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粳和大米相同,是稻穀的總稱。有早、中、晚三季,有粘性的是糯稻,南方雨水多,適宜種植水稻。北方土地平坦,只有潤澤之處適宜種植旱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粳

英譯; Geng 、Keng

釋義; 稻的一種,米粒寬而厚,近圓形,米質黏性強,脹性

注音; ㄐㄧㄥ

部首; 米

出處; 《說文》

注釋; 概述

此字在民間一般讀做gěng,農業專家也指出此字應當讀做gěng。

中國水稻界一直以來也讀做gěng。

粳米通常與秈米對稱,上世紀二十年代日本水稻專家認為水稻有兩個亞種,子實體長型的叫印度稻,短粒型的稱日本稻,後一直為國際沿用。後在印尼發現中粒型的,便稱做爪哇稻。

水稻實際上起源於中國,中國專家將長粒型的稱做"秈稻",短粒的稱做"粳稻"。

本字兩讀並存,北方讀jīng,科學界和南方讀gěng。

種類

粳稻按成熟一般分早、中、晚三類,按其中支鏈和直鏈成分粘型和非粘型。

字義

【釋義】水稻的一個亞種,米粒較短,卵圓形,常見的粳稻米黏性較秈強,弱於糯稻,一般來說脹性小:

~稻。~米。

粳 <名>

(形聲。從禾,亢聲,或從更聲。本義:粳稻,稻之不黏者。今指介於秈稻、糯稻之間的一種晚稻品種,米粒短而粗,米質黏性較強,脹性小) 同本義

"粳":"稻之粘者"--《說文解字》

秔,稻屬。――《說文》

秔,不黏稻也。――《聲類》

更為秔稻。――《漢書·溝洫志》

水澍稉稌,陸蒔稷黍。――左思《魏都賦》

粳香等炊玉,韭美勝炮羔。――陸游《新涼》

粳稻

粳米

粳(秔、稉)gěng粳稻,稻的一種。碾出的米稱"粳米"。有粘性和不粘兩種。

常用詞組

1. 粳稻 gēngdào

[japonica rice] 稻的一種( Oryza saliva subsp keng ),莖杆較矮,葉子較窄,深綠色,米粒短而粗,其米粒不粘

2. 粳米 gēngmǐ

[polished japonica rice] 粳稻碾出的米

2011年10月23日,包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內的國內水稻界186名專家,聯名要求《新華字典》將現行"粳"(jīng)字讀音修訂為(gěng)。要求發起者、中科院院士張啟發還委託本報向《新華字典》編纂方提交這份聯名建議書。

"《新華字典》上寫的是'粳'讀jīng。"為了糾正對粳稻的"錯誤"讀音,2011年3月,張啟發院士從古籍辭書、科學內涵、民俗習慣等方面,對"粳"字讀音做出考證,認為"粳"應讀(gěng)而非(jīng),他的觀點獲得了《新華字典》等國內語詞工具書編纂方的認同,對方表示"粳"字讀音並非不能改,但需通過調研再確定。

為了推動"粳"字讀音調研進程,2011年7月,張啟發院士向全國水稻界專家徵集意見,截止到23日上午,共收到來自全國14個省、3個直轄市,共計185名專家的建議書,其中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專家們全部同意張啟發院士對於"粳"字讀音的論證,並附上親筆簽名。國內第一部稻作史《中國稻作史》作者、浙江大學教授游修齡在意見書後補充寫道:"'粳'是形聲字,它的右邊'更'是聲符,表示'粳'應發(gěng)音。"中國科學院院士、副院長李家洋在簽名後寫道:"謝謝你們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重要事。"

眾專家在建議書中提議相關部門:儘快就"粳"字讀音進行必要的考據研究,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新華字典》應在下次修訂中收錄"粳"字的(gěng)音,指定其為廣播、電視的標準讀音。

發起者張啟發院士還在建議書中語重心長地寫道:"粳"字讀什麼,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讀音問題,而是事關中國源遠流長的稻作文化能否留存,關乎中國水稻學界能否贏得世界學術界重新界定水稻亞種命名的大事件。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居行切,音庚。《玉篇》稻不黏者。《爾雅·釋草疏》秔糯甚相類,黏不黏為異。《周禮·天官·食醬注》稌稉也。《梁·庾肩吾集》有《謝賚粳米啟》。 《韻會補》粳,俗秔字。[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