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氣東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氣東來
zǐ qì dōng lái

近義詞 :萬紫千紅、清都紫微佩紫懷黃

出 處 :漢 劉向《列仙傳》

體 裁成語

釋 義 :吉祥的徵兆

紫氣東來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zǐ qì dōng lái,釋義:紫氣,紫色的氣。古人認為紫色與當官有關,官服多是紫色的。紫氣東來主要用於書香門第家大門口上的牌匾,藉以比喻吉祥的徵兆。

簡介

紫氣東來(漢語成語)[zǐ qì dōng lái]

紫氣東來,傳說 老子過函谷關之前,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 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着青牛而來。舊時比喻 吉祥的徵兆。出自《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 老子 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司馬貞索隱引 漢 劉向《 列仙傳》:「 老子 西遊,關令 尹喜 望見有紫氣浮關,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過也。」後遂以「紫氣東來」表示 祥瑞。

紫氣東來是夢幻西遊中化生寺弟子克制普陀山弟子的必殺技,使用後需要休息一回合,要求小乘佛法技能達到25級,任務等級達到20級,每次使用消耗150點憤怒值。另外,紫氣東來還是房屋的其中一種風水,是風水中最好的房子,房子的風水會影響房子的使用效果,風水越好使用效果也就越好。

釋義

紫氣:紫色的氣,古人認為紫色與當官有關。官服多是紫色的。紫氣東來主要用於書香門第家大門口上的牌匾。傳說老子過函谷關之前,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着青牛而來。後遂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的徵兆。

近義詞

萬紫千紅、清都紫微、佩紫懷黃

成語典故

老子很有學問,在周王朝擔任主管圖書典籍的官職。大約在他七十多歲的時候,天下大亂,諸侯之間爭奪"紫氣東來"乃"老子出關"時的一大勝境,流傳千古,代代傳誦。

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內亂,各諸侯國熱衷於權力爭奪,戰爭頻繁,民不聊生,老子對周室失望透頂,於是決定辭官西行。老子在經過函谷關時,把守的關令尹喜是個善觀天象的人,他看見一團紫氣從東方飄來,認為必有聖人來到,趕忙迎接。只見一位老人騎着青牛徐徐走來,這就是老子。

這就是成語紫氣東來的來歷。尹喜款待老子數日,請他著述,老子推辭不掉,於是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稱之為《道德經》,又稱《老子》或《老子五千文》。此外,學界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老子出關所指的關並非函谷關,而是散關。

據記載,老子留書之後,就騎着一頭大青牛,繼續西行,然後就沒了消息。這個引起很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興趣,至今沒有得出很確鑿的證據。有人說經流沙奔印度去了,並說老子到印度傳教,教出了釋迦牟尼這樣的大弟子。歷代不少人認為此說只是道教為了抬高自己貶低其他宗教而捏造出來的。而有人說晚年的老子在甘肅臨洮落腳,為歸隱老者教煉內丹,養生修道,得道後在臨洮超然台"飛升"。

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東歸。《莊子·天道篇》有一段記載,敘說了老子離職後便離開周室而"歸居"了。老子的故鄉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離孔子所在的曲阜不遠。孔子還曾拜訪過老子,也就是傳說中的"孔子問禮"。這件事不論是在《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還是在儒家著作《禮記·曾子問》中都有記載,說明老子退隱後東歸的說法比較可靠。

老子,字伯陽,諡號聃(dān)。又稱李耳。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個源頭,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道德經》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老子,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影響了整個世界。據說共產主義思想的創立就源於老子學說。

由於函谷關散發出來的"紫氣東來"的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吸引着海外眾多的遊客慕名而來,領略這千古雄關的美麗風采。但是史學界有關老子西行至何關,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東北),這是多數人的觀點;另一說為"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大散嶺上)"。張炳玉說,老子西行是經過函谷關,而真正意義上的"出關"是指散關,理由是: --老子對周王朝絕望,決定遠離周朝到他國去,如果到了函谷關就算"出關",並未達到他的"去周"的目的,因為函谷關仍屬周朝版圖;

--從歷史典籍可知,酈道元在其所著《水經注》里,早已對老子西行出關的"關"鎖定為散關;

--強老子"著書"的關令尹喜,字公文,春秋末隴西(今甘肅臨洮)人,秦國大夫,曾作散關令,而非函谷關令。東晉葛洪著《抱朴子》有雲:"老子西遊,遇關令尹喜於散關,為喜著《道德經》一卷,謂之《老子》。"這說明老子"至關"著《德》《道》二經的"關"是散關。 學者王克煜認為,晚年的老子在甘肅臨洮落腳,為歸隱老者教煉內丹,養生修道,得道後在臨洮超然台"飛升"。臨洮縣城東的嶽麓山至今還存有"超然台""說經台""飛升崖""文鋒塔"(又名"筆鋒塔",相傳為老子寫經插筆的地方)等遺蹟。《莊子· 養生主》記載雲:"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這說明老子死在秦地隴西古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他在秦地的生前好友失(一作佚)前來弔唁,哭號三聲而別。老子在臨洮"飛升"後,老子子嗣在此繁衍生息。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稱:"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後世天下李氏都稱老子為李姓"太上始祖"。

據了解,老子在臨洮得道"飛升"後,當地人一直在尊奉老子,東漢以來道教香火在臨洮一直旺盛。如今,僅臨洮縣城就存有白衣庵、公輸庵、西庵、北庵、斗母宮、五瘟殿、太平觀、總真觀、九華觀、萬壽觀、北極觀等數十家全真派道觀。2000多年來,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老子"飛升"這一天,臨洮民間都要舉行各種祭拜老子的活動。老子的後代在臨洮安居樂業,興旺發達,皇帝高官輩出,有名的包括狄道侯李瑤、隴西侯李信、西漢名將李廣、唐高宗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大詩人李白等等。甘肅兩位學者研究認為,老子西行落戶甘肅之後始有"天下李氏出隴西",由此可斷李氏之一脈,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脈為宗。眼下,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內外李氏後裔到甘肅臨洮"隴西堂"尋根問祖。

視頻

老子門徒紫氣東來鬼谷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