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章梫」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晚清名士、教育家、书法家——章 梫 章梫(1861—1949),字立光,号一山,三门海游人。清光绪三十年进士,翰林院检讨。…”)
 
 
行 1: 行 1:
  晚清 、教育家、书法家 ——章
+
{{Infobox person
 章梫 (1861—1949) ,字立光,号一山,三门海游人。清光绪三十年进士,翰林院检讨。历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提调、监督,国史馆协修、纂修、功臣馆总纂,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 (北京交通大学前身)第一任代理 监督 (校长) 、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 清亡后谢绝仕途 闭门著 十年, 因此留下 清代九家帝 。其 作品 受到 溥仪 赞赏并赐言炳丹心匾额
+
|     ='''章梫''' 
 光绪二十 (1901) ,在 他的 倡导和捐资下,创办 了台州首家现代 学堂 ——海游 学堂 (今三门 验小 。后 将祖传 老屋18 间及 薄田 数亩 作校产。
+
| 圖像    = [[File:章梫3.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acf40a8eb9a52ec4.jpg 原图链接]]]
章梫的书法 更是 草书 领域的 座高峰。被 沙孟海先生 自唐以来千余年,学书谱者第一人 。  书法鉴 赏大辞典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 以及马叙伦 写的 石屋续渖 中均有介绍 三门乃至台州仅此一人 。《 辞典 》一 书评介 章梫 :“寄迹上海 向习六 北魏、秦篆汉隶 皆得其妙 喜李北海,孙过庭 诸家。
+
| 出生日期 = 1861-1949
 +
| 國籍    =中国
 +
| 職業    = 学者 、教育家、书法家
 +
| 知名作品 =
 +
}}
 +
 
 +
== '''人物生平''' ==
 +
 章梫(1861-1949),名正耀 ,字立光,号一山, 浙江省 三门 海游人 。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新中国外交家章文晋的祖父 。清光绪三十年 进士, 殿试选授 翰林院检讨。历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提调、监督,国史馆协修、纂修、功臣馆总纂,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监督、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 章梫1947年秋居上海。次年秋迁杭州颐养天年。1949年2月17日,病逝于杭州勾山里 享年89岁。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教授评价:"北大历史上的名 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
 +
章梫热心地方公益事业,于光绪二 (1903)在他的发起和筹措下
 +
 
 +
海游小学堂,为宁海、临海两县办学之始。后又将祖传老屋18间及薄田数亩
 +
 
 +
捐作校产。民国18年(1929)台州六县旱灾严重,章梫与台籍在沪78人成立"台灾急赈会",捐款及购衣物支付临海海乡及宁海南乡急赈款项计银元6万余元。
 +
 
 +
章梫工草书,在东南亚各国富负盛名。其著述有《康熙政要》24卷,《旅纶金鉴》6卷,《一山文存》12卷,《一山息吟诗集》,《 (舟瑶)章(一山)诗存合刻》17卷;译日文《教授学管理法纲要》;校订辑刊《逊 斋集》等
 +
 
