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穿破石的功效与作用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穿破石的功效与作用穿破石周身是宝,根茎枝条皆可入药。味淡微苦,性凉,有较好的抗结核菌作用。[1]

常绿灌木,高2-4m。直立或攀援状;枝灰褐色,光滑,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树干砍伤后会流出白色乳汁状粘液,具有豆腥味。

根皮橙黄色,因生长在岩石旁,其根质地致密,能穿破岩石,故有穿破石之称。

其味淡微苦,性微凉;具有祛风利湿,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疼痛,黄疸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等。

浙江金华一带,经常用来治疗劳伤,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观察到其具有补益之力,很多老百姓将此药作为保健品服用。

简介

【名称】穿破石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Chuān Pò Shí

【别名】柘根(《千金方》),川破石(《生草药性备要》),地棉根拉牛入石(《岭南采药录》),黄蛇(《广东中药》)。

【来源】是穿破石为桑科植物构棘或柘树的根。全年可采。挖出根后,削去支根,洗净,截段晒干,或开片晒干。

【原形态】小柘树,又名:奴柘(《本草拾遗》),隈枝(《益部方物略记》),隈支(《纲目》),葨芝(《云谷杂记》),构棘、九层皮、假荔枝猴欢喜山荔枝黄金刺鸟不踏老鼠刺饭团竻野梅子。 常绿直立或攀援状灌木,高2—4米。根皮柔软,黄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粗壮、直立或微弯的棘刺,长5—10毫米。单叶互生,革质,倒卵状披针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9厘米,宽1.5—2.8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5—10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径6毫米,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球状,结果时增大,径约1.8厘米,花被片4,顶端厚,被茸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达5厘米,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分布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极少分枝,粗细不一,粗者可达5—6厘米。外表栓皮橙黄色或橙红色,有细密横皱纹,菲薄如纸,极易脱落;栓皮脱落后,表面现灰黄色,并有棕黄色或橙黄色斑块。质坚硬。横切面皮部薄,纤维性,木部发达,黄色,满布细小密集的针孔状导管,中心或有小的髓部。以皮色黄、根条匀、无须根者为佳。

【化学成分】小柘树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

【炮制】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

功效与作用

穿破石的作用

穿破石能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穿破石用于肺结核,黄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

穿透力稳健,服用后劲十足,凡体内血脉不通者皆可用之。

肝胆系统疾患,以及各类病痛瘀滞,皆可用之。

可作为抗痨药,对治各种结核。

体内各种癥瘕积聚、包块囊肿,譬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等皆可用之。

是穿破石根茎金黄,流白色浆汁,带豆腥味,通利之中还有补益作用,可用于农村干活劳伤、积损、陈年旧疾。

抗菌作用:穿破石药材所含构棘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浓度为25mg/ml;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浓度为12.5mg/ml;对包皮垢分支杆菌的抑菌浓度为1.6mg/ml。

穿破石的功效

【性味】 淡微苦,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平。"

②《闽东本草》:"味甘,性温。"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微苦,微凉。"

④《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微苦微甘,性平,无毒。"

⑤《云南中草药选》:"淡微甘,凉。"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通经。治风湿关节疼痛,黄疸,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疮疡疥癣。"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酒顶,消蛊胀;浸酒祛风。"

③《本草求原》:"壮筋骨,活血,理跌打。"

④《岭南采药录》:"祛风湿,十蒸九晒;治跌打,酒煎服;肩疮和蜜捣敷。"

⑤《南宁市药物志》:"血通经,治淋浊,去远年瘀积、结石。"

⑥《闽东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络,祛风湿,去瘀血。治腰痛、关节痛,虚劳黄肿,脾虚泄泻。"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散瘀。治经闭。"

⑧《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清热活血,止咳祛痰,治劳伤咳血。"

⑨《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治流行性腮腺炎,疖肿。"

⑩《福建中草药》:"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湿热痹,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用。"

穿破石治病选方

穿破石治肺痨,风湿: 穿破石铁包金甘草。同煎服。(《广东中药》)

穿破石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湿热痹,疔疮痈肿。《福建中草药》

穿破石治体虚白带:柘树根一两。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穿破石消炎止痛:治流行性腮腺炎,疖肿。《云南中草药选》

穿破石治挫伤:葨芝根糯米捣敷。(《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穿破石清热活血,止咳祛痰:治劳伤咳血。《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穿破石治耳久聋鸣,或有汁出,皆由肾虚, 致多年不瘥: 故铁三十斤(烧令赤,以水五斗,渍铁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 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上药,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三斗,酿如常法,侯酒熟即开,用磁石三斤,捣罗为末,纳酒中,渍三宿。日夜恒饮之,取醉为度,候听闻人语乃止。(《圣惠方》铁浆酒)

穿破石凉血散瘀:治经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穿破石治小儿心热,重舌,鹅口:柘根(锉)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细细敷之,数数为之。(《千金方》)

穿破石健脾益胃,舒筋活络,祛风湿,去瘀血。治腰痛、关节痛,虚劳黄肿,脾虚泄泻。《闽东本草》

穿破石治月经过多:柘树马鞭草榆树。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穿破石破血通经,治淋浊,去远年瘀积、结石。《南宁市药物志》

穿破石洗目令明:柘木煎汤,按日温洗。(《海上方》)

穿破石祛风湿,十蒸九晒;治跌打,酒煎服;肩疮和蜜捣敷。《岭南采药录

穿破石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医学纲目》)

穿破石壮筋骨,活血,理跌打。《本草求原

穿破石治酒顶,消蛊胀;浸酒祛风。《生草药性备要》

参考文献

  1. 跳转 苹果绿养生. 穿破石的功效与作用. 201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