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立秋後三日匠門家集梨園為勝會再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17日 (三) 10:17 由 水中莲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立秋後三日匠門家集梨園為勝會再邀清代查慎行的一首詩,查慎行(1650~1727), 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後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浙江杭州府海寧縣袁花人。清代詩人,為"清初六家"之一[1],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晚年居於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

康熙四十二年(1703),中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里,家居10餘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

立秋後三日匠門家集梨園為勝會再邀

作者軼事典故

煙波釣徒

康熙帝到南苑遊行,垂釣湖邊,命隨行臣子賦詩。查慎行所作《紀恩詩》中有一句為:「笠檐蓑袂平生夢,臣本煙波一釣徒。」詩作呈送皇上後不久,康熙就命內侍宣「煙波釣徒查翰林」進殿。其也曾賦過「煙蓑雨笠尋常事,慚愧猶蒙記憶中」的詩句。一時傳為嘉話。

儒臣之冠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查慎行隨駕至古北口。一日,塞外,天寒雨雪,查慎行戴青氈大帽,跟隨諸臣侍奉康熙帝左右。康熙帝見到查慎行的打扮,便對左右的隨從大笑:「查某風度爾雅,洵堪為儒臣冠。」撤御饌以賜,恩賚有加。查慎行有《雪中戴青氈大帽上顧見大笑口占紀之》。

康熙賜藥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康熙帝要到避暑山莊,命查慎行扈駕隨行。出發前查慎行患腹疾,康熙皇帝賜他西洋藥,並派內侍傳示御札:「調飲食最為緊要。醫書有雲『非濕熱不作瀉,非停食不作痛』,又雲『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人皆知其調理,至飲食之時,則不能矣。」

堅守清貧

雍正五年(1727年),查慎行獲釋離京時,向同鄉親戚貸錢以供路費。等到回家後,他就立馬籌錢還清欠款。逝世前兩天,查慎行把自己的一些收藏古玩賣得數十金。力疾手緘致謝。當時參藥缺乏,查慎行的孫子查岐昌以後期為請。查慎行義正言辭地說道:「我自反生平無一事負人,脫有不幸,爾輩焉能如期踐約耶?」到了他死的那一天,架上沒有新衣,囊里也沒有多餘的儲蓄,只有他生前刊刻的萬卷書[2]

視頻

立秋後三日匠門家集梨園為勝會再邀 相關視頻

浙江杭州打造的城市新中心,錢江新城,建設得真氣派
回訪金庸就讀的海寧袁花小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