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禹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余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

禹州市被譽為華夏第一都,以鈞瓷文化、大禹文化、中醫藥文化著稱。禹州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位列全國各項綜合實力百強。

禹州市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境內各類古建築群26處,官宦墓葬300餘處,帝王陵墓7處,大型寺廟宮觀8座,小型古蹟景點763處。[1]

歷史沿革

夏商周

舜時期,禹在此受封為夏伯。禹的兒子啟又於此創建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並大饗諸侯於鈞台,舉行開國典禮。《水經注》載:"河南陽翟縣有夏亭城,夏禹始封於此,為夏國"。《竹書紀年》載:"夏禹之子夏啟,即位夏邑,大享諸侯於鈞台,諸侯從之"。帝相失國後,少康中興,也由夏眾滅浞,奉少康歸於夏邑,諸侯始聞之,立為天子,而都於此。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稱禹州為夏邑。

商朝置歷國。西周以此地為歷邑。禹州在春秋時,為鄭國別都櫟邑。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稱狄人)入據櫟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陽,改稱陽翟(音狄)。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韓景侯虔將韓國國都自平陽遷至陽翟。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滅掉鄭,遂遷都鄭(今新鄭市)。五年之後,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韓懿侯將國都復遷陽翟。

先秦兩漢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內史騰滅韓,虜韓王安,以其地置潁川郡,郡治首府設在陽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項梁立韓公子成為韓王,仍置都於陽翟。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立故韓王信為韓王,置都陽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韓王信於太原,復以韓國之地為潁川郡,郡治首府設在陽翟,領縣二十(陽翟、昆陽、潁陽定陵、長社、新汲、襄城、郾城、郟縣、舞陽、潁陽、高、許、鄢陵、臨潁、父城、成安、周承休、陽城、綸城)。

新莽時期,王莽復古改制,在天鳳年間(公元9--14年),將潁川改為左隊郡。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隊郡為潁川郡,治所仍置陽翟,領縣十八。

西晉隋唐

西晉時期屬司州部河南郡。東晉十六國時,陽翟曾先後屬東晉(改陽翟縣為陽翟郡)、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等政權。南北朝初,陽翟屬南朝宋,歸豫州,潁川郡寄治睢陽,領陽翟。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陽翟分為陽翟、陽城兩郡。東魏興和元年(539年),原陽翟縣劃為陽翟、黃台(今郭連鎮黃台村)兩縣,均屬陽翟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陽翟郡,以陽翟屬襄城郡,隸汝州。大業元年(605年)黃台縣併入陽翟縣,隸屬豫州部襄城郡管轄。唐武德三年(620年),析陽城、嵩陽、陽翟各一部,置康城縣。貞觀三年(629年),廢康城縣,併入陽翟縣。北宋時陽翟縣屬京西北路潁昌府。靖康元年(1126年)後,陽翟縣歸金管轄。

金元明清

在金代偽齊劉豫統治時期,在陽翟縣設潁川郡。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改軍為州,稱潁順州。陽翟縣仍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鈞台"遺蹟,改潁順州為鈞州。轄陽翟、新鄭二縣和一個郭店鎮。

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鈞州改領陽翟、新鄭、密縣3縣。明洪武初年,撤銷陽翟縣制併入鈞州州治(沿用1700餘年的陽翟縣名,至此告終),仍轄密縣、新鄭二縣。

明神宗萬曆三年(1575年),為避神宗朱翊鈞名諱,改鈞州為禹州。闖王李自成曾一度將禹州改為均平府。

清初沿襲明制,清初仍改為禹州,屬開封府,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為直隸州,十二年降為散州,乾隆六年(1741)復隸屬開封府。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元年1913年3月1日,廢府存縣改禹州為禹縣,隸豫東道。1914年6月2日,改隸開封道。1932年9月27日,改屬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區。1946年河南又劃成12個區,禹縣屬第一區。

另,民國十七年(1928年)析登封縣(今登封市)、禹縣(今河南省禹州市)置民治縣,治白沙(今禹州市花石鎮白沙)。取資產階級"民享、民有、民治"的主張中"民治"一詞命名。1931年撤銷,其地復歸登封縣、禹縣。

