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米尔卡级护卫舰

米尔卡级护卫舰(英语:Mirka-class frigate)是北约苏联1960年代晚期出现的35计划和35M计划护航舰(Storozhevoi Korabl)所起的代号,前级为别佳级护卫舰。使用柴燃混合动力(CODAG)。18艘舰都是在加里宁格勒的扬塔尔船厂造的,苏联解体前后退役完毕。无出口纪录。

目录

简介

诞生于60年代的前苏联米尔卡级护卫舰,共建造了18艘,分属于Ⅰ型、Ⅱ型。

米尔卡级Ⅰ型护卫舰共有9艘,全长为82米,全宽为8.7,吃水深度3.3米,由总功率为38000马力燃气轮机、柴油机等设备构成双轴推进方式的动力系统。它的标准排水量为1150吨,最高航速35节,按20节计算的续航力为2000海里[1]

舰艇装备

该舰装备的对海对空搜索雷达为细网型导航雷达的型号为顿河2号。舰上装备了声纳,型号为武仙星座。它有两套电子战设备和一部敌我目标识别设备。舰上装备了406毫米五联装鱼雷发射装备、RBV-6000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双联装76毫米对海对空全自动舰炮。

各由98名舰员操纵的9艘米尔卡级护卫舰,使用情况为:部署在波罗的海舰队7艘—米尔卡Ⅰ号、米尔卡Ⅱ号、米尔卡Ⅲ号、米尔卡Ⅴ号、米尔卡Ⅵ号、米尔卡Ⅶ号、米尔卡Ⅷ号;部署在黑海舰队2艘—米尔卡Ⅳ号、斯拉德科夫号。

米尔卡Ⅱ型护卫舰也是9艘。舰长、舰宽、吃水、动力装置、舰员编制表、航速、续航力等与Ⅰ型相同。区别是多一座406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对海对空雷达改为支撑曲面型,增设了舰尾沉水声纳一部。

分布情况

米尔卡级Ⅱ型护卫舰的使用分布情况为:部署在黑海舰队4艘—米尔卡XV号、米尔卡XVⅠ号、米尔卡XVⅡ号、罗曼斯特号;部署在波罗的海5艘—米尔卡X号、米尔卡XⅠ号、甘古特人号、米尔卡XⅢ号、米尔卡XVⅠ号。

米尔卡级护卫舰也属于轻型护卫舰,因而在近海执行任务。但它具备对空、对海、对舰、对岸的多层次打击力量,比塔朗图尔级护卫舰规模大,功能全,当之无愧地属于护卫舰家族[2]

相关事件

1988年2月12日,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约克城”号借口“维护无害通过权”而进入原苏联军港塞瓦斯托波尔以南7海里的水域,以检查苏联海军的反应能力,苏联海军护卫舰立即出动进行驱赶。苏军舰艇发出“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信号,对其主动进行撞击。造成美国“约克城”号巡洋舰艉部和艉部的“捕鲸叉”导弹发射架受到损伤,原苏联“米尔卡”号护卫舰舰艏水线以上则被撞出一个大窟窿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约克城”号可是舰长172.8米,满载排水量9500吨的巨舰噢,而克里瓦克级护卫舰舰只是总长:123.5米,满载3650吨而已。

视频

米尔卡级护卫舰 相关视频

1988年,苏联护卫舰撞击美国巡洋舰“约克城”号
提康德罗加和阿利伯克体量相似,为何一个是巡洋舰,一个是驱逐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