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center>''' 苏轼'''<br><img src= 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0108[1024].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24624207_11474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center>'''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br><img src= https://img.dpm.org.cn/Uploads/Picture/dc/50108[1024].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7613.html 来自 故宫博物院 的图片]
 
</small>  
 
</small>  
 
|}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题望韶亭</big>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藏品介绍==
 +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
 +
  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清道光,高5.8厘米,口径1.8厘米,足横2.8厘米,足纵1.7厘米。
  
|-
+
  鼻烟壶小口、椭圆形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腹部两面均以粉彩描绘两只螃蟹和芦苇、水藻。外底自右向左署矾红彩篆体“道光年制”四字横排款。
  
| align= light|
+
  乍看这件鼻烟壶上的图案,似为常见的池塘小景,其实它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二甲传胪”,亦称“黄甲传胪”。我国古代科举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黄纸书写,故曰黄甲。清代科
  
  作品 称: 题望韶亭
+
  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 次分为三甲,一甲共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
  
  创作年 :南宋朝
+
  同进士出身。明 科举称第二、三甲中的第一名为“传胪”,清 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另外,“胪”的本意为陈述、陈列,我国古代以上传语告下为胪,故“传胪”亦指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
  
  文学体裁:诗 词
+
  种仪式。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亲御太和殿,传胪官宣布第一、二、三甲名次,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若再加以引申,“传胪”泛指科举及第。
  
  :[[杨万里]]
+
    由于螃蟹有坚硬之甲壳,而且《事物异名录•水族蟹》:曰:“蟹之大 曰蝤蛑 名黄甲” 芦苇 “芦” “胪”音 ,因 ,古人 两只螃蟹配以芦苇 寓意“ 甲传胪”或 黄甲传胪 ,藉此祝人官
|}
 
==诗词正文==
 
 
 
==个人风格==
 
1、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
 
 
 
2、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苏东坡的多样词风,苏东坡不歧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 所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 谐, 生动有力,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 俗见而改变。
 
 
 
3、拓展了词境,涌入了生活波涛,内容广泛,苏轼的词题材众多,凡诗文所能写的内容均可入词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其诗能不受成规束缚,其词突破了传统词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以诗为词 开创了宋词的新时代,不愧为宋代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
 
 
 
==作者简介==
 
 
 
[[苏轼]]<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1d96298374.aspx 苏轼 ]  诗文网</ref>(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家。
 
 
 
徽宗即位后 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 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 文忠
 
  
  苏轼在文 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 的代 表。 。<ref>[http://news.nen.com.cn/system/2016/09/09/019346984.shtml 从公已觉 十年 迟――王安石与苏轼的友情],辽宁 艺频道 网,2016-09-09</ref>
+
  运亨通 前程似锦。
而且苏轼 创造性活动不局限 文学 他在书法 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 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 文化精神
+
==藏馆介绍==
<ref>[https://wenda.so.com/q/1469520016720892 苏东坡修筑苏堤 事],360问答 ,2016.02.27</ref>
+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 是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内 [[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 皇宮[[紫禁城]] 。<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3/1104/c87423-23423116.html 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学院 “故宫讲坛”揭深宫神秘面纱,人民网,2013-11-04]</ref>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 三年(1924 )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 ,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 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ref>[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10_25_378323_1.shtml 故宫博物院将在北部新建北院区 已公布5份设计方案,观察者 网,2016-10-25]</ref> 它位于[[北京中轴线]] 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 [[明成祖|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 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 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 破1500万人次 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 博物馆 。<ref>{{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8/25/17090984_0.shtml |title= 宫安保设施已14年没有升级 |publisher=凤凰 |date=2012-08-25}}</ref>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於 2022年12月2日 (五) 15:51 的修訂

粉彩「二甲傳臚」圖鼻煙壺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藏品介紹

【粉彩「二甲傳臚」圖鼻煙壺】   粉彩「二甲傳臚」圖鼻煙壺,清道光,高5.8厘米,口徑1.8厘米,足橫2.8厘米,足縱1.7厘米。

  鼻煙壺小口、橢圓形扁圓腹、橢圓形圈足。腹部兩面均以粉彩描繪兩隻螃蟹和蘆葦、水藻。外底自右向左署礬紅彩篆體「道光年制」四字橫排款。

  乍看這件鼻煙壺上的圖案,似為常見的池塘小景,其實它是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二甲傳臚」,亦稱「黃甲傳臚」。我國古代科舉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黃紙書寫,故曰黃甲。清代科

舉考試分為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殿試亦稱廷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殿試名次分為三甲,一甲共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

同進士出身。明代科舉稱第二、三甲中的第一名為「傳臚」,清代則專稱二甲第一名為「傳臚」。 另外,「臚」的本意為陳述、陳列,我國古代以上傳語告下為臚,故「傳臚」亦指科舉時代殿試揭曉唱名的一

種儀式。殿試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親御太和殿,傳臚官宣布第一、二、三甲名次,由閣門承接,傳於階下,衛士齊聲傳名高呼,謂之傳臚。若再加以引申,「傳臚」泛指科舉及第。

  由於螃蟹有堅硬之甲殼,而且《事物異名錄•水族蟹》:曰:「蟹之大者曰蝤蛑,名黃甲」。蘆葦之「蘆」諧「臚」音,因此,古人常畫兩隻螃蟹配以蘆葦,寓意「二甲傳臚」或「黃甲傳臚」,藉此祝人官

運亨通、前程似錦。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ref故宮博物院成立故宮學院 「故宮講壇」揭深宮神秘面紗,人民網,2013-11-04</ref>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1]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