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或稱第二尼西亞會議),是於公元787年在尼西亞召開的天主教大公會議。這會議是天主教歷史上第七次的世界性主教會議。此會議主要討論聖像崇拜問題,現今一些天主教會的教義,是此會議的結果。此會議在對聖像敬禮的傳統奠下了重要根基。現今的東正教與拜占庭禮天主教,於每年四旬期第一主日舉行的「正統信仰凱旋節日」,便是為慶祝聖像畫像納為正統教義的日子。

在羅馬帝國[1]的動盪時期,許多人在各種新宗教中尋求慰藉,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它享有特殊地位,這位歸信基督的信徒在君士坦丁堡[2]建立了羅馬帝國的新都。

簡介

聖像敬禮開始流行於3世紀。古希臘教父伊皮凡尼烏也曾對圖像敬禮提出異議。後來,保祿派出現,並反對外表的聖禮、反對朝拜十字架、聖像和宗徒遺物等等敬禮行為。而猶太人和穆斯林也攻擊天主教徒敬禮聖像。公元八世紀時,拜占庭帝國(或東羅馬帝國)皇帝里奧三世受到了伊斯蘭教和希臘思想的影響支持反對敬禮聖像,於是頒布諭旨禁止敬禮聖像。其目的是藉此打擊正統教會的權勢,沒收教會的財產以削弱教會的權力。之後國內出現了大規模的破壞聖像運動,反對敬禮聖像和宗徒遺物。其子君士坦丁五世繼續其父之意志反對聖像敬禮。在君士坦丁五世和其子利奧四世去世後,利奧的妻子伊琳娜女皇攝政。由於聖像破壞運動情緒高漲,伊琳娜女皇與教會妥協,支持聖像派恢復對聖像的敬禮。為討論聖像敬禮問題,在教宗哈德良一世獲准下,於公元787年召開了此大公會議。

此次會議約有380名主教參加,哈德良一世派兩名代表出席,並承認第七次天主教大公會議。此會議指責聖像破壞運動為異端行為,並宣布聖像可以被敬禮但不可以被當成神來朝拜。會議制定了22條教會法規,下令嚴禁收藏異端和反對聖像敬禮的書籍,着令全部銷毀。

另外,有些人主張耶穌基督不是天主的親生子,只是因為其有無私的品德,被天主選為「養子」,史稱養嗣主義。大公會議對此主張斥為異端,並斷定基督是天主的親生子,非「養子」。雖《聖經》聲稱基督為「僕人」,但不是指其身份地位,而是指其謙卑、服從和聽命至死的態度。

在此大公會議後,聖像破壞運動並沒有就此完結。其後在公元813年,在里奧五世即位後反聖像派重新得勢,敬禮聖像的行為再次禁止。直至公元843年,邁克爾三世下令恢復聖像敬禮。直到這時,聖像破壞運動才終告結束。

視頻

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 相關視頻

尼西亞神學會議—基督教成羅馬國教 開啟羅馬系帝國千年治理模式
4分鐘看懂世界三大宗教的恩怨糾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