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經絡養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經絡養生就是養生法是運用針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經絡、穴位,以激發精氣,達到調和氣血、旺盛代謝、通利經絡、增進人體健康等目的的一種養生方法。

鑑於經絡理論博大精深,人體穴位內容豐富,針刺、灸法、按摩等操作方法複雜,非經專門學習訓練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則,容易釀成事故。但作為養生之道,現擇其易於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經絡穴位養生方法加以介紹。

  • 中文名: 經絡養生
  • 定義經脈與絡脈的總稱
  • 概述: 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 內聯五臟六腑

簡介

經絡是經脈與絡脈的總稱,意指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是古人在長期生活保健和醫療實踐中逐漸發現並形成理論的,它是以手、足三陰和三陽經以及任、督二脈為主體,網絡遍布全身的一個綜合系統,它內聯五臟六腑,外布五官七竅、四肢百骸,溝通表里、上下、內外,將人體的各部分連接成有機的、與自然界陰陽屬性密不可分的整體。它不僅指導着中醫各科的臨床實踐,而且是人體保健、養生祛病的重要依據。 穴位。

  • 膻中穴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有寬胸理氣的作用。平時經常感到胸悶氣短、鬱悶不舒,總是唉聲嘆氣的朋友,可以不時按揉膻中穴以疏泄胸中郁滯之氣。
  •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處。它有疏肝理氣、補氣固脫、益氣回陽之功效,可緩解緊張、急躁、焦慮情緒。按揉時將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壓捻動,或者輕柔和緩地揉動。雙手順時針方向交替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分鐘。
  • 太沖穴是肝經原穴,主肝經之氣血,而它在足部的反射區為胸部,按壓該穴可疏解心胸的不適感。所以,情緒抑鬱不舒展的時候可以按揉這裡。另外,肝在志為怒,當人生氣的時候也可以按揉太沖穴來平息肝火。一般每次按揉4-5分鐘,按壓後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謝。
  • 百會穴位於頭頂,是人體督脈重要穴位,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具有清腦醒神的作用。經常按揉百會穴能解除頭痛、頭重腳輕症狀,也能緩解焦躁情緒。
  • 風池穴位於頸後,對於鎮定安神、緩解緊張情緒有很好的作用,還能解頭暈頭痛。
  •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按揉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有解除疲勞、止痛醒腦之功效,更能振奮精神。《達摩秘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

養生法

經絡穴位養生法是運用針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經絡、穴位,以激發精氣,達到調和氣血、旺盛代謝、通利經絡、增進人體健康等目的的一種養生方法。 針法是以毫針刺激人體經絡穴位,通過提、插、捻、轉等不同手法,起到調整臟腑、疏通經絡的作用。灸法是藉助艾火熱力,灸灼、薰熨穴位,以達到溫通經絡、調養臟腑的效果。按摩是用手對人體經絡穴位進行按、拿、點、推、揉、拍等手法,起到運行氣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種方法各有特長,既可單獨應用,又可按需綜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對人體無損傷與副作用。如能持之以恆,不失為簡單、易行、實用、有效的養生祛病良法。

鑑於經絡理論博大精深,人體穴位內容豐富,針刺、灸法、按摩等操作方法複雜,非經專門學習訓練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則,容易釀成事故。但作為養生之道,現擇其易於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經絡穴位養生方法加以介紹。[1]

按摩法

  • 雙手拍頭:取坐位,頭身正直,然後用雙手掌在頭部施輕拍法,由前向後,均勻拍打,力量要輕柔有彈性,雙手輕拍約20次。
  • 按摩後腦:兩手指交叉,抱在後頸枕下部,左右來回橫向搓摩約20次,力量要輕柔適中。
  • 梳頭浴面:雙手五指分開如爪,自前額向後梳頭10次,繼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頰10次。
  • 旋摩耳輪: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後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後面10次。
  • 叩齒咬牙:雙手掌輕按雙頰,先叩齒有聲36次,後咬牙無聲18次。然後下頜放鬆,用兩大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頜36次。
  • 彈鳴天鼓:雙掌掩耳,食指、中指、無名指在後枕輕輕摩擦,耳中聞擂鼓之聲約1分鐘,繼用無名指彈滑36次。
  • 攪海咽津:舌尖先左後右在口腔內頰慢慢攪動10次,古稱「赤龍攪海」,至唾液滿口嗽津10次,分3小口用力引頸咽下,意想直至小腹丹田。
  • 運目彈睛:頭部不動,眼珠向四周環視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後用力緊閉雙眼,同時呼氣,待氣吐盡後,迅速睜大雙眼,同時吸氣,共3次。
  • 按摩頸項:手掌自後頸慢慢按摩至前頸,中指尖點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 按摩腹肋:雙掌根緊按雙側腋下脅肋,自後向前按摩10次。然後左掌疊右掌上,按揉上腹心窩部10次,繼按順時針方向向左上腹推進,而後依次達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心窩部,如此1~3遍。
  • 搓腰揉腎:雙手虎口放雙側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後雙手上移至雙側腎俞穴,左右扭動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3遍。
  • 拍打經絡:先用右掌拍打頭頂10次,繼用雙掌隨身體左右擺動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頸、上臂、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
  • 全身拍打: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肩部、頭部做輕鬆而富有彈性的拍打。
  • 敲打命門:雙手握拳,通過自由轉腰時,用雙拳輪換敲打前後同側命門。
  • 搓手浴面:雙手合掌胸前,相互摩擦至熱,然後快速分開,上下摩擦面部(包括眼、耳、口、鼻)。
  • 摩掌熨目:雙手掌相互搓熱後,覆蓋雙眼,閉目熨睛。

