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圣母大堂
简介
罗马的天主教堂,建于5世纪上半叶。教皇西克斯图三世为庆祝以弗所公会议(431)的胜利而建。为罗马第一座以圣母马利亚的名字命名的教堂。其建筑结构为标准的罗马式长方形大教堂,又是应用古典装饰艺术的典范。中殿两排巨大圆柱的顶端采用爱奥尼柱式柱头,柱头上面没采用罗马式教堂惯用的连拱,而代之以简朴的柱楣。柱楣上面的墙被刻有凹槽的壁柱分割成块,窗户与绘画错落安排其上。教堂至今保存着大量镶嵌画。因纪念以弗所公会议之故,其镶嵌画均以教会和圣母的胜利为主题。圣所内半圆穹窿天花板上的镶嵌画今已无存。在圣所上端的拱门上还保存着反映耶稣童年的一组镶嵌画,题材取自“伪马太福音”(亦称《马利亚诞生与救主童年》),包括圣母领报、三王朝拜圣婴、耶稣在圣殿等故事。中殿墙上原有42块镶嵌画,现存37块,题材均取自《旧约》故事,北墙上的人物为以色列人的先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南墙为摩西和约书亚,说明旧约预示的救赎应验在基督身上。有的学者认为,罗马圣母大堂的镶嵌画可能以某种圣经古抄本(如5世纪抄本“维也纳《创世记》”)的插图为蓝本。
基督教建筑
初期基督教建筑反映了当时一些奴隶和贫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现在纪念死者、寄托对来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于1~2世纪开始流传。罗马帝国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后,教堂建筑逐渐发展起来,罗马一地就有30余座。5 至 10 世纪西欧的基督教建筑,主要的类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罗马建筑作为礼拜仪式之用,没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将罗马的巴西利卡改为教堂。教堂平面有圆形和多边形的。
教会规定:圣坛必须在东端,大门朝西。圣坛为半圆形穹顶所覆盖,圣坛前设祭坛,祭坛前又增建一横翼,比较短;与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长十字形平面,称为拉丁十字,象征基督受难。一般在巴西利卡前还有一个三面有围廊的前庭,中央设洗礼池。独立的钟楼位于教堂一侧,形成完整的群体。这种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欧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实例是罗马圣彼得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