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红磡

增加 8,44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 5px 0; "> '''紅 .jpg''' </p>|thumb-|right| [<center><img src="https://imagea.baidutravel-assets.com/searchfindyours-php/viewfinder/images/res70/463000/detail463990-Kowloon.jpg?ct=503316480&z=0&ipn=d&word=%E7%BA%A2%E7%A3%A1&step_word=&hs=0&pn=4&spn=0&di=1876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impolicy=2fcrop&lmw=-1360&sth=undefined224&csq=1546426206%2C77650377&os=1591315835%2C2292564246&simid=0%2C0&adpicid=0&lpn=0&ln=1609&fr=&fmq=159617601583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mediumLow" 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dpic"280"></center><small>[https://www.tiankongexpedia.com%2Fi6%2Fli%2FQJ9109325930.jpg%3Fxtw/Kowloon-ossHung-process%3Dstyle%2Fshow&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q7wg3tg2_z%26e3Bv54AzdH3Ft42tgu5AzdH3FQJl8alndclna_z%26e3Bip4s&gsm=5&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Hom.dx178926 原图链接]]圖片來自expedia]</small> |}
[[红 '''紅 ]](kàn '''(Hung Hom 是一个 ,古有'''赤磡'''、'''赤砍'''、'''紅碪'''之名, 於[[ 香港 ]][[ 岛的旧区,当中大 島]]東南 一窄岬 域都在 ,橫跨 区内,但 區及 油尖旺 区的 區。若以[[紅磡三約]]作廣義範圍則包括[[紅磡灣]]、[[黃埔 ( 香港 理工 )|黃埔]]、[[ 環 (九龍)|大環]]、[[鶴園]] 香港体育馆 [[老龍坑]] 红磡海底隧道入口等地传统 [[十二號山]] ,行政 亦算是红 隸屬[[九龍城區]],而紅 的一小 灣西南 份地方屬[[油尖旺區]] <ref>向東以[[啟德郵輪碼頭]]隔海對望,南面以[[維多利亞港]]與[http://www.mafengwo.cn/poi/6629576.html?mfw_chid=3737 红磡 [銅鑼灣]]對望,西接[[尖沙咀]],北連接[[何文田]]及[[土瓜灣]] </ref>
中文名称: 红 ==歷史==1880年代紅 區只是一個突出在海灣畔的一個尖尖的小半島西南岸的岬地,其後陸續填出來的地方作為船塢用途,那對出的海灣叫「[[紅磡灣]]」。19世紀末期該處設有九龍船塢,後來由[[黃埔船塢]]收購。
根據《九龍城區風物志》文章描述,早年紅磡除造船及船隻維修業 ,還有製造英泥的工業。這家公司叫[[青洲英坭|青洲英泥公司]](Green Island Cement Company),於1890年[[澳門]]的[[青洲 (澳門)|青洲]]開業,於區內發展業務;而中華電力發電廠的舊廠址亦在[[海逸豪園]]位置;旁邊青州英泥廠就發展成工廠大廈。1991至1994年政府繼續發展紅磡灣填海計劃連接[[尖沙咀東]],把昔日紅磡灣那剩餘凹入的灣角都填平,海岸線都拉直了,變成了今日之「[[半島豪庭]]」、「[[海濱南岸]]」等。紅磡灣這個海灣在地圖上消失了。==名稱由來==1884年開始,香港政府便開始於紅磡灣填海,當時陸地部分並未有紅磡的名稱。對於「紅磡」一名的來歷,其中一個廣爲流傳的說法是:「1909年,有建築工人打一口[[井]]時,發現湧出來的井水是硃紅色的,有[[風水]]專家歸咎於動土傷了[[龍脈]],流出的是龍血,而因為紅色的井水,該區便得了紅磡之 称: Hung Hom 。」
不過此說可信程度甚低,因早於1819年[[清代]][[嘉慶皇帝|嘉慶年間]]編寫的《[[新安縣志]]》已記載當 理位置: 香港九龙半岛 有一'''赤磡村''',而同一時期的《中國海岸圖》則有'''赤坎'''的記載,故當地名稱早於清代中葉便與紅色有關。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紅磡的「紅」色多指地理特色,而「磡」是形容一塊突出的小岩崖。在1827年《印度名錄之東印度群島和中國等地的航道》的航海記錄中,一艘從[[鯉魚門]]駛往[[汲水門]]的記錄中描述:「在西北方,土地形成一個深灣,那裏坐落著「九龍」的城鎮(the town of Cow-loon)。你的航向一直沿著香港的岸邊,途中的北面(在水面上)會出現一處「大白石」(white rock)。