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红尾噪鹛

红尾噪鹛
原图链接

红尾噪鹛[1]为雀形目、画眉科噪鹛属鸟类, 栖息于沟谷湿林中矮竹丛或灌丛间,

常结小群活动,作喧闹的舞蹈炫耀,抖动尾部并扑打两翼。

以[[[昆虫]]、果实为食。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 、 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目录

形态特征

雌雄[2]羽色相似,头顶至后颈红棕色,眼先、颊、眉纹黑色,颊后部和耳羽灰白色或银灰色沾褐色,在头侧形成一块灰色块斑。

背橄榄灰色或橄榄绿色,各羽均具黑褐色羽缘;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或橄榄黄色,

两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与背颜色大致相似,初级覆羽黑色,外缘赤红色,

大覆羽和飞羽表面概为鲜红色,内翈黑褐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内翈具白斑;尾羽表面鲜红色。

颏、喉黑色,上胸暗棕褐色或橄榄黄色、具灰色羽缘,下胸、腹等其余下体暗灰褐色,腹隐约具黑端,尾下覆羽近黑色。

虹膜红色或褐色,嘴黑色,脚黑色或紫褐色,趾、爪亦为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66~93克,♀67~93克;体长♂220~272毫米,♀238~256毫米;嘴峰♂19~22毫米,

♀18~22毫米;翅♂94~106毫米,♀93~102毫米;尾♂108~134毫米,

♀110~128毫米;跗跖♂38~44毫米,♀37~41毫米(瑶山亚种)。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灌丛带,冬季也下到山脚和沟谷等低海拔地区。

生活习性

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性胆怯,善鸣叫,鸣声嘈杂,稍有动静即藏入浓密的灌丛内,常常听其声不见其影。

  • 迁徙:留鸟。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种类主要有土蚕、蝉幼虫、

甲虫等昆虫以及蜘蛛等无脊椎动物和草莓、草子、野果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范围

分布地: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木上或小树上。巢呈杯状,

主要由竹叶、枯草和混杂一些细根构成,内垫有竹叶。

卵白色、被有少许红褐色或近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8~30毫米×20~21毫米。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该物种已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未量化。但在原产地被描述为极罕见或稀有物种

赤尾噪鹛在中国种群数量稀少,不常见。

参考文献

  1. 关于赤尾噪鹛的知识. 每日头条. 2018-02-19. 
  2. 赤尾噪鹛.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