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童玲(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童玲,兵乓球员。在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一举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女子团体冠军两枚金牌,轰动了整个欧洲。是世界上乒坛史上第一个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童玲
]
出生 1962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乒乓球运动员

目录

人物简介

1962年出生于四川自贡。1971年入自贡市业余体校进行乒乓球训练。1975年入北京部队乒乓球队。1977年被选入国家乒乓集训队。横拍削球打法,削球稳健,以守为主,攻守结合。15岁就开始出访欧洲。征战于世界乒坛,连续4年,身经百战,没有输给任何一个外国人,她是世界乒坛史上第一个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1978年获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与黄亮合作)冠军、女子双打亚军(与葛新爱合作)。1979年获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第3名。1981年和1983年在第36、3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并获第36届女子单打冠军、女子双打(与卜启娟合作)和混合双打(与陈新华合作)亚军,第37届混合双打(与陈新华合作)亚军、女子双打(与卜启娟合作)第3名。在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1980年获第5届单打和双打第3名,1982年获第6届混合双打冠军,单打和双打亚军。在亚洲杯赛中,1983年获第1届亚洲单打亚军,1984年获第2届单打冠军。在第9届亚洲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获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3项亚军。1985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 获得世乒赛女单冠军后,童玲成了当时中国队的领军人物,并且随后连续两届帮助中国队获得世乒赛女团冠军。然而就在她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24岁的童玲却主动向国家队提交了退役申请。

1986年,24岁的童玲正式退出了国家队。退役后的童玲在学习了两年语言后就去到了德国打球,随后又辗转去到了澳大利亚,和其他的乒乓球海外兵团一样,童玲在澳大利亚打球期间也收到了澳大利亚国家队的加盟邀请,不过,童玲最终拒绝了澳方的邀请。这是为什么呢?

童玲告诉我们说:“说是让我代表他们去打世乒赛,祖国培养了我,我又打中国人,受不了,而且在国外不适应,文化差异大。”

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在国外打了十年球后,童玲最终选择了回国,她开起了俱乐部,退居二线当教练。现在的童玲除了周末和球友打打球之外,她还有一项爱好:书法。 一切从零开始,年近50岁才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作品可以拿来参加展出和拍卖,童玲花了五年的时间为我们诠释了持之以恒的定义。除了钻研书法,童玲现在还学起了画画。

童玲说:当运动员时,教练灌输的是为国争光的思想,一定要赢,其实这与我的性格是违背的,书画更适合我的性格。

不管是运动员时期的童玲,还是现在的她,都给我们传递了一种持之以恒的专注。年少的她用了十年便完成了职业运动员一生的终极梦想,有人把它归功于天赋,但是童玲告诉我们,她之所以能站上最高领奖台更多的是源于日复一日、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投入,就像现在学习书法一样,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2]

发挥余热

1986年退役之后,童玲先是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学习,1988年赴西德打职业联赛,1992年又来到澳大利亚的乒乓球俱乐部执教。“打国外的联赛,会感觉轻松一些,他们的训练和比赛不像在国内那么辛苦。”虽然在国外,生活变得相对轻松和舒适,但时间越久,童玲越发思念和向往中国人汇集的地方。1998年,落叶终藏不住对根的情谊,她婉言谢绝了澳大利亚国家队的盛情邀请,回到老家四川,在成都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乒乓球俱乐部。

“我开俱乐部的初衷很简单,因为在乒乓球圈,真正打专业的人是个别的,业余的人占多数,他们有学习的欲望,一旦在学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他们就会很高兴。”异国的十年经历,让童玲意识到“全民健身”的意义多么重大。“在国外,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申请加入俱乐部的意识非常强,锻炼身体,让他们身心愉悦。所以回到国内,我也希望去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而且这么多年,自己一直没离开乒乓球,做这行也有些优势吧。”

就这样,童玲在成都的俱乐部里摆上了31张球台,除了自己拿起拍子教球之外,还请了很多教练,吸纳了各个年龄段的会员。每次看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球友在俱乐部挥拍流汗,奋力击球的热烈场面,她便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2007年,有个朋友对她说:“北京打球的人多,我们到北京去办俱乐部吧。”于是,童玲又把俱乐部开在了北京。后来她发现北京人的锻炼意识的确很强,同类型的俱乐部也很多,在这里,她看到了一片更广阔的市场,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现在办俱乐部,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生活更加充实丰富了,对球的认识也更深刻。我们主要培养年轻选手,向成年人普及乒球健身运动。我希望跟随后奥运热潮,让喜欢打球、注重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乒乓世界》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也是我拿世界冠军三十周年,我们是一起成长起来的,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回顾这三十年,乒乓球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一直没有离开它,过去所学的东西、得到的荣誉,都与它有关。如今办俱乐部培养人,教球,我都是希望学以致用。”

时光悠悠,岁月无痕,而今的童玲依然温柔沉静,讲话慢条斯理,让人很难想象她就是三十年前的乒坛“一姐”。追忆往事,弹指一挥的三十年,一切在她看来都是幸福和难忘,“日子过得多快,一晃似的,想想当初拿冠军的时候,在别人眼里,我们都还是小孩子呢。”[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