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绍兴的魅力(童腊五)

绍兴的魅力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绍兴的魅力》中国当代作家童腊五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绍兴的魅力

去绍兴看看的愿望由来已久,这次从雁荡山山东伙伴们决定去绍兴,我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我的印象中绍兴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这源于我朋友女儿的一个决定。朋友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绍兴工作了不到一年,还没有男朋友就毅然决定在绍兴定居。我朋友两口子见自己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小棉袄就要飞走,想尽千方百计阻挠,可是最终改变决定的还是我的朋友。吸引一个山东姑娘投怀入抱,绍兴的魅力会有那么大吗?

对于我这个已跨入老年行列的人来说,绍兴的印象只有鲁迅。从雁荡山启程的前一个晚上,在床上辗转反侧,想着明天就要去绍兴,心中涌起一种虔诚、激动和向往。朦胧中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婆挎着竹篮向我走来,嘴里念叨着:“我真傻,真的……”;过了一会儿,从咸亨酒店里传来“多乎哉,不多也”的嘟囔声;随着咔嚓一声人头落地,华老栓瑟瑟地拿着人血馒头回家给儿子吃;阿Q死到临头还在地上画圆圈……那是绍兴的模样吗?我知道自己有点精神恍惚了,想到绍兴竟然都是鲁迅小说里的样子了。

我们这一代人受鲁迅的影响太大,中学期间读了很多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再加上那“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五个定语,鲁迅简直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圣人。想到绍兴首先想到鲁迅,再自然不过的了。出了绍兴北站,打车前往市里,毫不犹豫地对司机说:“拉我们到离鲁迅故居最近的酒店吧。”司机热情应允并和我们攀谈,40分钟后把我们安置到了鲁迅路上一家商务酒店里。我打开房间的窗户,街道上华灯齐放,抬眼望去,鲁迅故居就在对面,心中默默地说:明天上午售票处一上班,先去拜访鲁迅故居。

第二天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我们漫步在通往鲁迅故居的石板路上,两边灰瓦灰砖白墙组成的层数不高的水乡建筑鳞次栉比。还不到开放时间大街上已经是人满为患,渴望来瞻仰鲁迅故居的大有人在,去世80多年的鲁迅依然在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做着贡献。排队终于等到开门时间,我们先是参观鲁迅纪念馆,继而走进鲁迅故居;从百草园来到三味书屋;从咸亨酒店到乌篷船码头。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感叹。这位被称为中国脊梁、“骨头最硬”的汉子,以笔为投枪“空前的民族英雄”,他的丰功伟绩没必要再去赘述了。引起我兴趣的倒是几个鲜为人知、有关鲁迅的细节。鲁迅小时候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玩耍、调皮,有一次鲁迅上课迟到受到塾师寿镜吾的严厉批评,他在自己课桌上刻上了一个“早”字提醒自己不再迟到,可以看出小时候的鲁迅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制能力。鲁迅先生的母亲是一位没有上过学的家庭妇女,却靠自学达到了读书的水平,看来鲁迅的好学受到了母亲的影响,继承了母亲的文化基因。再就是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虽然她和鲁迅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却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在鲁迅老家伺候自己的婆婆38年,直到老人去世。鲁迅逝世后她还主动关心许广平和周海婴的生活。我为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中国女性而赞叹。

傍晚时分,我沿着小桥流水旁边的人行道漫步,沿街的古式墙壁上灯光闪亮、装饰考究的几首石刻古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读着“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方才恍然大悟,这里原来是沈园。我惭愧自己少无读书,才疏学浅,竟然忘记了绍兴不仅有鲁迅,还有陆放翁。

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800年前的绍兴城,少年的陆游在舅舅家读书,和表妹唐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天随人愿的是父母给他和唐婉定了终生,结婚以后俩人更是如胶似漆,恩爱有加,写诗赋词,其乐融融。没想到3年以后祸从天降,陆游的母亲因儿媳妇不能生育一纸休书硬是把这对鸳鸯拆散,又给陆游娶了新妻子。10年以后陆游在沈园邂逅了唐婉,酒醉后题诗于墙壁,就是那首千古绝唱《钗头凤》。第二年唐婉再游沈园,读到了这首诗,哀从心生,泪流满面,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抑郁而死。40多年后,浪迹天涯归故里、75岁的陆游来到了沈园,触景生情,回想和前妻唐婉度过的美好岁月,感慨万千,又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犹吊遗踪一泫然”的诗句。而后,他分别在81岁,85岁时又写了两首沈园诗。

我沿着古墙根走着,读着:“城南小陌已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我继续沿着古墙根走着,读着:“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沈园由一座富家私人园林因了陆游和唐婉愈发出名,我也因了陆游和唐婉凄婉的爱情故事愈发感动。把沈园称为中国第一爱情名园名至实归。陆游的诗读完了,我也走到了路口。路的一边是鲁迅故居,另一边是沈园;路的一边是铁骨鲁迅,另一边是柔情陆游。两位相隔700年的绍兴名人,带给我的震撼和激动是同样的。我也为自己第一次来绍兴没有走错地方而欣慰。

离开绍兴之前,打车朝西南方向奔驰13公里来到了兰渚山下。兰渚山看上去并不高,也不险峻,却是丛林茂密,修竹挺拔,溪水环绕。传说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这里种植兰花,到了汉朝建了一处驿亭取名兰亭,兰亭因为《兰亭集序》而名噪天下。兰渚山下的江也因为兰亭的出名而称为兰亭江。

1600年前,我们的山东老乡王羲之随其叔父来到绍兴定居,也就成了半个绍兴人,王羲之因做过右将军又称王右军。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几十位军政高官,在绍兴兰亭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人各成诗两篇,有人各成诗一篇,有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酒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游览兰亭风景区最大的感受就是从晋朝往后,各朝各代的帝王特别是唐太宗极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甚至死后将《兰亭集序》真迹带进了自己的陵墓——昭陵。历代,直到现代著名书法家无不以临摹《兰亭集序》而为荣耀。有句俗语:“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而王羲之书法的第一、“书圣”的地位却是众望所归,无可撼动。

绍兴一天半的时间里自始至终印象美好,从出租车司机的热情,到饭店老板的周到,再到一般市民的儒雅,无不彰显出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游览了三个地方,重新认识了鲁迅陆游、王羲之,细细品味,亦非同寻常。如果把鲁迅称为近代文圣的话,陆游可以说是中国文人中的情圣。鲁迅、陆游一刚一柔,书圣王羲之的字则刚柔相济。三位名人真是绍兴的绝配。两天访三圣,收获多多。翻开绍兴名人录,另一串的名字,徐锡麟、蔡元培马寅初、钱三强、竺可桢、范文澜等跃然纸上,哪一个都让人赞叹,只可惜这次没有时间再去拜访,以后肯定还会再来。优美的环境,富足的生活,众多的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是绍兴的魅力所在。如果我是一个姑娘的话,我也愿意嫁给绍兴。 [1]

作者简介

童腊五,原名唐树栋,1957年生于山东青州。从事过农、工、商、学、政等行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