1945年以後,共產黨曾分別在禹縣、郟縣交界設禹郟縣;在城北扒村一帶設禹北縣;在禹縣、密縣和新鄭交界設密禹新中心縣;1948年在許昌、禹縣交界設許西縣。存在時間較短,多未形成真正的建置和轄區。

新中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仍設禹縣,先後隸屬河南省許昌專署和許昌市。

1988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禹縣設立禹州市,為省直轄縣級市,計劃單列。

行政區劃

2010年,禹州市轄潁川、夏都、韓城、鈞台4個建制街道;神垕、方山、順店、無梁、鴻暢、梁北、古城、火龍、文殊、鳩山、褚河、郭連、范坡、朱閣、淺井、萇莊、張得、方崗、花石19個鎮;小呂、、磨街、山貨3個鄉。[2]

地理環境

位置

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地處伏牛山脈與豫東平原過渡帶,在東經113°03′-113°39′和北緯33°59′-34°24′之間。總面積1461平方公里。東接許昌、長葛,北靠新鄭、新密,西北鄰登封,西及南部連汝州、郟縣、襄城縣。

地勢

禹州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橫貫西北、東南的潁河為界,構成北(具茨)、南(箕山)兩大山系,環抱潁川平原。

氣候

禹州市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熱量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因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多旱、澇、風、雹等氣象災害。

全市四季氣候總的特徵是:春季乾旱多風沙;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晴和氣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

歷年年平均氣溫在13.0℃-16.0℃之間。最暖年是1961年,年平均氣溫為15.7℃。較冷年是1984年,年平均氣溫為13.6℃,暖、冷年相差2.1℃。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2.9℃,發生在1972年6月;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3.9℃,發生在1958年1月和1971年12月。最熱月在7月份,平均氣溫為27.6℃;最冷月在1月,平均氣溫0.2℃。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以上的初日平均為2月11日,終日為12月21日,其間積溫為5176.6℃。

歷年年平均降水量為650毫米左右,最多年為1073.8毫米,發生在1967年;最少年為442.3毫米。由於受季風氣候影響,各季節降水量分布懸殊,全年以夏季(6-8月)雨水最為集中,平均達353毫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54%。秋季和春季雨量分別為151毫米和1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和19%。冬季雨雪稀少,平均降水量僅25毫米,占年平均的4%。

禹州市處於大陸季風區,風向、風速均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年平均風速每秒為2.5米。夏季多偏南風,冬季多偏北風,常年主要風為東北風。歷年年平均無霜期為218天,最長達248天(1977年),最短只有179天(1962年)。最低氣溫≤2.0℃為霜凍指標,霜凍平均初日為11月1日,平均終日在4月5日,間隔日數為155天。

水文

禹州市屬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境內主要行洪溝河31條,承擔着轄區各鄉(鎮、辦)的行洪除澇任務。流域面積大於50km的河流15條,河流總長約324.2km,其中:流域面積超過3000km的有潁河,境內河長約59.5km;流域面積200~3000km的河流有蘭河、肖河、呂梁江、石樑河等4條河流,累計境內河長約71.0km;流域面積50~200km的河流有小泥河、高底河、紅河、白水河、扒村河、書堂河、龍潭河、潘家河、湧泉河、小青河等10條河流,河道總長約193.7km。50km以下的溝河有16條,它們是:磨河、犢水溝、尚溝河、水磨河、秦北溝、梁北溝、禁溝、石柱河、鴻暢石板河、萇莊石板河、馬溝河、嚇水河、柳河溝、吳河、和山房溝、花園河。

人口民族

2011年年末禹州市總人口125.96萬人,常住人口112.7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0.23萬人,占總人口的35.68%,鄉村人口75.52萬人,占總人口的64.3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10人。禹州境內除漢族外,有回、維、白、滿、蒙等20多個少數民族兩萬餘人。[3]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禹州市總耕地面積136.5萬畝中:宜農好地約占40%,土地集約化程度高,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耕作為兩熟制;宜農較好地占35%,以種植煙葉、紅薯為主;宜農較差地占25%,主要種植小麥、紅薯或穀子等旱作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第二產業

禹州市工業依託資源優勢,能源、建材、機械、陶瓷、有色金屬等支柱產業發展強勁,並形成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初具規模。在化工機械、鑄造、汽車配件、發製品、建材等領域成為國內領先的地區。

