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算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算盤( Abacus)是一種手動操作計算輔助工具形式。它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在阿拉伯數字出現前,算盤是世界廣為使用的計算工具。現在,算盤在亞洲和中東的部分地區繼續使用,尤其見於商店之中,可以從供應中國商品和日本商品的商店裡買到。在西方,它有時被用來幫助小孩子們理解數字,而一些數學家喜歡體驗一下使用算盤計算出簡單算術問題的感覺 [1]

[]

簡介

文王桃木算盤儘管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看一看古老的中國算盤,我們不能不欽佩祖先的極大智慧。一般的算盤多為木製(或塑料製品),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目的算珠稱為檔,中有一道橫樑把珠分隔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每算珠代表5,下半部每算珠代表1。每串珠從右至左代表了十進位的個、十、百、千、萬位數。加上軟件——一套手指撥珠規則的運算口訣,就可解決各種複雜運算,甚至可以開多次方。算盤是現代計算機的前身,是古代中國計算技術的符號

主要種類

值得注意的是,算盤一詞並不專指中國算盤。從現有文獻資料來看,許多文明古國都有過各自的與算盤類似的計算工具。古今中外的各式算盤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沙盤類,算板類,穿珠算盤類 。沙盤是在桌面、石板等平板上,鋪上細沙,人們用木棍等在細沙上寫字、畫圖和計算。後來逐漸不鋪沙子,而是在板上刻上若干平行的線紋,上面放置小石子(稱為「算子」)來記數和計算,這就是算板。19世紀中葉在希臘薩拉米斯發現的一塊1米多長的大理石算板,就是古希臘算板,現存在雅典博物館中。算板一直是歐洲中世紀的重要計算工具,不過形式上差異很大,線紋有直有橫,算子有圓有扁,有時又造成圓錐形(類似跳棋子),上面還標有數碼。穿珠算盤指中國算盤、日本算盤和俄羅斯算盤。日本算盤叫「十露盤」,和中國算盤不同的地方是算珠的縱截面不是扁圓形而是菱形,尺寸較小而檔數較多。俄羅斯算盤有若干弧形木條,橫鑲在木框內,每條穿着10顆算珠。在世界各種古算盤中,中國的算盤是最先進的珠算工具

發展起源

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時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籌算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但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發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曾被人們廣為使用的一種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依然受到許多人的青睞。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相提並論,認為算盤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一大貢獻。然而,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從清代起,就有許多算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日本的學者也對此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由於缺少足夠的證據,算盤的起源問題直至今天仍是眾說紛紜 。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等人認為,算盤起源於我國的東漢、南北朝時期。其依據是,東漢數學家徐岳曾寫過一部《數術記遺》,其中著錄了14種算法,第13種即稱「珠算」,並說:「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注釋:「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間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雲帶四時』。其珠游於三方之中,故云『經緯三才』也。」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我國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但是近代的一些學者認為,《數術記遺》中所描寫的珠算,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語 。清代學者錢大聽等人則認為,算盤出現在元朝中葉,到元末明初時已被普遍使用。其根據是,元代的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第二十九卷《井珠》中,曾引用當時的諺語形容奴僕:「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日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後人稱此為「三珠戲語」。把老資格的奴婢比作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這說明當時的算盤在民間已經很普及。而宋末元初時期的劉因在《靜穆先生文集》一書中也有一首以《算盤》為題的五言絕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這也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有力證明。此外,在《元曲選》 「龐居土誤放來生債」一節中也曾提到「去那算盤裡撥了我的歲數」。到明朝時,永樂年間編纂的《魯班木經》中,已有製造算盤的規格、尺寸:「算盤式:一尺二寸長,四寸二分大。框六分厚,九分大,……線上二子,一寸一分;線下五子,三寸一分。長短大小,看子而做。」此外還出現了徐心魯的《算珠算法》、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統宗》、柯尚遷的《數學通軌》、朱載堉的《算學新說》等介紹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盤在明代已被廣泛地使用這是毫無疑問的 。隨着新史料的發現,又有專家認為,算盤應該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其依據是,在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家藥鋪,其正面櫃檯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盤,經中日兩國珠算專家將畫面攝影放大,確認畫中之物是與現代使用算盤形制類似的串檔算盤。而且1921年,在我國河北巨鹿縣曾經出土了一顆出於宋人故宅的木製算盤珠,雖然已被水土淹沒八百年,但仍可見其為鼓形,中間有孔,與現代的算珠毫無二致 。此外,持此種觀點的人還認為,在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算盤在當時已是尋常之物,它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況且那位寫《算盤》詩的劉因也是宋末元初時期的人,他的詩與其說是描寫元代的事物,還不如說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為確切。同樣,陶宗儀的「三珠戲語」所見元人諺語中已有算盤珠之說,也反映出「是法盛行於宋矣」 。算盤但如果據此認為算盤起源於宋代,其中似乎還有疑問。因為從形制上來看,宋代的算盤已經較為成熟,絲毫沒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種笨拙或粗糙。因此,較多的算學家認為,算盤的誕生還可上推到唐代。因為宋代以前的五代十國時期戰亂不斷,科技文化的發展較為滯緩,算盤誕生於此時的可能性較小。而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經濟文化都較發達,需要有新的計算工具,因此將使用了2000年的籌算演變為珠算,算盤在唐代被發明是極有可能的

價值

由於算盤製作簡單,價格便宜,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便,所以在中國被普遍使用,並且陸續流傳到了日本、朝鮮 、美國和東南亞 等國家和地區。當今,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是古老的算盤仍然發揮着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