 +
=='''人物经历''' ==
 +
章梫 父思培公严于家教,母知书达理,都出生于书香门第。章梫6岁入私塾,9岁到善岙蒋咀华老先生私塾学习八股。16岁赴宁海城里望族龚先生家 业,得师赏识,以长女许配先生。18岁应试中秀才。复至杭州诂经精舍深造,师从江南名师俞曲园,得俞亲与面授,研学经史,兼学数学、天文、地理,学业日进。然而靠举人屡试不中,住书院十余年,于30岁结婚。光绪十九年(1893),母去世,丁忧在家,后经有人推荐,为学使幕友。每阅童子试卷,谨慎从事,深怕忽略人才。曾 四川、江西、湖南诸省谋事,考察民情风俗,以广见识。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选拔贡,赴京应试,应戊戌变法停考南归。两年后父逝世,归家居丧。父在宁海前方头有废塘、山地等遗产,当地人采石,每日辛苦所得极微,为改善石匠生活,吩咐当地主事者,年收入不得超过1000两。并决定500两作为办小学经费,300两作为地方公益,200两作管理费。此举足见他待人宽人泽厚,也为海游小学的创办提供了必要 经费
 +
 光绪二十 八年(1902),章梫受聘为上海澄衷中学校长,同年,初行庚子、辛丑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九 ,在 章梫 倡导和 带头 捐资下, 海游学堂开始 创办 ,定学制为10年,聘名师授课。光绪三十年,进京考取进士,殿试授翰林院检讨。以后,历任京师大 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译学馆提调、监督(相当于外语学院教务长、院长),翰林院国史馆协修(编辑)、纂修,功臣馆总纂(总编)、德宗实录馆纂修(主编),邮传部丞参上行走。又兼京师大 学堂 经科、文科提调(相当于北大文学院教务长),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监督(相当于北京邮电学院、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而且是两校的创办者),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校长等职。1914年辑成《德宗 录》,回到上海,民国总统袁世凯、徐世昌先后函电相邀,后又派人厚礼敦请去政事堂任职,俱被谢绝。居沪不久,受聘到青岛孔德大学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侵占青岛,移居上海。因著名出版家张元济之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辑。浙江省续修《浙江通志》,总纂沈曾植聘他为编辑,主其事,国 大师王国维和章广轩协同修纂。寓居数年,已近完稿,可惜因军阀混战,世事日乱,未能出版 。后 受仓圣明智大学聘请,主讲文史。
 +
1934年秋,因海游中心学校学生增多,祠堂无法容纳,他毅然 自己在海游的 祖传 房屋一幢24 和地基(即今海游小学校址) 书记20箱,全 捐赠给海游小学,将大湖塘几 水田赠给海游小学 作校产。"七七"事变后,京津沦陷,章梫目睹世变,感慨万千,螫居上海租界,以佛老之学自遣,吟诗、作书自娱。章梫工行、草书,字体雍容浑厚,逼近唐人,笔墨传世甚多,特别在东南亚各国更是声誉鹊起,以获得 章梫 墨宝为幸事。临海项士元编辑 《台州书画家》一书,对其 书法 评价曰:"晚 宁海之章一山,实吾台书法之后劲也。"据1980年2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介绍:"章梫夙善楷法,晚岁笃好草书,执笔五指并用,运腕如拔镫,翰墨清华,体势秀逸。简椟或累千余言,或作纯 ,不杂行 ,然无 字不可识……"当代书法泰斗 沙孟海先生 评述他的书法 " 自唐以来千余年,学书谱者第一人。"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教授在梳理北大书法史时提出:"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1]
 +
 
 +
1949年一月,天津解放,长孙章文晋(后任驻美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夫妇共赴天津任职,且添曾孙,他得喜讯,欣然命笔赋诗寄儿,以志庆贺。自此先生精神为之一振,认为国家太平有望,儒家向往的大同可以实现,接连作了不少乐观向上的豪迈诗篇。
 +
 
 +
 
 +
== '''艺术特色''' ==
 +
  章梫工诗能文,所著康熙政要,辑述清代典章,抉择精洽。夙善楷法,晚岁笃好草书,执笔五指并用,运腕如拨镫,翰墨清华,体势秀逸。简椟或累千余言,咸作纯草,不杂行书,然无一字不可识。章梫书法最为沙孟海称道,沙先生生前书房里常年悬挂着章梫的书法对联,可见对其书法推崇备至。历史进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以后,社会的剧变不可避免地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典型的文人书法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感染,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导致了人们审美观念、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前清的遗老,章梫政治上是保守的,艺术上也是保守的,这在他晚年常用印章"臣章梫印"可以反映出他根深蒂固的保守一面,当然他的保守不是清代文人普遍追求的"光、平、滑"一路的"馆阁体",而是对孙过庭所谓的"志气平和,不激不历"的一种追求,保守是一种风格,一种固守内心的选择,一种骨子里的傲气,这在章梫字里行间提高到了极致。章梫书法最初走的是贴学一系的路子,接近"馆阁体", 年后受新文化的影响 风发生了变化,师古 中求变,挥洒自如,虚实相间,字字狂放,笔笔照应,雍荣浑厚,造脂高深。章梫辛亥革命后长期侨居沪上,晚年笃好草书,执笔五指并用,运腕如拔镫,翰墨清华,体势秀丽,所书简椟或累千余言,咸作纯草,不杂行草,然无一字不可识。
 +
 
