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口令(中国传统相声作品)
文本
绕口令(对口相声)
(郭荣起整理,《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收录)
甲:(方言)您这是做吗的?
乙:我们是说相声的。
甲:噢,说相书的,知道。说书的老先生,说个《三国》呀,《列国》呀;说个宋朝的《杨门女将》,佘太君,老令公,杨宗保,穆桂英;烧火的姑娘杨排风;《西游记》,孙悟空,保着唐僧去取经,还有《三打白骨精》。说书的!
乙:您没听明白,您说的那是说长篇书的,我们这是说相声的。
甲:噢,笙啊!吹笙的,好艺术,这我可懂得,吹个《送公粮》,吹个《新货郎》,各种曲调。
乙:您说得不对,您说的那是民间乐器,笙、管、笛、箫,我们不会那种艺术,我们说的是相声,这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哎,简单说吧,就是逗乐的。
甲:逗乐的。怎么乐呀?是大乐是小乐?是文乐是武乐?是一点儿一点儿的乐呀,是一次全乐完呀?有个乐祥子么,你拿出来我看看。
乙:没地方给你找乐样子去。
甲:你没乐样子,我怎么就乐了呢?
乙:我们说到可乐的地方,自然你就乐了。
甲:噢,自然我就乐了。乐完了对我有吗好处吗?
乙:当然有好处啦!
甲:虱子不叮,跳蚤不咬!有臭虫蚊子往别的屋里跑,不咬我了?
乙:他拿我当蚊子香了。
甲:哎,你不说有好处吗?
乙:有点儿小好处,比如说,您有点儿问得慌……
甲:我怎么闷得慌?
乙:好比你心里烦。
甲:我怎么烦了?
乙:您不高兴。
甲:我为吗不高兴了?
乙:你跟人家抬杠了。
甲:我跟谁抬杠了?
乙:你跟我抬杠了!怎么说他也不明白,比如说,你吃完饭出来了……
甲:我吃吗了?
乙:怨不得他这么大火儿哪,敢情还没吃饭哪。可没吃您就得说吃了。
甲:噢,没吃我得说吃了。
乙:还得说是吃好的,吃的包饺子,捞面。
甲:噢,没吃我说吃了,还得说吃包饺子,捞面。
乙:哎,对了!
甲:我对得起我肚子吗?
乙:这位还真实心眼儿。不管你吃吗儿没吃吗儿吧……你呀,短人家二十元钱。
甲:什么?我短谁二十元钱?你要反了!我在这儿站了没十分钟就短了人家二十元钱。是你给借的?是你的保人?帐主子在哪儿啦?你找出来我问问他!
乙:你先别着急。实际上你不短人家钱,假装短八家钱。
甲:我吃饱了撑的,找个帐主子追着我玩儿?
乙:没人跟你要。
甲:要我得给呀?
乙:没这么回事!
甲:那你说它做吗呀?
乙:你不是不明白吗?
甲:我明白了,钱就没了。
乙:你先别言语……
甲:你这儿是法院?
乙:你先听我的。
甲:你是原告呀?
乙:你这儿打官司来了。你先听我说这意思。你该人家钱,还不起人家……
甲:还不了当初别借呀!
乙:他比我还明白。你呀,不短人家钱,假装短人家钱。人家老追着你要,你没钱还给人家,你心里就腻味,出来哪,上我这儿来了……
甲:你给我还了。
乙:我呀?没听说过,你听我一段相声,我还管还帐哪。我们这相声是逗乐的,你听我们一段相声,哈哈这么一乐,就把短人家钱这事给忘了……
甲:噢,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
乙:可明白了。
甲:我不短人家钱,假装着短人家钱,人家老找我要呀,我还不了人家,心里腻味了没地方去,上你这儿来了,听你两段相声,逗得我哈哈一乐,把短人家钱这档子事就忘了……
乙:唉,对了!
甲:我出了门,帐主子还等着我哪!
