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米糕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糕栫(音同见),是台南特有的甜食。“米糕栫”是由糯米和糖制作而成的甜品,其中,“栫”,“木”与“存”的结合,顾名思义是以木头保存食物的意思。将煮熟的糯米拌糖后,装填入六块木板组合成一个木造的六角柱状物,冷却凝固后,诚心诚意制作的高大的米糕作为台南普渡仪式时特有的供品。

看似愈平凡简单的食品,实际上却是愈不平凡。“米糕栫”就是其中一项。栫板要木工师傅精准裁制,在没有仪器切割机器的古早年代,要能将六片栫板组合紧密,他们的技术就相当重要的。食材的煮制处处是眉角,糯米炊煮的熟度、煮制糖浆的份量湿度、两者搅和均匀不可过湿过硬。填入栫桶的速度,不能夹气泡空心在里面等,都需要十足的经验,方可制出精美成品。要是有任何一点没做好,让成品变硬或结块,做出来的米糕栫口感就会不好。若非由经验老道的师傅们默契熟稔地分工合作,可是做不出口感Q弹又带著米香的米糕栫![1]

美食由来

台湾早期农村社会物资匮乏,俗谚“一支蕃薯签扛三粒米”的年代,要吃粗饱都是不容易的事,米和庶糖这样珍贵的食材制作的糕点更显诚意。故而只有在庙宇有建醮,中元普渡才会开炉制作,忙忙碌碌,热热闹闹。需要相当多的人力共同完成。

米糕栫没有防腐剂,祭祀后便会立刻分发给信徒食用。因为是熟食,直接切片就可食用,也有人会沾取花生粉、海苔粉像麻糬一样,亦可煮成甜粥,或煎、裹上面糊或馄饨皮油炸,变化无穷。

食材

制作材料

  • 糯米及糖
  • 模具六片栫板,栫板形状长条,上方宽度窄,下方宽度宽,如塔状。

习俗

米糕栫早期只在庙宇有建醮,中元普渡才会开炉制作,且尺寸通常相当高大,每支重达上百斤,十几支米糕栫在庙前一字排开,壮观而又庄重。[2]

视频

人的记忆!百年普渡供品“米糕栫”|三立新闻台
庙会后 100多公斤米糕栫塔竟神秘消失-民视新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