自我點穴

頭部點穴:

點按風府穴:雙掌掌根貼於耳後,雙手中指彎曲以指尖點按頭後正中線的風府穴約1分鐘,力量適中。風府為督脈穴,常點按此穴可防治頭、頸疼痛,預防中風。

點百會、四神聰:雙掌掌根貼於頭的兩側,然後以雙手中指指腹依次點按頭頂百會穴及四神聰穴,約1~3分鐘,力量適中。百會為督脈穴,四神聰為外經奇穴,頭為諸陽之會,常點按此二穴,可防治頭痛、眩暈、失眠、健忘、脫肛、陰挺等證。

點印堂:以雙手中指指尖點按雙眉中間印堂穴,約1分鐘。印堂為經外奇穴,常點按此穴,可防治前額頭痛、鼻衄、鼻淵等證。

點太陽:以雙手中指指腹分別點、揉兩側太陽穴,點法和揉法結合,約1分鐘。太陽為經外奇穴,常點按此穴可防治頭痛、目疾諸證。

點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稱水溝,為督脈穴,點胺此穴可醒腦提神,用於神志昏迷、驚風與腰脊強痛等證。

上肢點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沖穴及小指的少沖穴然後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點按合谷穴、列缺穴、內關穴,也可點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換左手指點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點穴按摩:以雙手中指指腹分別點、揉兩側足三里穴和委中穴,點法和揉法結合。

艾灸法

艾灸是以艾絨為主要材料製成艾炷或艾條,點燃後熏熨或溫灼體表腧穴的灸法。根據艾灸的操作方法不同,艾灸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而間接灸又可分為隔物灸和懸灸。從效果來說,直接灸效果最好,較之扎針(針灸)效果更佳。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直接接觸皮膚施行灸法,患者非常痛苦。為了減輕患者痛苦,在艾灸的操作方法上做了大量改進。首先就是隔上一層東西的艾灸,如隔上生薑片的隔姜灸。但由於這種灸法還是有痛苦,之後就乾脆將艾條懸空,離開皮膚一定距離施灸。這就是現在的懸灸。根據操作方法不同,又分為迴旋灸、溫和灸、雀啄灸和往返灸。

自我艾灸時多用艾條灸,因為艾條使用方便,也好控制。取坐位,全身自然放鬆,呼吸平穩,心無雜念,將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來。灸時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膚上,避免燙傷。懸灸上肢穴位:內關。懸灸下肢穴位:湧泉、足三里、三陰交。 [2]

被動艾灸法

被動艾灸也就是請他人幫助施以灸療,艾柱灸與艾條灸均可以,可根據情況選用。一般艾柱灸難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學習操作;艾條灸難度相對較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據自己的感覺進行選擇。

被灸者一般取仰臥位或俯臥位。全身自然放鬆,不要緊張,心情愉悅。然後將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來。施術者站於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體自然放鬆,心無雜念,輕巧操作,從容緩和,不急不躁,全神貫注。

被動灸法多用於胸腹

部或腰背部,養生的穴位有氣海穴、關元穴、中脘穴、神闕穴、華佗挾脊、腎俞、命門。

經絡是中醫的獨有名詞

《黃帝內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

經絡養生就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按照中醫經絡和腧穴的功效主治,採取針、灸、推拿、按摩、導引等方式,達到舒經理絡、交通陰陽而最終實現驅邪治病,使機體恢復陰平陽密的和諧狀態。

經絡養生的最新研究動態:最新經絡學研究顯示,人體除了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以外,每個功能單位都由對應的經絡控制,如比胰島控制,一天的不同時刻,胰島素需求量是不一樣的,胰島素的分泌整體來說要求符合血糖的調節需要,所以胰島的工作必須準確跟進血糖的反饋,否則容易出現高血糖和低血糖,經絡養生的目的是使得全身各個功能單位氣血供求平衡,跟進準確.

視頻

經絡養生之按摩手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