乙:你还人家钱去吧。听一段相声还管你一辈子。
甲:我知道您这是说相声的,这不是跟您说笑话嘛。我这么聪明的人,不知道您这是说相声的?
乙:你还聪明?
甲:我还聪明?我就是聪明。
乙:看不出来。
甲:我打小儿就聪明。
乙:由哪儿表现你聪明?
甲:我五六岁的时候,玩小孩玩意儿,就是那一上弦就跑的小汽车,刚买来,我就把它拆了,一件一件摆在那里,全看明白了。
乙:再把它装上?
甲:装是装不上了。
乙:你那叫聪明?你那叫拆。说句不好听的你是败家子儿。
甲:这是怎么说话?那不是小的时候嘛,长大了还是这么聪明。不管吗事,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街坊邻居夸俺。这个孩子真是个大聪呀!
乙:没叫你大蒜呀?
甲:什么叫大蒜?
乙:你不说叫大葱吗?
甲:大了聪明。现在六十多了,老了……
乙:你是老葱了。
甲:那你是干姜了。你这是怎么说法,谁是老葱?
乙:你着什么急呀,这不是跟你说句笑话嘛!
甲:噢,这是跟我说笑话?
乙:就许你跟我说笑话,不许我跟你说笑话?我还告诉你,我们这个行业,讲究说个笑话儿,说个大笑话儿,小笑话儿,字意儿,灯谜,反正话儿、俏皮话儿,告诉您,最拿手的是说绕口令。
甲:绕口令?我懂得。
乙:说什么他懂什么,他又懂得。
甲:什么叫又懂得?我就听过嘛,绕口令嘛。“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准有腿……
乙:多新鲜哪,没腿儿那是面板。你说的那是西河大鼓唱的那个绕口令。
甲:对呀,我听过。
乙:那是唱,我们这是说,说的比唱的难。
甲:有吗儿难的,没吗儿。
乙:你老是没什么,看着容易做着难。我说一个你就学不上来。
甲:你说一个我要是学不上来,我拜你为老师傅。
乙:好,你听着。
甲:这难不住我。你别瞧不起人……(自己叨念)
乙:你听我说这个:“打(音jie)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拉曾绷(beng)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说!
乙:说完了。
甲:你说什么了?
乙:他没听见。我这儿说,你那儿唠叨,那还听得见。这回你可听着啊:“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个绷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说呀!
乙:说完了!
甲:就这个,来个老头儿拄拐棍儿,你说它做什么呀!这有什么新鲜的?到了年岁往个拐棍儿这有什么呢?
乙:我们说的这是绕口令,甭管他年岁,你说!
甲:行,你听着。打哪边来的?
乙:他还没听清楚。打南边。
甲:说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有八十多岁了吧?
乙:你管他多大岁数干吗?
甲:我想它这个意思呀,白胡子老头儿八十多岁,他要是黑胡子,不就五十多岁吗?
乙:你甭解释了。
甲:打南边来个白胡子拐棍儿,拄着个细白老头儿。这有吗儿。
乙:啊?拐棍拄老头儿,受得了吗?
甲:你不是这么说的吗?
乙:我说的是老头儿拄拐棍儿,你说的是拐棍儿拄老头儿。
甲:噢,我给反个儿了。再来,说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着奶油冰棍儿。
乙:什么奶油冰棍儿,奶油的!还有水果儿的哪?
甲:水果的三分,奶油的五分,你来个奶油的吧。
乙:什么的我也不吃。不对!手拄着崩白的白拐棒棍儿。
甲:拄的是拐棍儿,不是冰棍儿。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的棍儿,白胡子老头儿拄着,手拄着绷……老头儿蹦……蹦,老头儿蹦三蹦。
乙:老头儿吃多了,消食哪!没事他蹦什么?
甲:老头儿练过太极拳呀。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白胡子老头儿拄着蹦……棍……蹦,老头儿蹦,拐棍蹦,老头儿蹦起来给你一棍儿。
乙:我招他惹他了,给我一棍儿?
