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移住勞工

增加 287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移住勞工.jpg|230px|thumb|有框|右|移住勞工。[https://chinapost.nownews.com/20210913-2766810 原圖鏈接]]]
'''移住勞工'''(英文:Foreign Workers)係指受僱員工不在原本國籍內 [[ 國家 ]] [[ 企業 ]][[ 工作 ]] ,而是到另一個國家去接受聘僱於他國公司或第三國企業工作的人。廣義的說,移住勞工可以包括移動到另一個國家去尋求更好的工作的人。
==簡介==
===通稱移工或外勞===
移住勞工即外籍勞工,簡稱「外勞」,是指遠離家鄉到國外工作的人,又稱「國際移工」(英文:Migrant Worker),廣義上更強調透過「移動」、「遷移」來求職或工作的人。在各地有不同的稱呼,香港稱外勞, [[ 澳門 ]] 稱外地僱員或外勞,中國大陸常稱外籍勞工, [[台 ]] 稱「移住勞工」或「國際移工」(簡稱「移工」)。
=== 藍領移工居多 ===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最新數據,2019年共有1.69億移工,占全球勞動力4.9%。以社會階級來看,移工又分為「藍領」和「白領」。白領代表較多薪資的專業人士,比如公司裡的管理階層、補習班外籍老師;「藍領」則是體力勞動者,如 [[ 建築 ]][[ 工人 ]] [[ 家庭 ]] 幫傭。除了以上藍領和白領移住勞工。還有打工渡假的短期學生與 [[ 社會 ]] 人士,甚至是非法偷渡人士。
==定義==
但多數情況下,移工常被認為是低 [[ 水|薪]] 的外勞(即藍領移工),我們很常聽見「外勞」、「移工」這兩者稱呼的混用,他們有許多重疊之處,並沒有明確區分。即便如此,聯合國統計部門(The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UN SD)還是為外籍國際移工(foreign migrant worker)提供了以下定義:
外國人被接收國承認的情況發生在:外國人因特定目的,在接收國境內從事有報酬的經濟活動,他們的停留時間通常受限於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類型。如果外國人的家屬被承認,也可以被歸在這一類。
1980年代中期,台灣經濟結構轉型,嚴重缺工。業者呼籲政府開放移工補足勞動人力。從1989年政府先以「限業限量」專案方式引進移工,1992年通過《就業服務法》,允許民間產業合法聘僱移工,短短幾年間。台灣增加為數不少的外籍移工。目前移工人數,根據勞動部2021年9月底的統計,台合法移工已經超過69萬人,以[[印尼]](35.56%)、[[越南]](35.02%)、菲律賓(21.06%)、泰國(8.37%)為主。以[[台灣]]總人口換算下來,每35個人中,就有一位是移工。<ref>[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1/article/11554 移工的定義是什麼?在台灣,外勞和移工有什麼差異?]獨立評論</ref>
=== 移工工作資格及規定 ===
目前開放移工來臺從事的工作為 [[ 海洋 ]] 漁撈工作、 [[ 家庭 ]] 幫傭工作、機構看護工作、家庭看護工作、製造工作、外展製造工作、營造工作、屠宰工作、外展農務工作、 [[ 業|農]] [[ 業|林]] [[畜 業|牧]] 或魚塭 [[養殖業| 養殖 ]] 工作。<ref>[https://www.wda.gov.tw/NewsFAQ.aspx?n=9C9CC6640661FEBA&sms=A1CA5B0D37C1A94B 移工事務/移工工作資格及規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f>