……若向西航行,航向便是西南方,應採用南岸和大陸海角點(point of land)中間的航道行走,那是位於「九龍灣」(Cow-loon Bay)的西面方向;不要走近南岸裏的小樹島,那裏是淺灘,應以中航道靠近北岸處(那處有很紅的外觀)航行,水深約7和8噚。在這位置的西南部有紅色外觀的土地,那裏有一間小廟宇(Joss House or Temple)和沙灘。」<ref>{{Cite book|title=India Directory, Or Directions for Sailing to and from the East Indies, China, New Holland, Cape of Good Hope, Brazil and the Interjacent Ports. 3. Ed|last=Horsburgh|first=James|publisher=Kingsburg|year=1827|isbn=|location=London|pages=338-339}}</ref>
==得 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簽署《[[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在《北京條約》的附圖中,現紅磡一帶有'''紅碪'''的標示,相信是當年「紅磡」的另一種寫法。1866年意大利傳教士獲朗他尼(S. Volunteri)所繪製的《新安縣全圖》更已有「紅磡」的記載,可能是與現今相同的「紅磡」之 ==最早見於文字記載之處,更可肯定「紅磡」之名在19世紀時便已出現。
對於紅 是由大环和红磡湾组成 之名來源 最初只有大环是陆地。1884 較可靠的說法爲:1856 开始 之前 香港政府便开始于红 湾填 ,当时并未有红磡的名称。1909年,当时有建筑工人打一口井时,发现涌出来的井水是朱红 邊全為紅 的。有风水专家归咎于动土伤了龙脉,流出的是龙血。另一方面 岩石 井水的化验结果显示,导致井水变红的原因是 于含有硫化铁及汞化物。无论如何 於漁船常泊於此灣 因为红色 而漁民稱泊船 井水 凹入海邊稱為「磡」 该区便得了红 故稱當地爲「紅 之名
另外[[香港日佔時期]]期間,[[日本皇軍|日本政權]]曾將紅磡改稱為'''山下區'''<ref name="華僑日報19441107">{{cite news |title= 红磡站空襲罹難者慰靈祭 山下區今舉行 |publisher=[[華僑日報]]第貳頁 |date=1944年11月7日 }}{{zh-hant}}</ref>。
==地理位置== 早期的紅 位於[[ 香港地铁红 大環 (九龍)|大環]]與[[紅 ]] 之間 缩写。红 一窄岬地,最初只有大環是陸地,而現今紅 灣核心區域 英文:Hung Hom Station),或称红 即[[港鐵]][[紅 ,前称九龙车站, 是香港港铁东铁线和西铁线的 ]] 个转车站,同时亦 帶)都 香港的城际客运铁路总站,位于九龙九龙城区红磡西南,行政上属油尖旺区 海洋
紅磡本身的範圍西至[[漆咸道|漆咸道北]]及[[蕪湖街]],北至[[差館里]],南邊界限由安靜道、暢通道、紅磡南道組成。隨著紅磡的發展向南北兩面擴展,其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現時[[老龍坑]]、[[鶴園]]、[[大環 (九龍)|大環]]、[[黃埔 (香港)|黃埔]]及[[紅磡灣]]填海區也常被當作紅磡的一部份。<ref>{{cite web|url=https://www.cp1897.com.hk/bookinfo/pdf/pv/9789620756429pv.pdf|author= 现代梁操雅|title=《匠人、匠心、匠情繫紅磡 ── 承傳與變易》|publisher=商務(香港)印書館|date=2015年3月16日|ISBN=9789620771057}}</ref><ref>{{cite web|url=https://www.ursreview.gov.hk/eng/doc/Kowloon%20City%20Aspiration%20Study.pdf|title=九龍城區「地區為本」《市區更新地區願景研究》|publisher=九龍城區議會|author=[[香港中文大學]]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date=2010年4月}}</ref>
现时本区区内 ==重大事件===== 多是住宅楼宇 型轟炸===1944年10月16日下午約3時30分 但其实过去本区是一个综合发展 [[盟軍]]出動28架[[B-24轟炸機]]在21架[[P-40戰鷹戰鬥機|P-40]]及29架[[P-51戰鬥機]] 区域,有工业(黄 護航下轟炸紅磡[[黃 埔船 坞)、商业 塢]]造船廠,期間誤炸位於[[觀音街]]的[[紅磡街坊會小學]] 公共屋邨 [[防空洞]] 私人屋苑。但随着旧区(已拆卸的山谷道邨)重建 大批民房 以及红磡湾 其中被誤炸 防空洞存有 面积填海 量[[煤油]] 本区已经变成一个住宅为主 大火共燃燒數日。被誤炸 小學則報稱約200名師生喪生,區內三 之二房屋被炸,約100名居民罹難 红磡码头都随着搬迁 另8架[[B-25米切尔型轰炸机|B-25轟炸機]]及8架P-40機飛到[[維港]]成功擊沉10隻[[日軍]]船艦,日軍則報稱擊落14架盟軍飛機 新填海土地有私 多名盟軍機師被活捉。<ref>{{zh-hant}}{{cite news | title=渝美空軍昨日襲港 制空部隊猛擊敵倉皇遁去 結果敵轟炸機兩架被轟落 |publisher=[[華僑日報]] |date=1944年10月17日 }}</ref><ref>{{zh-hant}}{{cite news | title=十六日空襲本港之役 敵機濫炸暴行種種 小學校俘虜所均被炸死傷數百人 不祇與日為敵且與華人為敵 |publisher=[[華僑日報]] |date=1944年10月21日 }}</ref>災難造成共約300人死300 屋苑半岛豪庭、红湾半岛、香港理工大学学生宿舍等 受傷