甲:老头地尽力蹦,还不着急!给你来一棍儿吧!
乙:说你不行吧!听着容易,说不上来。你要说上来,我可真拜你为师。
甲:这可是你说的呀,听着:“打南边来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着绷白的白拐棒棍儿。”说上来了吧,收你这个小徒弟。
乙:这算你蒙上来的,我再说一个你就说不上来了。你听啊!“截着墙头扔草帽,也不知草帽套老头儿,也不知老头儿套草帽。”你说这个。
甲:他哪来这么些老头儿呀?你听着:截着墙头扔老头儿……
乙:什么,扔老头儿?那不把老头儿摔死了。
甲:扔什么呀?
乙:扔草帽。
甲:还截着墙头。截着墙头扔墙头。墙头怎么扔啊?截着墙头扔砖头……
乙:好嘛!没把老头儿摔死,拿砖头也把老头儿开了。截着墙头扔草帽。
甲:截着墙头扔草帽,草帽不戴老头儿,老头儿不戴草帽。
乙:为什么不戴哪?
甲:穿皮袄戴草帽,像样子吗?这是什么月份啦,怪冷的,戴个皮帽子得了。
乙:他说不上来老有词儿。说皮帽子就不绕嘴了。
甲:非得草帽?你听着;截着墙头扔草帽,草帽扔过去,老头儿一看草帽过来了,往后一退步,往前一探身.两膀这么一晃,脖子这么一挺,本儿!草帽就戴上了。
乙:您这不是戴草帽,这是练杂技。
甲:对了,这是杂技团的老头儿,要不他这么大的功夫。得了,你再说个别的吧。
乙:看事容易,做事难。说不上来了吧?再听这个;“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你再说说这个。
甲:好,听我的!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你这个艺术不值钱了。
乙:怎么不值钱了?
甲:我问问你,南门外大街是怎么个方向?
乙:南北大街呀!
甲:对呀,南北大街,它这个面铺怎么冲南呀?盖在马路当中了?汽车怎么过呀?拆了得了。
乙:这倒干脆,他说不上来胡挑毛病。南门外地方大了,就南门外大街呀?我说的是南门外往西拐过去菜桥子那儿的面铺。
甲:还是的,你说明白喽。菜桥子是往西拐的,往西这么一拐不是有个小百货店吗,百货店旁边就是豆腐坊,豆腐坊旁边有个小酒馆,酒馆门口还有个摆鲜货摊的,对过儿还有个修拉锁的,修拉锁的旁边是那个面铺了。
乙:对,可找着了。
甲:说南门外菜桥子的小百货店,百货店旁边豆腐坊,豆腐坊旁边的小酒馆,酒馆门口摆个鲜货摊,对过儿修拉锁,旁边那个面铺……
乙:你听,这乱不乱呀?
甲:够乱的,差点儿转了向了,这该咋办哪?
乙:你甭添那么多零碎儿,就南门外。
甲:好,就南门外吧。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单的?夹的?棉的门帘子?
乙:棉的。
甲: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棉……蓝、帘、蓝蓝蓝的棉,挂个蓝的多难看,你挂个红的吧!
乙:哪个商店挂个大红帘子?就要蓝的。
甲:前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挂个蓝布棉门帘,摘了南门脸儿,你看难不难?
乙:南门脸儿?那是够难的。摘了棉门帘。
甲:噢,摘门帘,不是门脸儿。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而铺挂了个蓝布棉门帘,摘了个蓝布棉门帘……挂了蓝布棉门帘……摘了挂,挂了摘。你老摘它做吗儿呢?没挂坏全让你搞坏了。
乙:这不都是你说的吗!
甲: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向南,摘下面铺……不是,摘下面铺棉门帘,瞧了瞧,面铺里有三袋面,八元钱,掌柜的唉声叹气真为难,眼看这个买卖就算完。
乙:他把这买卖给说黄了。得了。别费这劲了,你再听我说一个,“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盆平饼,饼平盆。”
甲:烙饼多费事呀,蒸锅馒头不完了吗。
乙:你甭管吃什么,你说!
