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不發喪:揭秘秦始皇是否被趙高所殺
揭秘秦始皇是否被殺 |
秘不發喪:揭秘秦始皇是否被趙高所殺話說歷史上的那些大人物之死,很多都是死得蹊蹺,死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很神秘的樣子,這更是加重了歷史的懸念、歷史的厚度,甚至一直籠罩在陰謀論的疑雲里出不來,原本透明度不高的深宮呈現的也大都是鬼影幢幢之影像是也。[1]
就比如此時的正主秦始皇,關於他的死,大部分歷史學家都傾向於是死於疾病,而死於什麼病,卻眾說紛紜,有說是癲癇、腦膜炎,甚至於支氣管炎、軟骨病、中暑等等,不一而足。對他的病死,很多歷史典籍都已明確記載,似乎也沒有多少疑義。不過從他暴死沙丘隨從人員卻秘不發喪,此後還發生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詭異皇位更替事件,卻也使一些嗅覺靈敏的歷史學家懷疑此中有詐,認為秦始皇死於非命也無可厚非。這個居然還與野史中記載的「秦始皇,至沙丘亡」的傳說相吻合,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豐富聯想。
那麼秦始皇是怎麼死的呢?既然大家都有疑義,以下不如綜合《史記》、《資治通鑑》等歷史牛書加以甄別。
卻說一生豪氣干雲、喜歡壯遊的秦始皇,於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作了他人生的第五次巡遊,這也是他的最後一次壯遊,因為他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這一次浩浩蕩蕩的皇家豪華「自駕游」上,在躲過了「荊軻的匕首、張良的鐵錐、高漸離的擊築」之後,壯烈地掛掉了,也實現了現實中的很多自駕游發燒友所說的「寧願死於旅途,也不願死於床上」的豪言壯語。對於他的死,太史公甚至惜墨如金,「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寥寥幾字就搪塞過去,看來也是對他的死頗感迷茫,對此中委曲不敢妄言,只能點到為止了。
而秦始皇的這最後一次壯遊,最初的肇因卻是迷信,是要化解自己被人詛咒的生命危機。
大家也知道,執政十分強悍的秦始皇,卻是一個比較「怕死」的人,為這他還曾命半仙人徐福出海為其搜尋不死藥。自從被人伏擊行刺之後,生命受到威脅的秦始皇就有點惶惶不可終日,總想尋找不死藥來化消殺身之禍,尤其當時民間還流傳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隕石銘文和「今年祖龍死」的仙家預言,讓秦始皇更是有出外找長生不老藥趨吉避凶的現實需要,所以,在一位方士高人的建議下,即使有病,他也果斷實施了這第五次的人生壯遊,保命要緊啊。
據《資治通鑑》報道,此次皇帝出行,除了左丞相李斯陪同前往,因為小兒子胡亥是秦始皇20多個兒子中的最愛,他興致勃勃地隨便嚷嚷了兩下,說要跟父皇去遊玩(遊山玩水嘛,誰不喜歡),作為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秦始皇沒有拒絕的理由。
關於此次的皇家豪華自駕游,他們如何觀雲夢、望虞舜、祭大禹、寫雄文,我們在此省略五百字,既然是專寫秦始皇之死,我們就直奔主題跳到他如何病亡的吧。
反正,秦始皇君臣一行就這樣一路風塵僕僕又興高采烈地東奔西跑,時間過得飛快,天有不測風雲,沿海西行到了平原津後忽然他就病倒了。
原本就十分忌諱死亡的秦始皇,此時病態懨懨、垂死掙扎的樣子,更是怕自己突然死掉,所以群臣都避開一個死字,不敢提起。本着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對榮華富貴的留戀,病倒了的秦始皇還是硬熬着,艱難地跑到了一百四十里外的沙丘來養病,最後也死在那裡,難道是一言成讖?
