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米克拉·阿扎羅夫

阿扎羅夫

米克拉·阿扎羅夫烏克蘭語Микола Янович Азаров,1947年12月17日),又譯為尼古拉·阿扎羅夫(英語:Mykola Azarov),男,烏克蘭政治家。前任烏克蘭總理[1]

米克拉·阿扎羅夫
Микола Азаров
Template:UKR總理
任期
2010年3月11日-2014年1月28日
總統 維克多·亞努科維奇
前任 尤莉婭·季莫申科
繼任 謝爾蓋·阿爾布佐夫
Template:UKR第一副總理
任期
2006年8月4日-2007年12月18日
總理 維克多·亞努科維奇
前任 Stanislav Stashevsky
繼任 亞歷山大·圖奇諾夫
任期
2002年11月26日-2005年2月3日
總理 維克多·亞努科維奇
尤莉婭·季莫申科
前任 Oleh Dubyna
繼任 阿納托利·基納赫
Template:UKR財政部部長
任期
2006年8月4日-2007年12月18日
總理 維克多·亞努科維奇
前任 Viktor Pynzenyk
繼任 Viktor Pynzenyk
任期
2002年11月26日-2005年2月3日
總理 維克多·亞努科維奇
尤莉婭·季莫申科
前任 Ihor Yushko
繼任 Viktor Pynzenyk
個人資料
出生 Nikolai Yanovich Pakhlo
(1947-12-17) 1947年12月17日(76歲)
22x20px 蘇聯卡盧加
政黨 地區黨
母校 莫斯科國立大學
網站 官方網站

目錄

概述

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被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庫奇馬任命為代總理。維克多·亞努科維奇在2010年成為總統之後,即被議會選舉成為總理。

2014年1月28日,阿扎羅夫辭去烏克蘭總理職務。[2]

 
阿扎羅夫:烏克蘭政治家。前任烏克蘭總理

阿扎羅夫出生於蘇聯時代的卡盧加,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取得地質學礦物學博士學位。他自1984年移居烏克蘭[3]

政治生涯

維克多·亞努科維奇擔任總理的兩次任期下,阿扎羅夫擔任財相掌管烏國經濟,不過他似乎並不擅於使用烏克蘭語

烏克蘭總統庫奇馬任內,他主張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合作,成立單一經濟區,但此舉被批評阻礙烏克蘭融合世貿歐洲經濟。

2014年1月28日辭去烏克蘭總理職務,他表示希望自己的辭職能讓烏克蘭衝突各方達成妥協方案並結束衝突。[4]同日總統亞努科維奇接受辭職申請,擬任謝爾蓋·阿爾布佐夫擔任代總理。[5]

生平簡介

1994年阿扎羅夫當選烏克蘭第二屆議會議員,1995年9月至1997年10月任議會預算委員會主席。1996年至2002年,他被任命為烏克蘭國家稅務總局局長。2002年11月,維克托·亞努科維奇出任政府總理後,阿扎羅夫被任命為政府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主管政府財政、金融、稅務、國企私有化以及與國際金融組織談判等工作。2004年12月7日至12月28日、2005年1月5日至1月24日兩次任烏克蘭代總理。2006年8月至2007年11月,他再次擔任亞努科維奇政府的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職務。

阿扎羅夫在地區黨內是僅次於亞努科維奇的二號領軍人物。自2003年4月以來,他一直主持地區黨的政治局工作,並負責地區黨的對外談判事務。在烏克蘭今年初舉行的總統選舉期間,阿扎羅夫是亞努科維奇競選總部的領導人。亞努科維奇當選總統後,阿扎羅夫代理履行地區黨領導人工作。

2010年3月11日,烏克蘭議會以242票贊成批准阿扎羅夫出任政府總理。

阿扎羅夫曾多次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和獎章,是五級雅羅斯拉夫獎章和三級「功勳」獎章獲得者。他曾寫過大量地質學和稅收方面的著作,獨著或與他人合著的書籍多達110多本。

阿扎羅夫已婚,夫人柳德米拉是一名教師。他們有一個兒子。阿扎羅夫的業餘愛好是繪畫和讀書。

辭職求平亂

烏克蘭總理阿扎羅夫(Mykola Azarov)28日提出辭職申請,他表示,希望自己的辭職能讓烏克蘭衝突各方達成妥協方案,結束衝突。

阿扎羅夫在聲明中說:「我個人做出決定,要求烏克蘭總統接受我辭去總理職務的申請,希望我的辭職為達成政治妥協、和平解決衝突創造額外的可能。」他還說:「在僵持期間,政府已經做了能做的一切以促成和平解決衝突。」他補充指出,內閣曾一度被迫在「極端的環境中」工作。

阿扎羅夫表示,「當下,最重要的事是維持烏克蘭的統一和完整。這比任何個人的計劃和雄心都重要。這是我做出(辭職)決定的原因」。

據悉,此前烏總統亞努科維奇曾提名反對黨祖國黨領導人亞采紐克擔任政府總理。但反對派拒絕了這一提議,並呼籲烏總統下台。

對於阿扎羅夫辭職這一消息,反對派領袖克里欽科28日表示,阿扎羅夫宣布辭職僅是通往勝利的一步。他說:「過去幾個月里,我們一直在說,街頭髮生的一切都是現任政府政策的結果。這(總理辭職)不是勝利只是通往勝利的一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