甲:说一盆皮面……
乙:什么叫一盆皮呀?一平盆。
甲:说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你这玩意儿不合乎情理了。
乙:又来了。怎么不合乎情理哪?
甲:你想啊,一盆面和好了,连半盆也烙不出来,甭说烙一盆了,那怎么会平盆了哪?
乙:你甭管烙多少,叫你说绕口令。
甲:行,多少甭管它了。说一平盆面烙一平的饼,饼、盆、饼、平、饼盆平、盆……盆的饼,烙饼……拿大顶。
乙:烙饼拿大顶?得,练杂技的又来了。
甲:你再说个别的吧。
乙:再说别的你也说不上来。去年腊月,我买几块豆腐放在院子里,我忘了,第二天一看,全冻上了。我就拿这冻豆腐说了个绕口令:“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剧假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啊!”
甲:闹两块豆腐,瞧这个麻烦劲儿的。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你,你不会,你别动我的豆腐。
乙:谁动你豆腐了。
甲: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我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炖,你炖,我炖,这两块豆腐全折腾碎了。
乙:谁叫你折腾了?
甲: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又到这儿啦,你不会炖我的豆腐,你别动我的豆腐,你假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我炖,我会炖,你不会炖、炖炖,顿顿炖豆腐,你非得炖,你不会熬着吃吗?
乙:又改了熬豆腐了。
甲:你再说个别的吧。
乙:又说不上来了,你再听这个,有一个挑水的扁担,有一条坐的二人凳。
甲:就是两人坐的二人凳。
乙:对,长条的,用这两样东西说个绕口令:“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了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了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了板凳上。”
甲:你绑它做吗儿呀?吃饱了撑的,一边坐会儿去多好啊。扁担是长的,不用你说,哪位全明白,板凳当然是宽的喽!说扁的长……什么叫扁的?还圆的哪。
乙:不全是你自己说的?
甲:扁担,说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绑(音biang)绑,绑在了扁担上,扁担不让扁担绑在了扁担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了扁担上。
乙:怎么净是扁担了,板凳哪?
甲:板凳搬走开会去了。
乙:搬回来。
甲:板凳搬回来哪!
乙:你就别嚷嚷了!
甲: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了……绑得了绑得了绑。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乙:好嘛,改山东快书了。你呀,别受罪了,我说一个好说的给你转转面子,你就走吧!
甲:我怎么了?我走不了,崩白的白拐棒棍儿,我没说上来?
乙:那是蒙的。你再来这个吧!“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甲:哎呀,俺娘啊,这叫绕口令呀?俺街坊邻居小孩也会说这个。
乙:你甭管你们街坊小孩,你说个试试。
甲:你听说:说吃平头……
乙:什么吃平头,还吃背头哪!
甲:说吃背头……
乙:什么吃背头?
甲:不是你说的吗?
乙:吃葡萄。
甲:吃葡萄?这个月份有葡萄吗?
乙:你管它有没有哪。
甲:葡萄可贵哪,苹果贱,你来二斤苹果吧!
乙:苹果干吗?葡萄。
甲:噢,就葡萄,你再说说。
乙:“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甲:噢,行了。说吃皮条……吃皮条咬得动吗?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来包仁果仁。
乙:哪来的仁果仁呀?葡萄皮儿。
甲:你再来来。
乙:你仔细听着啊,我说多少遍也是这么利索:“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甲:这个意思我明白了,得琢磨这个意思,吃这个葡萄,葡萄皮别吐出去,在腮帮那地撂着。……
乙:这是个猴儿呀,腮帮子有个嗉子。
甲:吃下一个,呸!这个皮儿吐出去了,这是一个跟着一个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哪,说上来了。嘴皮子这么一绷劲儿,就说上来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对吧?“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乙:行了!