 +
 
 +
=='''艺术成就''' ==
 +
 
 +
章梫一生著述颇丰,出版有《康熙政要》24卷,《旅纶金 》6卷,《一山文存》12卷,《一山息吟诗集》1卷,《王(玫伯)章(一山)诗存合刻》17卷,《一山骈文》1卷,译日文《学校教授学管理法纲要》,校订辑刊《逊志斋集》等。未出版的有《庆民礼遗说考》、《光绪新政》、《方正学祠志诗存》、《明遗民传 等,可惜手稿亦已散佚。先生所作的格律诗均为同光体(同治 光绪年间流行的一种诗体),几乎每句都用上典故,一般读者较难理解,但也可见他读书多,学问高深。他的文章也深得后人好评,据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 载:"章梫工诗能文, 康熙政要 》, 辑述清 典章,抉择精洽 " 重修浙江通志稿》载:"民 章梫著有《一山文存》八卷,是集经说及各体文具备,最后为骈文一卷,有铅印本及木刻本,鹿传霖序,略云:'……览之,义密而词洁,多有得之言,可嘉也!章生夙受德清俞氏,说经有学 ,不屑以浮词炫世,裒成是集,特为缀论于此,苟孜孜焉,以抱残守为志……'"民国初年陈蛰山著的《台州乡土志 载:"宁海章梫字 山,少从曲园学,为文法章实齐励行,师方正学。治经研史,早自树立,不肯随俗浮沉。" 章梫 著述《旅纶金鉴》6卷,手稿诗文、笔记百数十册 手书对联、屏条、扇面以及收藏的许多名家 画、手扎、均毁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印章投弃颐和园后湖。遗物《逊志斋集》 明清两 书记一大箱,碑帖四大箱及西安碑林全套拓片50余包,字画数十件 文集的木刻版全套 于1950 由儿子章以吴分赠浙江图书馆及博物馆收藏。《康熙政要》抄稿一部及沈曾植 题跋手书一卷,捐赠北京图书馆收藏
 +
 
 +
[2]
 +
 
 +
参考资料:
 +
1. 大墨淋漓 气象刚严--怀念书法家李志敏先生  . .北京大学官网 . 2017-02-21
 +
2. 章梫资料

於 2019年3月26日 (二) 09:19 的最新修訂

章梫
章梫3.jpg
出生 1861-1949
國籍 中國
職業 學者、教育家、書法家

人物生平

章梫(1861-1949),名正耀,字立光,號一山,浙江省三門縣海遊人。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新中國外交家章文晉的祖父。清光緒三十年登進士,殿試選授翰林院檢討。歷任京師大學堂譯學館提調、監督,國史館協修、纂修、功臣館總纂,郵傳部、交通部傳習所監督、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校長等職。章梫1947年秋居上海。次年秋遷杭州頤養天年。1949年2月17日,病逝於杭州勾山里,享年89歲。北京大學書畫協會會長張辛教授評價:"北大歷史上的名書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羅復堪、沈尹默等寥寥幾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開放新時代第一人。" 章梫熱心地方公益事業,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他的發起和籌措下,辦

起了海游小學堂,為寧海、臨海兩縣辦學之始。後又將祖傳老屋18間及薄田數畝

捐作校產。民國18年(1929)台州六縣旱災嚴重,章梫與台籍在滬78人成立"台災急賑會",捐款及購衣物支付臨海海鄉及寧海南鄉急賑款項計銀元6萬餘元。

章梫工草書,在東南亞各國富負盛名。其著述有《康熙政要》24卷,《旅綸金鑒》6卷,《一山文存》12卷,《一山息吟詩集》,《王(舟瑤)章(一山)詩存合刻》17卷;譯日文《教授學管理法綱要》;校訂輯刊《遜志齋集》等。