據說此時秦始皇意識還比較清醒,雖然病越來越重,至少他還能讓隨行的寵臣也就是中車府令趙高兼掌符璽事務,負責把寫好的蓋上御印的詔書送給長子扶蘇,詔令扶蘇「參加喪事處理,靈柩到咸陽後安葬」,其時他應該還活得好好的。只是封好的詔書,不知何故趙高卻把之束之高閣,並未讓使者送達扶蘇,最終秦始皇還是逃不掉命運的詛咒,七月二十日暴斃於當時十分荒涼的沙丘行宮(而當年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據說也是餓死於沙丘宮),終年49歲,可謂是英年早逝,雖然說是病死,卻因當時指鹿為馬的權臣趙高的令人費解的舉動,讓後世人有了秦始皇被其所殺的合理揣測理由。
據某些歷史研究者分析,從後來的政權交接形式和結果,作為最大受益者的趙高有着殺死老闆秦始皇的最大嫌疑或動機,是頭號弒君者。
因為秦始皇死後,本應接班的扶蘇死了,與扶蘇關係密切的蒙氏兄弟也死了,甚至於跟從秦始皇巡遊的「知情者」李斯也慘遭腰斬,這一系列圍繞皇權承繼的慘烈死亡,尤其是李斯的橫死,正是最典型的殺人滅口行徑。
從秦始皇死後趙高的所作所為,太史公雖然沒有明說,但所作記載早已暗含了趙高是最大的嫌疑者。
秦始皇死後,因為天子意外駕崩於都城之外,頗為細心的丞相李斯為了怕皇權承繼出大問題,幾十皇子起而爭當皇帝,天下不大亂才怪,所以才秘不發喪,只是把棺材放在既密閉又通風能調節冷暖的涼車中,一切都按照皇帝沒死前的規格辦事,包括陪乘、上飯,奏事,一樣都不能少,還裝得特別像,且宦官們就在轀涼車中裝模作樣地降詔批簽,忙得不亦樂乎。當時,也只有胡亥、趙高和五六個受寵宦官知道秦始皇死掉了,詭異異常。
反正,心懷鬼胎的這些人,就這樣一路若無其事地往前走,很快就從井陘到達九原。不過由於正處於暑天,再怎樣小心調節冷暖,時間久了龍體也會發臭,為了掩蓋真相,就把發臭的鮑魚往車裡裝,以使人們分不清究竟是屍臭還是魚臭,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好不容易回到咸陽,居然接任皇帝的不是秦始皇欽點的扶蘇,而是與趙高關係密切的無德無能的秦二世胡亥。
至此,一切對秦始皇死於非命的懷疑都得到了強力支撐。
首先,秦二世當皇帝前,趙高早就攛掇怕被扶蘇器重的蒙恬代替其相位的李斯,合夥篡改秦始皇詔書,然後假傳王命讓扶蘇自殺,掃除了胡亥上位的最大障礙,也正是扶蘇死後,出行在外的胡亥才匆忙趕回都城上位;其次,回到都城後趙高又大開殺戒,藉故殺了與其有隙的蒙氏兄弟(蒙毅曾因趙高有罪要殺他,他卻被皇帝救了),且作為巡遊隨行人員的蒙毅,在秦始皇病重的時候被突然支走,更是反襯了趙高的不懷好意。最終還喪心病狂地把於己有恩的「合作夥伴」李斯給「撕」了,趙高的殺手面目昭然若揭。
綜上所述,趙高是秦始皇死於非命的罪魁禍首,只因為按照秦始皇讓扶蘇扶正的結果,蒙恬必定是丞相,蒙氏兄弟當政,趙高也逃不脫被幹掉的命運,不如先下手為強,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是也,何況當時不是在都城戒備森嚴的深宮,而且在病貓秦始皇面前,得手的機會大增也,成功率的陡然增加也張狂了善於指鹿為馬的趙高的殺戮之心,也只有結果這變得有點礙手礙腳的重病老闆,他才有機會一勞永逸地保住政治前途,甚至於生命,於是他只能這樣幹了,這就是結案陳詞。
至此,秦始皇之死演化出了萬千可能,不一而足,讓你無限猜想,這正是歷史的最大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你的開放思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