2011年,禹州市建立了重點項目聯席辦公會議制度,全市93個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累計完成投資105億元。平禹煤電九礦建設、一礦技改和神火集團梁北礦改擴建順利推進,永錦選煤廠建成投產,廣電文化中心主體完工,西區、北區高中和農信大廈、財稅收付中心開工建設,東風汽車部件、商品交易博覽城等重大項目實現當年謀劃、當年落地。深入推進大招商活動,實際利用省外資金51億元,全年新開工投資1000萬以上項目7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2個。

第三產業

2011年,禹州市稅收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74%,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全市旅遊綜合收入突破4億元,第三產業實現稅收占地方稅收的比重達到21.4%。

百強縣

在2013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中,河南省共6個縣市入榜。其中禹州市第25位、武陟縣第34位、孟州市第36位、滎陽市第39位、靈寶市第50位、汝州市第57位。2013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河南省共4個市入榜。其中義馬市第47位、新鄭市第49位、禹州市第55位、滎陽市第62位。而2012年禹州市列居第58位,今年較去年前進3位。同時,禹州市位居2013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第25位,較上年上升1位;繼續榮膺"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稱號。

經濟綜述

201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52.3億元,增長10.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7億元,增長1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76.5億元,增長2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56.2億元,增長1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84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432元,分別增長10%和12%,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各項事業持續進步、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經濟運行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4]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1年,禹州市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6萬人,實現再就業358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2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企業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長,城鄉低保人均月保障標準分別達到210元和100元,五保戶集中供養率保持在60%以上。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590套,為3060戶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了廉租住房補貼。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20公里,完成了4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解決了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居民點建設順利推進。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全市擁有普通高中6所,在校學生34691人;初中82所,在校學生62713人;小學380所,在校學生113569人。

文化事業

2008年末,全市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30萬冊。有291個行政村建有文化大院,其中中高檔次的文化大院33個。

衛生事業

2008年末,衛生系統下屬9個市直醫療衛生單位,轄22個鄉鎮衛生院,共有在職職工321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043人。此外有廠礦企事業醫療機構6家、民營醫院21家。

城鄉建設

2014年10月,禹州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試點的主要任務是,以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創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設市模式、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為重點,結合創業創新、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綠色低碳等方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試點探索。[5]

交通概況

鄭(州)-堯(山)高速與永(城)-登(封)高速在境內交匯;鄭(州)-南(陽)公路和許(昌)-洛(陽)公路、彭(店)-花(石)公路貫穿全境,並通過公路與京深鐵路、隴海鐵路相接,沿鄭南公路北上80公里,鄭(州)-堯(山)高速公路北上64公里到省會鄭州,沿永(城)-登(封)高速公路東去35公里到許昌市,距新鄭國際機場60公里,以上公路與縣、鄉公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民俗文化

民族宗教

2011年年末禹州市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活動場所75處。境內有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五種宗教,信教群眾七萬餘人,占禹境人口的6%以上,經批准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76處,宗教活動涉及各個鄉、鎮、辦和大部分行政村。有市(縣)級愛國宗教社團5個(其中天主教、佛教、道教為籌備組織)。

地方特產

禹州粉條:禹州紅薯種植面積大,農民有加工紅薯粉條的傳統。紅薯粉條,又稱紅薯粉絲、粉皮、活折,是禹州傳統的名特產品,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燜子:燜子是禹州常見的一款風味小吃。製作"燜子",是把當地特產的禹州粉條和紅薯粉芡、蛋清、水加以蔥花、薑末、料酒、小磨香油、精鹽等調味料調和均勻,堆成圓盤狀放入蒸籠,大火燜蒸而成,因此而得名"燜子"。

禹州十三碗:具有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飲食文化。相傳大明皇帝嘉靖曾巡視禹州,為體察民俗民風,召鄉下名廚為其操辦地方特色菜餚,鄉廚急中生智,將民間操辦喜事的地方特色菜"十三碗"精心調製,獻於聖上,嘉靖皇帝品後大為讚賞,賜名水席。

禹州奇石:禹州市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屬伏牛山脈,境內共有大小山峰913座,以潁河為界,構成北(具茨山)、南(箕山)兩大山系。

