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禽流感

增加 40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禽流感.jpeg|有框|右|<big>禽流感</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27/670bdd13f4ae4392a7d024a450632a7e_th.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27315153_614730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禽流感 ''' (avian influenza; avian flu; bird flu;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是由病毒引起的 [[ 动物 ]][[ 传染病 ]] ,通常只感染 [[ 鸟类 ]] ,少见情况会感染猪。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 [[ 物种 ]] 障碍感染人。
==历史==
禽流感初次于1878年在 [[ 意大利 ]] 爆发,这是最早的禽流感记录。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此病症引起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其后,本病一直在 [[ 亚洲 ]] 区零星爆发,但在2003年12月开始,禽流感在东亚多国──主要在越南、 [[ 韩国 ]] [[ 泰国 ]] ──严重爆发,并造成越南多名病人丧生。直到2005年中,疫症不但未有平息的迹象,而且还不断扩散。现时远至东欧多个国家亦有案例 <ref>[http://www.kekenet.com/read/201304/233551.shtml H7N9始末:禽流感历史回顾 曾经的那场虚惊 ],可可英语,2013-04-07 </ref>
==生物学==
=== 病原的分类===
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分类,禽流感病毒则属甲型流感病毒 <ref>[http://www.mama.cn/z/42492/ 甲型流感病毒 ],妈妈网</ref> [[ 甲型流感病毒 ]] 是根据位于其套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若干亚型, [[ 血凝素 ]] (H)有16个亚型; [[ 神经氨酸酶 ]] (N)有9个亚型。所有的这些亚型都可以感染鸟,在禽类中高致病性的属于H5、H7亚型。
==感染==
禽流感可以传染给许多种动物,包括鸟类、 [[ ]] [[ ]] [[ 海鸟 ]] 、鲸和人类。但是,野生鸟类充当着无症状携带者,将其传染给更易感的家禽。在鸟类间主要通过呼吸和粪口途径传染,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病毒能在熟肉中存活。病毒首先感染的是鸟类的消化道,它们在小肠的上皮细胞内复制,并最终随粪便扩散。禽流感在 [[ 动物 ]] 中的发病症状很不一样,但剧毒的类型可能在几天内致死。
禽流感传染给人后的症状于其他流感的症状很相似,有发烧、咳嗽、 [[ 咽喉 ]] 疼、肌肉酸痛、 [[ 结膜炎 ]] 等,严重者出现呼吸问题和肺炎,这些可能会危及生命。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在一个病例中,一个被H5N1病毒感染的男孩出现了腹泻。
==源头和传播==
1900年代早期,禽流感在意大利被首次确认。1960年1000多只普通燕鸥在 [[ 南非 ]] 死亡,这是第一次发现禽流感引发的高死亡率案例,属于H5N3型。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迁徙物种公约工作组公布的技术文件指出,H5N1亚型禽流感的源头来自集中饲养的家禽,极端的饲养环境造成病毒的变异,鸟类贸易、滥用疫苗、运输等人类活动也对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有着推动的作用。野外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罹患禽流感的野生鸟类,都是在 [[ 迁徙 ]] 、越冬和繁殖过程中与人类饲养的家禽有近距离接触的 [[ 物种 ]] ,而那些自始至终远离人类社会的野生鸟类,即便是 [[ 水鸟 ]] ,并且保持很高的种群密度,至今仍未有禽流感爆发的报告。
源自饲养场的病毒感染野生鸟类,尤其是水鸟,这使得病毒随着鸟类迁徙而发生扩散。2003年末到2004年初在东亚爆发的禽流感被认为验证了 [[ 候鸟 ]] 传播病毒的假设:疫症先在韩国南部,候鸟的中途站出现,然后途经香港,最后到达越南。由于香港相对卫生环境较好,以及先前已具有对付疫症的经验,病症并未有在当地造成大规模爆发。但卫生环境相对较差的越南,不单使禽鸟死亡,还对人类造成影响。至2004年1月底已有接近20人死亡。然而鸟类学者则指出,根据 [[ 西伯利亚 ]] [[ 东亚 ]] [[ 澳大利亚 ]] 鸟类迁徙通道的规律,早在每年的11月末到12月初候鸟就已经基本完成从北向南的迁徙,此前在香港进行的无线电定位跟踪研究也显示,在仲冬季节几乎没有鸟类迁飞的活动。另据观测,绝大部分水鸟的越冬地位于北纬20度以北地区,只有 [[ 白眉鸭 ]] [[ 针尾鸭 ]] 会迁至越南,然而其过境时间却在12月初。鸟类学者普遍认为从 [[ 时间 ]] [[ 空间 ]] 上,2003年底爆发的禽流感与候鸟迁徙并无重叠,故此大部分鸟类学者并不认同候鸟传播病毒的说法。
被指传播禽流感病毒的不仅仅是候鸟,据2005年10月27日第三届非欧亚迁徙性水鸟保护协定缔约国大会公报指出,携带和传播禽流感病毒的途径除了候鸟的迁徙外,还有牲畜的运输、家禽和笼鸟 [[ 运输 ]] 、与这行业相关的活动、合法或非法的鸟类贸易以及人类的交通。
在家禽中 [[ ]] [[ ]] 一旦受到感染,抗病能力比较高之余,病发后的生存机会也很高。然而,鸡只对流感病毒非常敏感,一旦受到感染的话,不止传播得快,染病的鸡也很快就会死亡。 [[ 农民 ]] 过去一般称这种现象为“发鸡瘟”,并未有特别留意背后的原因或病发的机制,直到出现禽流感经动物向人传播并至死的病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禽流感。目前人们应对禽流感的主要手段,是对染病以及可能染病的家禽集体屠杀后进行消毒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以免病毒积累,并进而影响人类。
在2004年和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中,也有 [[ 媒体 ]] 指出禽流感病毒源自野生鸟类并传播至饲养场,进而传给人类。建议加强对候鸟迁徙的监控,少数激进者甚至主张在扑杀家禽之外对迁徙的候鸟进行扑杀,但这种说法并未获得鸟类学者的认可,扑杀候鸟的建议更招致环保团体的反对。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35,2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