== 交通=新樓倒塌===13死21傷,發生於1953年9月8日。
本区有一条海滨长廊可徒步由海逸豪园到达尖沙咀 ===木屋區大火===4死10傷 而车辆可使用红磡绕道短时间内往[[尖沙咀]] 發生於1961年1月16日
== 视频=紅磡馬頭圍道87號新福閣酒樓縱火案===6死14傷,發生於1989年7月7日。
1994香港红磡 part1===聯誼會縱火案===6死23傷,發生於1990年9月11日。
{{#iDisplay:d0163cruxg7 | 560 | 390 | qq }}===新城電臺啟播===1991下半年,新城電臺啟播,中斷商業電臺在香港近35年的壟斷商營電臺廣播局面。
== 参考文献=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發生於2010年1月29日。
{{Reflist}}===内地游客被殴打致死案===2015年10月19日,54岁的内地游客苗先生随某低价香港旅游团([[深圳]]出发)前往紅磡D2珠宝店,因嫌该店内商品太贵且折扣太低而拒绝购物,未购买任何商品。苗先生与同行一女性团友张女士(53岁)正准备离开时,被该团女团长邓某(32岁)拦住去路并上前交涉,张某随即和团长理论并有激烈拉扯。正当苗先生准备劝架时,三名內地男子将张某拖出店外并对其拳打脚踢。苗某被送往医院救治,但仍于20日上午10时不治身亡。警方已将4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抓获并批捕。
== 社區環境 ==現時區內大多是住宅樓宇,以私人屋苑為主,另建有少數[[香港公共屋邨|公共屋邨]],而鶴園街、民樂街一帯仍保留作工業區([[中電集團]]把該地一帶命名為[[紅磡工業邨]]),過去一個綜合發展的區域如[[黃埔船塢]]、[[中電控股|中電]]鶴園[[發電廠]]、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隨着舊區(已拆卸的[[山谷道邨]])重建,以及[[紅磡灣]]的大面積[[填海]],[[紅磡碼頭]]都已搬遷,現在新填海土地有私人屋苑[[半島豪庭]]、[[海濱南岸]]、[[香港理工大學]]學生宿舍及寫字樓[[One HarbourGate]]等。 红磡机利士南路以西及芜湖街以南一带乃有名的售卖殡仪物品及提供殡仪服务的范围,单是畅行道一带已经有三间殡仪馆。 紅磡必嘉街與黃埔街一帶為飲食小店的集中地,除著名的[[時新快餐店]]外,亦包括中日韓台美食,吸引不少年輕人。紅磡[[崇潔街]]是一條[[食肆]]林立的[[美食街]],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又被稱為'''崇潔美食街'''。 該區有[[紅磡海濱長堤]]可徒步由[[海逸豪園]]經[[紅磡碼頭]],再經[[紅磡海濱花園]]到達[[尖沙咀海濱花園]],而車輛可使用[[紅磡繞道]]短時間內往尖沙咀和一號幹線直通新界東北、石硤尾和九龍塘。 [[紅磡灣]]填海區多幅地皮近年現成了不少住宅、大型屋苑和[[寫字樓]]。 1980年代由於[[日本]]及[[韓國]]企業向中國及東南亞發展,於香港設立據點,區內住宅吸引不少[[日本人]]及[[Category韓國人]]駐港工作的家庭租住,而近年紅磡和[[黃埔 (香港)|黃埔]]有許多日韓商店。<ref>{{cite news |url=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food/art/20150524/19156852 |title=【飲食籽】香港淺草 日本人愛紅磡 下町飲食街 |work=蘋果日報副刊 |date=2015-05-24 |accessdate=2019-02-25|archive-date=2021-06-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06081200/https: 660 //hk.appledaily.com/food/20150524/PE72U6EKOA4BFFJRRCSOCBEANI/ |dead-url=yes}}</ref> === 公共屋邨 ===*[[家維邨]](前稱紅磡邨,部分幢數屬私人樓宇)*[[紅磡邨]](前稱大環山邨) === 私人屋苑 ===*[[紅磡灣中心]]*[[紅磡花園]]*[[黃埔花園]]*[[黃埔新邨]]*[[都會軒]]*[[半島豪庭]]*[[海逸豪園]]*[[海名軒]]*[[海濱南岸]]*[[維港·星岸]]*[[蕪湖居]]*[[城 匯]]*[[御悅]]*[[昇御門]]*[[悅目]]*[[寶御]]*[[薈點]]*[[啟岸]] === 服務式住宅、酒店、商廈 ===*[[置富都會| 際都會]]*[[One HarbourGate]]*[[都會海逸酒店]]*[[九龍海逸君綽酒店]]*[[香港嘉里酒店]]*[http://www.grandblossom.com.hk The Grand Blossom]*[[海韻軒海景酒店]]*[[海灣軒海景酒店]]*[[逸酒店]]== 參考文獻 == {{reflist}}[[Category: 730 亞洲史 ]]
47,6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