鈞瓷:鈞瓷發端於東漢,是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被稱為國寶、瑰寶。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獨有的國寶瓷器,憑藉其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複雜的配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湖光山色、雲霞霧靄、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國成立後,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恢復鈞瓷燒制,鈞瓷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鈞瓷生產工藝與水平都得到了劃時代的提升,鈞瓷不斷作為國禮現身世界。

2008年,鈞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藥材:禹州地理氣候優越,盛產動、植、礦物藥材1084種,蘊藏量達到12萬噸。唐朝藥王孫思邈曾長期游居禹州,行醫採藥、著書立說,孫思邈去世後,禹州人民在西關購地建"藥王閣"永久紀念。禹州的中藥文化自此開始繁榮。進入新時期以來,禹州成為全國17家標準化、規範化的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年交易額居全國第三位。在中藥材貿易中的影響力愈加增強,被批准為"全國中藥飲片配送中心"。同時標準化的中藥材生產規模也進一步擴大,通過國家GAP認證的藥材基地數量逐年增加。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參4種道地藥材取得國家原產地域地理標誌保護,在全國名列前茅。兩年一度的中國·禹州藥王孫思邈國際醫藥文化節暨中醫藥交易大會不僅為禹州帶來了交易收入,而且又把禹州與全國聯繫得更加緊密。[6]

風景名勝

鈞官窯址博物館

河南禹州鈞窯址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禹州市鈞官窯路北段,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鈞官窯遺址保護區內,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神垕古鎮

神垕鎮位於禹州市西南。"神垕古鎮"之名歷史上曾被四次皇封。2012年,神垕鎮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等40餘處。

大鴻寨

大鴻寨風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地處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邊陲鳩山鄉境內,為伏牛山系余脈。主峰大鴻寨高1156米。

禹州森林植物園

禹州森林植物園為國家AAA級景區,是河南省藥用植物園、河南農業大學教學(科研)基地,總面積213.3公頃,森林覆蓋率89.9%。園區匯集國內外各類植物1200多種,其中珍稀植物116種,分9個景區、3個景觀帶和107個景點。

白沙湖

白沙湖位於禹州西北30公里,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集觀光、會務、度假、娛樂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白沙水庫東起二龍山,西接逍遙嶺。景區內有石崖峭壁,石雕佛龕,石徑幽壑,飛瀑清泉,湖心小島。景區東嶺關是三國時期關羽保護二位皇嫂"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時"過五關斬六將"的第一關,至今還遺存有"義勇武安王廟"。廟前有戲樓和望嵩橋等文化遺蹟。

周定王陵

位於無梁鎮,周定王陵景區由明代周定王墓、王妃陪葬墓及其周圍的自然景觀所構成。

畫聖故里

畫聖祠位於禹州市西南鴻暢鎮山底吳村。村中舊有畫聖神祠一座初創於唐朝末年,文革中被毀,公留殘碣數片。新修的畫聖祠,背靠九龍山。前有山門,陳列有道子珍跡遺物;畫聖大殿,正對三峰山陽的道子墓、飲牛坑、祖師洞和謎語峰。殿後有角門,真通十八連環彩石洞,山下是蘭河,乘遊艇可觀看吳道子垂釣台。

古鈞台

古鈞台又名夏台。位於禹州市第一高級中學老校區。是夏啟大宴諸侯、舉行開國典禮的地方。台上築起的亭殿為雙重檐,兩滴水宮殿式,周圍有24根明柱支撐,紅柱黃瓦,透花門窗。

禹王鎖蛟井

禹王鎖蛟井是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而建造。殿內有一座高達2.84米的大禹像,坐落於鎖蛟井邊,井口以巨石掩蓋,石上穿有鐵索一條垂於井口,青石雕刻的蛟龍頭部淺露於水面,俯視井中隱約可見。

此外禹州境內還有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潁河水利風景區、大禹像、禹王廟、禹山、禹州城隍廟、文廟、天寧寺、朝陽門清真寺、柏山文峰塔、後漢祖劉知遠的睿陵、張良洞、懷幫會館、十三幫會館以及紙坊湖、科技文化廣場等歷史古蹟與自然風景。[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