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揭密:扁桃體總是發炎到底要不要切除呢 ?
扁桃體 |
中文名:扁桃體 外文名:tonsil 位 置: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會處 結構分類:齶扁桃體等三種 功 能:產生淋巴細胞和抗體, 抗細菌抗病毒的防禦功能。 相關疾病:扁桃體炎 |
扁桃體位於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會處,此處的黏膜內含有大量淋巴組織,是經常接觸抗原引起局部免疫應答的部位。3歲以前,扁桃體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可產生淋巴細胞和抗體,具有抵抗細菌和病毒的功能,並使整個機體產生免疫。對一個健康人來說,扁桃體就像個看門人,起着守護的作用。孩子在6至7歲時,扁桃體的生長發育達到最高峰,之後就開始逐漸萎縮,一般在11-12歲可萎縮到成人的狀態。
目錄
科普
日前,一組名為「下面有請扁桃體發炎」的表情包火了。陳翠芳介紹,扁桃體發炎確實很常見,由於扁桃體所在的口咽部是飲食和呼吸的必經之路,經常接觸、較易隱藏病菌和異物,正常情況下,由於扁桃體表面上皮完整和黏液腺不斷分泌,可將細菌隨同脫落的上皮細胞從隱窩口排出,因此保持着機體的健康。但是,當人體抵抗力下降,上皮防禦機能減弱,細菌繁殖加強,腺體分泌機能降低時,扁桃體就會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扁桃體炎似乎是小時候才會生的病,因此,很多患者也以為,扁桃體發炎是小朋友的「專利」。其實並不然,只不過大部分的扁桃體發炎、化膿症狀都出現在嬰幼兒和青少年群體身上,所以給大家留下了扁桃體炎是小孩子才會生的病的印象。
「成年人也很容易受到扁桃體炎困擾。」陳翠芳說,並且成年人更應該重視扁桃體炎的治療。因為慢性扁桃體炎常合併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中耳炎等慢性疾病。
「扁桃體若不聽話,就相當於守護人體健康防線的『門衛』叛變,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如扁桃體炎反覆發作,甚至還可誘發風濕性腎炎、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瓣膜心臟病、心內膜炎、心肌炎、急性腎炎等嚴重疾病。
解密
什麼情況下扁桃體該切除
扁桃體發炎,雖然看起來是個「小病」,通常積極治療的話,幾天就能好。但是,有些人的扁桃體發炎次數比較頻繁,這種情況是否需要通過手術切除,一勞永逸呢?陳翠芳介紹,扁桃體若出現以下五種情況,可考慮手術切除。
扁桃體一年發炎一兩次尚算正常,但如果一年發炎超過3次以上,建議切除。扁桃體在12歲後沒有萎縮,過度肥大會妨礙吞咽、呼吸及發音、嗜睡、打呼嚕,建議切除,否則容易出現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症;
扁桃體炎作為病灶導致了身體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如急性腎炎、心肌炎等;
扁桃體上長有新生物、白喉帶菌的扁桃體,這些情況也是扁桃體手術的指征。
單側扁桃體腫大,應該切除。成年人若發生單側扁桃體腫大,大部分是屬於惡性病變,且在清遠地區發病率較高。早期症狀時多痰,有異物感,以扁桃體炎為主要表現。
誤區
切除扁桃體後會喪失免疫力
「這是很常見的一個誤區。」陳翠芳介紹,人的身體不止擁有一個扁桃體,在舌根、咽部周圍的上皮下有好幾群淋巴組織,按其位置分別稱為齶扁桃體、咽扁桃體和舌扁桃體。而日常所說的扁桃體,其實是齶扁桃體。齶扁桃體雖然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對上下呼吸道疾病具有一定防禦作用,但是扁桃體的這種作用,隨着年齡的增長會逐漸降低,甚至消退。
人在5至6歲以後,扁桃體的免疫功能已逐漸被其它器官所取代。相反,反覆發作的扁桃體炎,可使扁桃體纖維化,此時的扁桃體不僅已經失去了防衛的作用,而且吞噬的細菌在腺體隱窩內潛伏、繁殖,將導致急性扁桃體炎反覆發作,不但沒有免疫功能,相反對人體會產生危害,這種情況下切除扁桃體是利大於弊的。特別是每年扁桃體炎發作3~5次以上,或已經有扁桃體周圍膿腫者,更應該考慮手術切除以根治。
值得注意的是,齶扁桃體是一個常見的惡變扁桃體,惡變的發病率呈男多女少的規律,而這往往與男性抽煙、喝酒的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因此,當齶扁桃體發生惡變的時候,更應該考慮手術切除。[1]
參考來源
- ↑ 扁桃體老是發炎到底要不要切 , 光明網,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