人物經歷

章梫其父思培公嚴於家教,母知書達理,都出生於書香門第。章梫6歲入私塾,9歲到善岙蔣咀華老先生私塾學習八股。16歲赴寧海城裡望族龔先生家受業,得師賞識,以長女許配先生。18歲應試中秀才。復至杭州詁經精舍深造,師從江南名師俞曲園,得俞親與面授,研學經史,兼學數學、天文、地理,學業日進。然而靠舉人屢試不中,住書院十餘年,於30歲結婚。光緒十九年(1893),母去世,丁憂在家,後經有人推薦,為學使幕友。每閱童子試卷,謹慎從事,深怕忽略人才。曾到四川、江西、湖南諸省謀事,考察民情風俗,以廣見識。光緒二十三年(1897),考選拔貢,赴京應試,應戊戌變法停考南歸。兩年後父逝世,歸家居喪。父在寧海前方頭有廢塘、山地等遺產,當地人採石,每日辛苦所得極微,為改善石匠生活,吩咐當地主事者,年收入不得超過1000兩。並決定500兩作為辦小學經費,300兩作為地方公益,200兩作管理費。此舉足見他待人寬人澤厚,也為海游小學的創辦提供了必要的經費。 光緒二十八年(1902),章梫受聘為上海澄衷中學校長,同年,初行庚子、辛丑鄉試,中舉人。光緒二十九年春,在章梫倡導和帶頭捐資下,海遊學堂開始創辦,定學制為10年,聘名師授課。光緒三十年,進京考取進士,殿試授翰林院檢討。以後,歷任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譯學館提調、監督(相當於外語學院教務長、院長),翰林院國史館協修(編輯)、纂修,功臣館總纂(總編)、德宗實錄館纂修(主編),郵傳部丞參上行走。又兼京師大學堂經科、文科提調(相當於北大文學院教務長),郵傳部、交通部傳習所監督(相當於北京郵電學院、北方交通大學校長,而且是兩校的創辦者),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北師大前身)校長等職。1914年輯成《德宗實錄》,回到上海,民國總統袁世凱、徐世昌先後函電相邀,後又派人厚禮敦請去政事堂任職,俱被謝絕。居滬不久,受聘到青島孔德大學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侵占青島,移居上海。因著名出版家張元濟之聘為商務印書館編輯。浙江省續修《浙江通志》,總纂沈曾植聘他為編輯,主其事,國學大師王國維和章廣軒協同修纂。寓居數年,已近完稿,可惜因軍閥混戰,世事日亂,未能出版。後受倉聖明智大學聘請,主講文史。 1934年秋,因海游中心學校學生增多,祠堂無法容納,他毅然將自己在海游的祖傳房屋一幢24間和地基(即今海游小學校址)及書記20箱,全數捐贈給海游小學,將大湖塘幾畝水田贈給海游小學作校產。"七七"事變後,京津淪陷,章梫目睹世變,感慨萬千,螫居上海租界,以佛老之學自遣,吟詩、作書自娛。章梫工行、草書,字體雍容渾厚,逼近唐人,筆墨傳世甚多,特別在東南亞各國更是聲譽鵲起,以獲得章梫墨寶為幸事。臨海項士元編輯的《台州書畫家》一書,對其書法評價曰:"晚近寧海之章一山,實吾台書法之後勁也。"據1980年2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介紹:"章梫夙善楷法,晚歲篤好草書,執筆五指並用,運腕如拔鐙,翰墨清華,體勢秀逸。簡櫝或累千餘言,或作純草,不雜行書,然無一字不可識……"當代書法泰斗沙孟海先生評述他的書法為"自唐以來千餘年,學書譜者第一人。"北京大學書畫協會會長張辛教授在梳理北大書法史時提出:"北大歷史上的名書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羅復堪、沈尹默等寥寥幾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開放新時代第一人。"[1]

