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乌蔹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细叶乌蔹莓,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细叶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ep.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具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肾炎水肿,肝热目赤,痈肿疮毒,跌打,蛇伤。[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细叶乌蔹莓
汉语拼音:xì yè wū liǎn méi
别名:母猪菜、五叶藤、五龙草、五爪金龙
性味归经:味淡,微苦,性寒。归心、脾、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水,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肾炎水肿,肝热目赤,痈肿疮毒,跌打,蛇伤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细叶乌蔹莓
别名: 红母猪藤、母猪菜、五叶藤、五龙草、五爪金龙
来源
葡萄科细叶乌蔹莓Cayratia tenuifolia (Heyne) Gagnep.,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淡,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或内服。
慢性肾炎水肿,血尿:干品0.5~1两,水煎服,日服2次。
目赤肿痛:鲜品适量捣烂包敷眼眶部。[2]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功能
清热利水,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肾炎水肿,肝热目赤,痈肿疮毒,跌打,蛇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
孕妇忌用。
药理作用
对黄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地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用于痈疮肿毒,跌打损伤,血尿,毒蛇咬伤。”“有清热利水,破瘀通经的功效。用于热淋、血淋小便不利,经闭,白带等症。”
相关配伍
- 1、治慢性肾炎水肿,血尿:母猪菜15-30g,水煎服,日服2次。
- 2、治目赤肿痛:鲜母猪菜适量,捣烂包敷眶部。
- 3、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鲜母猪菜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或内服。(1-3方出自《文山中草药》)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切碎,晒干。
形态特征
草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微被疏柔毛。卷须2-3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鸟足状5小叶,中央小叶长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2.5-4.5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7厘米,宽0.5-3.5厘米,顶端急尖或圆形,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每侧有6-15个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微被毛;侧脉5-9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1.5-10厘米,中央小叶柄长0.5-2.5厘米,侧生小叶无柄或有短柄,侧生小叶总柄长0.5-1.5厘米,无毛或微被毛;托叶早落。花序腋生,复二歧聚伞花序;花序梗长1-13厘米,无毛或微被毛;花梗长1-2毫米,几无毛;花蕾卵圆形,高1-2毫米,顶端圆形;萼碟形,边缘全缘或波状浅裂,外面被乳突状毛或几无毛;花瓣4,三角状卵圆形,高1-1.5毫米,外面被乳突状毛;雄蕊4,花药卵圆形,长宽近相等;花盘发达,4浅裂;子房下部与花盘合生,花柱短,柱头微扩大。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有种子2-4颗;种子三角状倒卵形,顶端微凹,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近中部呈带状椭圆形,上部种脊突出,表面有突出肋纹,腹部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呈半月形,从近基部向上达种子近顶端。花期3-8月,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路旁的灌木丛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