存雕刻品中常見的主題。在後來的文化中,以傳統上更為好戰的鷹來代替美洲虎,同時,以人作犧牲也成一種常見的宗教行為。公元1000年前後,托爾特克(Toltec)與阿茲特克(Aztec)兩帝國取代了這些以宗教為基礎的社會型態,直到16世紀西班牙入侵為止。阿茲特克帝國在巔峰時期,幾乎控制了整個中美洲。

最早移民來的種族依居住地區可區分為幾個不同的文化分支。其中之一在墨西哥西北部的海岸、沙漠與多山地區謀生。另一支塔拉斯科人(Tarasco)定居在米卻肯(Michoacan)山區。瑪雅人則占居危地馬拉、猶卡坦半島及墨西哥的恰帕斯(Chiapas)等地的一部分。阿茲特克人則集中在墨西哥中部的高原地和今日墨西哥城。第五個分支在墨西哥南部海岸和高地。中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特色,是以小型社區方式定居,而以個別家庭為基本單位,男性與年長者居領導地位。社區活動以市場為中心,另一中心為政府機關,政府官員同時亦主持宗教儀式。雖以西班牙人引入的天主教為主要禮拜方式,但精靈崇拜、迷信及占卜依然存在。

歐洲工業的技術與工具隨天主教與西班牙人的征服傳入中美洲,後來礦藏、農場、牛群成為殖民社會的經濟中心。1821年的革命,使墨西哥與危地馬拉當地出生的西班牙人與其他混血後裔脫離歐洲人之控制並組成新的共和國政府。

1910年墨西哥發生另一次革命,掃除了排他性的社會與經濟政策,開始認同印第安人在政治、文化與經濟方面的貢獻。20世紀後期,在墨西哥城市與農村社會中,對印第安人有更完整的無差別待遇出現。

南美洲

據考古紀錄,南美文明開始於公元前一萬年,第一批北美與中美移民到達時。他們定居於火地島阿根廷智利南部、大峽谷地區的中南部平原及中央安地斯山的部分。他們的群體以親屬關係為基礎,而以性別及年齡來定階級。這些遊牧的群體後來被高度農業發展的社會所取代。

農耕社會位於巴西和大安地列斯的阿拉瓦克(Arawak)海岸及內陸森林地區。由於他們的食物充裕,所以能夠維持較大且穩定的社會單位。其他在加勒比海沿岸和安地斯山北部定居的民族,以軍事及宗教儀式為基礎,在農業技術支持下,出現較複雜的社會組織型態。南美洲的原住民文明大約在公元前2300年生根於安地斯山中部,其後進步迅速,數千年間在農耕、技術上皆有開展。約公元1000年前後,有奇穆(Chimu)、蒂瓦納庫(Tiwanaku)王國,及後來的印加帝國。

印加的繁榮盛況直到16世紀西班牙人入侵才衰落下來。

它的領域從秘魯延伸到智利北部,曾發展了有效的灌溉系統和複雜的控制糧食生產、儲存與分配的制度。人口最多時達350萬。其社會階級分為世襲的王室、貴族、工匠及農民。印加文明最顯著的革新,是以法律取代習俗來制定社會組織及高水準藝術產品的造詣。

16世紀歐洲人征服南美,使印加帝國的農業與政治習慣完全被西班牙人的方式取代,天主教亦取代印加宗教。印加的貴族與工匠階級納入殖民地階級制度中,而農民則淪為勞役者。在低度開發地區,印加人民仍保持他們某些文化傳統,並與現代工業中心維持經濟交易。其他南美印第安人如阿勞坎人(Araucanian)等一直成功地抗拒西班牙人統治,直到19世紀後期始遭壓制、同化或遣入保留地。

建築

瑪雅人擅長建築和藝術,他們用石料建立許多非常富麗堂皇的廟宇、陵墓和雄偉的紀念碑。在這些建築物上,瑪雅人為我們留下了各種顏色的圖畫和美麗生動的雕刻。博南帕克壁畫就是如此,壁畫內容包括貴族的儀仗隊行列、戰爭與凱旋、獻俘審俘、慶祝遊行和呈繳貢物等場面。畫中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壁畫色彩絢麗,線條明晰,人像精緻、構圖嚴謹,成為世界壁畫藝術的著名寶藏之一。

樂器:主要有排簫、豎笛和鼓。排簫用竹管或蘆管制成,尺寸不一,是印加帝國時期就已流行的古樂器。笛子有橫笛、豎笛兩種:橫笛與中國的笛子相仿,只是沒有笛膜;豎笛與歐洲人的高音豎笛類似,音色尖銳。

天文:印第安人在天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他們創造了相當準確的曆法,把一年分為18個20天的月,外加五天作為禁忌日,他們知道月亮金星和其他行星運行的周期。

瑪雅數學:是一套最獨特的數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最先進的部分便是「0」這個符號的使用,它的發明和使用比歐洲大約早了800年。

瑪雅的數學體系的適用性和科學性使他們能在許多科學和技術活動中解決了各種難題。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除了起源於印度的阿拉伯數字之外,瑪雅數字要算是最先進的了。瑪雅文明的另一獨特創造是象形文字體系,其文字由複雜的圖形組成,一般刻在石頭建築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寫需經長期訓練。

經濟

農業方面,首屈一指的就是玉米

玉米是包括水稻、小麥在內的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是由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而後在全世界傳播開來。據考古資料證實,早在5000年前印第安人就已經將野生玉米培育成為人工栽培作物了。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玉米有20多個品種,生長期有長有短,短的只要3個月左右就成熟了。自從16世紀初歐洲人把玉米從美洲印第安人那裡帶出來以後,由於它適應性強、產量高、播種和收穫季節早,很快便在世界各地種植起來。特別是在高原、乾旱和陽光充足的地區,玉米是主產作物。

玉米豐富的營養、較高的產量和對各種環境的較強的適應性使之成為印第安文明的物質基礎。因而,美洲印第安文明被稱為「玉米文明」。

馬鈴薯甘薯(又名紅薯、山芋)是很重要的食物,也印第安人培育的。

印第安人還培育出了木薯,山藥等。

歐洲研究者認為,除了中國大豆歐洲蠶豆,如綠豆豌豆豇豆雲豆赤豆菜豆架豆扁豆豆角茶豆等等所有的食用豆類都是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這是因為歐洲人是在發現美洲之後從那裡得到這些豆類,並在歐亞大陸傳播開來。但中國的黃豆和赤豆在《神農本草》里已經有記載,神農本草成書在漢朝或更早。唐代《本草拾遺》《千金方》里有黑豆豌豆白豆綠豆。但無論如何,印第安人種植食用這些豆類。

此外,花生西紅柿黃瓜南瓜西葫蘆辣椒菠蘿鱷梨草莓可可(可以製成巧克力)都乃出自印第安人的培養。

歐洲學者相信,世界上的植物食品,有50%以上都出自印第安人之雙手。

參考文獻

視頻

印第安人 相關視頻

巴西 記者探訪印第安人的現代生活
印第安藝人Leo Rojas經典排簫名曲 《最後的莫西干人》
印第安藝人亞歷桑德羅在中國演出片段 用笛子吹奏了一曲 神話
印第安人又來神器了 誰知道這兩個樂器叫什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