1949年一月,天津解放,長孫章文晉(後任駐美大使、外交部副部長等職)夫婦共赴天津任職,且添曾孫,他得喜訊,欣然命筆賦詩寄兒,以誌慶賀。自此先生精神為之一振,認為國家太平有望,儒家嚮往的大同可以實現,接連作了不少樂觀向上的豪邁詩篇。


藝術特色

章梫工詩能文,所著康熙政要,輯述清代典章,抉擇精洽。夙善楷法,晚歲篤好草書,執筆五指並用,運腕如撥鐙,翰墨清華,體勢秀逸。簡櫝或累千餘言,咸作純草,不雜行書,然無一字不可識。章梫書法最為沙孟海稱道,沙先生生前書房裡常年懸掛着章梫的書法對聯,可見對其書法推崇備至。歷史進入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以後,社會的劇變不可避免地觸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典型的文人書法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和感染,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並導致了人們審美觀念、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前清的遺老,章梫政治上是保守的,藝術上也是保守的,這在他晚年常用印章"臣章梫印"可以反映出他根深蒂固的保守一面,當然他的保守不是清代文人普遍追求的"光、平、滑"一路的"館閣體",而是對孫過庭所謂的"志氣平和,不激不歷"的一種追求,保守是一種風格,一種固守內心的選擇,一種骨子裡的傲氣,這在章梫字裡行間提高到了極致。章梫書法最初走的是貼學一系的路子,接近"館閣體",中年後受新文化的影響書風發生了變化,師古法中求變,揮灑自如,虛實相間,字字狂放,筆筆照應,雍榮渾厚,造脂高深。章梫辛亥革命後長期僑居滬上,晚年篤好草書,執筆五指並用,運腕如拔鐙,翰墨清華,體勢秀麗,所書簡櫝或累千餘言,咸作純草,不雜行草,然無一字不可識。


藝術成就

章梫一生著述頗豐,出版有《康熙政要》24卷,《旅綸金鑒》6卷,《一山文存》12卷,《一山息吟詩集》1卷,《王(玫伯)章(一山)詩存合刻》17卷,《一山駢文》1卷,譯日文《學校教授學管理法綱要》,校訂輯刊《遜志齋集》等。未出版的有《慶民禮遺說考》、《光緒新政》、《方正學祠志詩存》、《明遺民傳》等,可惜手稿亦已散佚。先生所作的格律詩均為同光體(同治、光緒年間流行的一種詩體),幾乎每句都用上典故,一般讀者較難理解,但也可見他讀書多,學問高深。他的文章也深得後人好評,據《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載:"章梫工詩能文,所著《康熙政要》,輯述清代典章,抉擇精洽。"《重修浙江通志稿》載:"民國章梫著有《一山文存》八卷,是集經說及各體文具備,最後為駢文一卷,有鉛印本及木刻本,鹿傳霖序,略雲:'……覽之,義密而詞潔,多有得之言,可嘉也!章生夙受德清俞氏,說經有學法,不屑以浮詞炫世,裒成是集,特為綴論於此,苟孜孜焉,以抱殘守為志……'"民國初年陳蟄山著的《台州鄉土志》載:"寧海章梫字一山,少從曲園學,為文法章實齊勵行,師方正學。治經研史,早自樹立,不肯隨俗浮沉。"章梫著述《旅綸金鑒》6卷,手稿詩文、筆記百數十冊,手書對聯、屏條、扇面以及收藏的許多名家書畫、手扎、均毀於"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印章投棄頤和園後湖。遺物《遜志齋集》,明清兩朝書記一大箱,碑帖四大箱及西安碑林全套拓片50餘包,字畫數十件,文集的木刻版全套,於1950年由兒子章以吳分贈浙江圖書館及博物館收藏。《康熙政要》抄稿一部及沈曾植諸名家題跋手書一卷,捐贈北京圖書館收藏。

[2]

參考資料: 1. 大墨淋漓 氣象剛嚴--懷念書法家李志敏先生 . .北京大學官網 . 2017-02-21 2. 章梫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