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東關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條福清東關寨稱 |
中文名 :東關寨 地理位置: 福建省福清一都鎮東山村 始 建 :清乾隆元年(1736年) 性 質:山寨 |
東關寨,位於福清市一都鎮東北方向的東山村。東關寨與東山村相距1公里,坐落在村東隔溪的山腰間。東關寨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是當地何姓家族興建。東關寨從東向西,依山勢高下而建,層層遞升,平面呈長方形,寬55米、深76米。東關寨寨牆基坐和牆體下半部均用岩石砌建,高10米左右,堅牢壁立,氣派非凡。東關寨石牆之上再築土牆,牆上開窗和小孔。孔口外向狹窄,內向寬大,供了戶、觀察寨外動靜,或提供投射利器和射擊使用。東關寨寨前有廣闊石鋪埕地,埕中設階台,自南向北歷階而上15級,折向東5級就進入寨門。[1]
東關寨概況
一進 東關寨寨門內是第一進雙層樓房,背倚寨牆,坐西向東(內向),面對廳堂。構架為穿斗式,用通柱(樓上下層支柱只用1根),又坡頂,前坡向內出檐,後坡覆蓋寨牆,正脊為鵠尾。樓上下均為5開間。樓下一瞬間為寨門通道,前廊既接連前院披舍,也通連左右別院。樓後與東關寨寨牆門架設廊道,寬近2米,沿寨牆內向環繞全寨,配以寨牆上開的瞭望(射擊)孔,用以防禦外來盜賊。樓房前為石鋪庭院,院正中與左右廊房都設有石階,供登廳堂。廳堂、門樓房、左右廊樓構成第一井,組成單元小區,既封閉又與左右前後通連。
二進 二進是東關寨的中心點,門牆緊靠前廳堂後井,正中有石階3級,上有覆龜亭雨蓋。門牆檐下施彩繪、粉牆。正廳堂為6柱5開間,前為廊後為堂。堂前遊廊兩端設門通左右別院。並通向南、北寨門(側門)。堂後有高牆阻斷第三進後樓院。二井廳堂前有左右披榭、迴廊、除了長輩住房外,還是全東關寨舉辦婚喪慶典的場所,是全東關寨集中活動的中心。
後樓院 後樓院在二井廳堂後方,建築為雙層樓房,獨成院落,坐東向西,結構與前大門樓相同,5開間,穿斗式構架,雙坡頂。東關寨樓前左右也是雙層樓,與正座樓房上下均通連。樓膠有小庭院。樓下前迴廊與左右別院相通。樓上後廊與東關寨寨牆間也設有廊道、瞭望(射擊)孔。
中軸線外 中軸線外的別院比較單純,沿東關寨寨牆內向中軸線山牆下的披廈。中軸線與別院間通道均有雨遮覆蓋。全東關寨寨廳堂、樓房,累計99間,寨門除正面西大門外,還有兩側(南、北)寨門。寨門為石樞木板門,板門用重陽木製成。門頂有注水孔,用以注水護門以防火攻。寨內尚有泉井1口,終年供水,大旱不竭。
總結 東關寨整座建築,規制嚴整,主從有序,寨體堅固實用,既便於生活,又便於全寨防火、防匪。在距離東關寨西側一公里的歇山坡上有一處歐陽修題刻,相傳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因一段姻緣傳奇而慕名至此,並且在兩塊巨石上揮筆寫下「三生石」、「遺照台」六個大字。
東關寨的歷史
此寨坐東向西,依山勢而建,廳門三進,廳後又有院落。主座除一廳四廂外,左右分別有三進的附屬別院。誰要是把寨中三進兩層共99個房間逛遍,很可能要累倒在地。其實光看全寨深76米、寬55米、占地面積4180平方米、上下兩層建築面積共六七千平方米這些數字就夠嚇人了。
東關寨經歷數百年風雨洗禮,外觀幾如當初,下水道下的牆體基石分毫無損,用許多石板條鋪就的天井不坍塌、不變形走樣。更重要的是此寨在軍事上的意義。整個寨外牆包括基座和牆體下半部,一律用花崗岩石塊砌就。石牆厚約2米;高度依地勢而定,最高處達七八米。牆體上部為土牆,高約3米。寨四周土牆分別設79個呈外大內小狀的瞭望口和射擊孔。寨四周石牆之上、土牆之內又設寬2米多的環寨哨廊(又稱跑馬道)。西、南、北三寨門均以巨石砌框,重陽木門板厚約30厘米。一旦門外火攻勢猛,寨中人可藉助設在門框上方的出水洞傾水滅火。在以長矛大刀為武器的清乾隆年間,此寨可謂固若金湯。據說早年劫匪曾圍困此寨63天,最終敗興而去。1935年,羅漢里革命根據地80多位游擊隊員被困寨中。國民黨省保安團以一個連兵力包圍此寨並搶占寨後山頭,不斷地向寨內開火,但最後也是灰溜溜地退走。
視頻
福清——東關寨
參考資料
- ↑ 門票/遊玩攻略/地址/圖片/門票價格【攜程攻略】【攜程攻略】 ,攜程,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