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

内容简介

黑塞的童话并非以很久很久以前开头

并不全然以人或动物作为主角

年迈的高山、固执的藤椅、骄傲的少年、丑陋的矮人

所有的生命,全都在一场杂沓着无法摆脱的困难中活着

寻找各自的结局

本书收录了黑塞的20篇童话作品,从十岁时写下的第一篇童话《两兄弟》,到献给爱妻的《鸢尾花》,再到源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黑塞在他的故事中注入了对人生目的的思考,对战争的批判,以及永恒不变的对自我的探寻。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年),20世纪德语文学代表人物之一,194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黑塞的作品被译为六十多种语言,全球销量约一亿五千万册,主要作品有《悉达多》《荒原狼》《在轮下》等。

原文摘录

既然没有了回去的路,我彻夜航行在黝黑的水上。 他第一次看到他渴望认识的山一一黄山,站立在它千年的孤寂和忧伤的庄重之中,第一次知晓所有的生命一一山和人,岩羚羊与鸟,所有星星与创造出来的事物——全都在一场杂沓着无法摆脱的困难中活着,寻找他们的结局,而一个人的生和死与其他生命不分轩轾,与其他生命一样,无任何含义。

书评

童话总让我体会到一种隽永的美感。不论是幼时所读简简单单的郁金香童话,还是宫泽贤治、王尔德、安房直子、圣埃克苏佩里等笔下或纯真或唯美哀伤的童话故事。而黑塞的童话体现的是一种九九归原的隽永,结合了中国文化的美感。对于黑塞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来说不算新鲜,但在童话的阅读上,实在是崭新的体验。

这是一本黑塞藉童话之名,向自然呈现自我之书。追寻自我精神、实现自性,回归自然并与命运融合。童话是文字与自然碰撞的最佳题材,但黑塞并未藉此表现童趣的一部分,而是选择抒写其中蕴藏的死亡、命运等主题。其中“死亡”在童话题材中所表现出的意义,在黑塞笔下还是颇为独特的。

死亡非是为了惩恶扬善,非是完成唯美的宗教信仰,非是牺牲,没有阴谋……死亡是与生俱来的命题与责任。

在《影子戏》里,死亡是无意识长河之中漫不经心的过程,连一种结果都称不上,在虚无的浪漫主义里飘荡、沉浮。这篇篇寂静的文章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像单薄的影子般捕捉不到也看不通透,却在男爵与诗人的人称变换中使人看到无意义与意义的隐隐交锋,这是黑塞一贯喜欢追逐的事。鸟儿幽深的歌声与浸在血泊里的白玫瑰让人想到《夜莺与玫瑰》,只是王尔德要热烈、要壮美,而黑塞只选择荒诞。亦想到《自私的巨人》结尾,巨人躺在树下,身上落满了白花。你可看到童话中的爱、信仰与纯净,而黑塞鲜少追求这些意象,诗人如影子般活着,又如影子般死去,从始至终,只有男爵表演着人间戏份。彷徨又荒唐。

死亡是《神秘的山》一文中表现出的“命运的戒律”,是《吹笛梦》中的亦生亦死:“健行、布里姬特、我父亲以及故乡,似乎只是一场梦,我年老且郁郁寡欢,长久以来不断、不断地航行在这条夜黑之河上。”是奥古斯都斯在教父面前静止下去的心跳,是脱离尘世的美丽的梦。

只要不问结果,死亡能代表一切。不幸与痛苦才是生。

但即便痛苦孤寂、精神上永远悲伤,黑塞还是把温柔赋予《鸢尾花》,怀着柔软的信念回溯本质,并且是在爱过他人之后。读《兄弟俩》时,猝不及防便读至结尾,对这戛然而止感到啼笑皆非,这则单纯而又调皮的小寓言,是作家偶尔也对世界释放的善意。

这些是给所有人的童话,给处在不同阶段的所有人,都看到另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与可能。而在书中偶然会读到一些悉达多或荒原狼的影子,也属实是意外之喜了。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