甲:这好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乙:好说就没完了。我再说一个难说的,让你下不了台!
甲:把我吓傻了?我是半身不遂了?把你那压箱底的拿出来,你把我难住。
乙:好,你听这个:“打南边来个喇嘛……”
甲:喇嘛是什么?
乙:这是口外的出家人,喇嘛僧。
甲:噢,出家人——喇嘛。
乙: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
甲:什么是鳎目?
乙:鳎目鱼。
甲:怎么不说鳎目鱼哪?
乙:说鳎目鱼就不绕嘴了。
甲:鳎目鱼好吃吗?
乙:你管好吃不好吃呢!
甲:带鱼可好吃,来五斤带鱼吧。
乙:甭带鱼,就鳎目鱼。“打前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
甲:哑巴?就是那不会说话的,啊……阿……
乙:你就别学了。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喇嘛、鳎目、哑巴、喇叭,要说个绕口令。
甲:听你的。
乙:“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边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鳎目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提拉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也不知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鳎目的喇嘛一喇叭。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甲:明儿见吧!
乙:哎,别走啊!
甲:怎么这么长啊?
乙:全像“吃葡萄”那个敢情好说了。
甲:没什么!这还吓得住我呀?听着,打……打哪边来的?
乙:吓傻了,打哪边来的全不知道了。打南边来的。
甲:打前边来个喇嘛,提拉七八斤鳎目……
乙:七八斤干吗呀?五斤!
甲:五斤够吃的吗?
乙:你管他够吃不够吃的!
甲:你着什么急呀,不多不少,就五斤。
乙:就五斤。
甲:行,依着你。打南边来个喇嘛,提拉着五斤哑巴……
乙:啊?
甲:哑巴让提拉着吗?哑巴打北边来的。打南边来个喇嘛提拉五斤鳎目,清楚不?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来提拉鳎目换哑巴……不,换哑巴的这个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呀……
乙:为什么哪?
甲:他那跟国不够五斤哪。
乙:噢,哑巴看出来了?
甲:看出来了。哑巴不乐意换……哑巴不乐意换……你看忘了吧!
乙:怎么办哪?
甲:打头儿来吧。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前来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哑巴的这个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的这个哑巴这儿一鳎目,哑巴拿喇叭打了喇嘛一鳎目……一喇嘛……一喇叭。
乙:好嘛,打起来了。
甲:喇嘛这个性子大暴了,哑巴也死心眼儿,你换给他不就完了嘛。哑巴非不换,喇叭非要换,喇嘛这个意思你知道?
乙:我哪儿知道啊!
甲:喇嘛……喇嘛……你看又忘了吧。
乙:嘿,瞧这劲费的!
甲:你老搭碴儿做吗儿呢?
乙:他说不上来老怨我。得,我不言语。
甲:打头儿来吧。打南边来个喇嘛,提拉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南来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哑巴也死心眼,你换给他不就完了……
乙:又来了。
甲:哑巴不乐意换。喇嘛这个脾气太暴咧,喇嘛抡起鳎目照哑巴“叭’这么一鳎目。哑巴可就说了……
乙:啊?哑巴说话了。
甲:哑巴能说话吗?哑巴那意思想要说没说出来哪,心里说,我不换你打我做吗呀?哑巴,哑……哎,你看又忘了呗!
乙:嚯——哦!
甲:再打头儿来吧。打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拉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个哑巴,腰里别着喇叭,南来提拉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哑巴的喇叭,哑巴不乐意换,哑巴不乐意换,喇嘛可就急了。喇嘛这个脾气太暴咧,喇嘛抡起鳎目照哑巴“叭”这么一鳎目,哑巴可没说,没说心里可不服呀,心里说,我不换,你打我做吗呀?哑巴站在那里吹喇叭,喇叭在那炖鳎目吃……吃、吃、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
乙:又来了!
简介
《绕口令》为中国传统相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