=== 來臺年齡 ===
移工來臺年齡為16歲(含)以上,另從事家庭外籍看護工及幫 [[ 人|傭]]用[[ 年齡 ]] 須20歲(含)以上。
=== 工作年限 ===
依就業服務法第52條明定,移工在臺工作期間,累計不得逾12年。惟外籍家庭看護工經專業訓練或自力學習而有特殊表現經許可者,且符合本部所定之資格、條件者,得檢具申請書等規定文件申請延長工作年限至14年。
==職業分佈==
[[ 印尼 ]][[ ]] 性移工主要在 [[ 漁船 ]] 跟工廠工作,女性則進入家庭或機構成為看護或幫傭。 [[ 越南 ]] 男性多在工廠,女性則分布於工廠和家庭與照護機構。 [[ 菲律賓 ]] 移工在電子科技業最多,亦有少數外籍看護。 [[ 泰國 ]] 移工以男性為主,多半從事公共工程與營建業,但目前人數逐漸下降。
==性質分類==
===產業移工和社福移工 ===
移工根據不同工作性質,可大略區分為「產業移工」和「社福移工」 。社福移工主要從事機構看護、家庭看護、家庭幫傭工作,佔移工人口近66%;產業移工則從事營建工程業、 [[ 製造業 ]] 、農林漁牧業等,佔移工 [[ 人口 ]] 近34%。(數據截至2021年9月底止)
大多產業移工受《勞基法》保障,工作時數、休假等勞動條件都有規範,每月基本 [[ 工資 ]] 跟台灣勞工一樣是24,000元。但家庭看護、幫傭等「家事移工」的工作需要高度彈性,很難區分上下班時間,不適用《勞基法》。他們在《就業服務法》下,需要和雇主協商薪資、休假等勞動條件,但常常沒有休假,薪資可能僅有17,000元,被不少移工團體詬病。一位外籍看護就曾經投書獨立評論,呼籲「外籍看護要休假」。
== 移工在台困境 ==
(1)支付高昂仲介費、沒納入《勞基法》的工作權:<br>
移工來台前的最真實經歷就是想要有工作必須先繳一筆X萬塊仲介費,另外還要簽證費、體檢費、護照費等等……」。他們必須繳付可能高達20幾萬元的仲介費,來台工作好幾年才能還清。就算已經在台工作一段時間,只要再次轉換新工作,也可能被仲介要求支付高昂的「買工費」。
2019年新冠 [[ 肺炎 ]] 疫情爆發後,台灣外籍看護短缺的情況激增,邊境管制又導致新的移工難以進入台灣。其中不少外籍看護工選擇跳槽去工廠,讓缺工的狀況雪上加霜。因為《 [[ 就業 ]] 服務法》沒有明訂家庭幫傭與看護的工作時數、休假天數,如果遇到高工時、低時薪的勞動環境,移工只能隱忍或選擇「逃跑」。<br>
(2)沒有保障的人權,在疫情下加劇:<br>
許多移工被安排的居住環境惡劣,無法在日常工作中休假喘息,還得面對社會時不時的歧視。從印尼移工確診後在 [[ 醫院 ]] 開直播玩 [[ 抖音 ]] 被批評、台北 [[ 車站 ]] 大廳禁止移工席地而坐、 [[ 苗栗 縣|苗栗]][[ 電子 ]] 廠員工群聚感染後對移工祭出「禁足令」事件,都突顯了台灣社會對東南亞移工的歧視,更透露移工長期面對的人權問題。主流媒體將移工描述成容易傳染新冠病毒的載體,他們被要求不要離開宿舍或雇主家。擁擠不堪的宿舍也相繼爆發群聚感染,讓產業移工的居住問題,一躍成為國際 [[ 公共衛生 ]] 的關注焦點。<br>
(3) (3) 對台灣經濟及長照產業貢獻大,卻是經濟弱勢族群<br>台灣有將近70萬名移工,他們多在工廠工作或擔任看護工照顧長者,對台灣經濟及長照產業有重大貢獻,且原本就屬於 [[ 經濟 ]] 弱勢的族群,疫情下受到的衝擊也不小,卻無法受到補助。在台數萬名外籍學生中,不少人家境清寒需仰賴打工賺取生活費。先前本土疫情爆發進入三級警戒時,已經讓不少家境辛苦的外籍生頓失經濟來源,如今卻也被各項補助排除在外。<ref>[https://chinapost.nownews.com/20210913-2766810 疫情下生計同樣受衝擊 外籍移工和學生沒五倍券領] Thechinapost</ref>
==參考資料==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Category:547 社會工作;社會福利]]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