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神农架生态旅游区雄踞秦巴山脉东端,与武陵山脉咫尺共扼长江三峡,面积45.4平方公里。这里有源自地球上最完整的前寒武纪地层,燕山、喜马拉雅冰川运动造就的地质奇观,这里形成了以“华中屋脊”为中心,集自然奇观、科考探秘、天人和谐于一体的原生态旅游区。

神农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是记录地球地质事件和环境变迁的地质史书,是集成亚热带至寒温带的气候标尺,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拥有北半球中纬度保存完好的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拥有神农架穹窿“华中屋脊”纷繁多样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景观,拥有让世人魂牵梦绕的野人、白化动物等自然之谜,与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撒哈拉大沙漠、珠穆朗玛峰共同演绎了北纬31°带上的瑰丽多姿与神奇神秘。

有原始洪荒神农顶、金猴部落大龙潭、科普体验官门山、高山湿地大九湖、生态创作天生桥、古杉炎帝神农坛、云海佛光燕子垭等7大景观区和一个游客服务中心,有神农顶、神农谷、了望塔、凉风垭、迷人埫、板壁岩、太子垭、神农营、神农源、金猴岭、小龙潭、大龙潭、官门山、神农坛、天生桥、大九湖、天燕垭共17处精品景点。

神农架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核心板块、“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国际精品旅游线的中枢,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单位、“亚洲生物多样性永久性示范基地”和“世界地质公园”三张世界级名片;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四个国字号招牌;拥有“神农文化、野人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汉唐文化”五大文化;拥有“神农传说、‘野人’行踪、白化动物、原始森林、地质大断裂、金丝猴部落”等六大谜团。

目录

神农文化

高山原生态文化群落带在神农架古老的谜一样的山林里,积淀着古老的谜一样的文化。独具魅力的神农架文化像一樽陈年老酒,香漂万里,醉人心脾,令人心往神驰。神农架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文化的显著特点:这就是古老的山林特色。既保留了明显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迹,又具有浓厚的山林地域风貌。其区域文化特色被视为亚洲少见的山地文化圈——高山原生态文化群落带。

这里山高谷深,林木茂密,这里气候多样,景色迷人,这里还有许多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华夏始祖神农氏尝草采药的传说、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川鄂古盐道、土家婚俗、山乡情韵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诱惑力。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造就了极其丰富而异常珍贵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孕育了绝佳经典、奇幻壮丽的生态旅游环境。

经济

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28亿元,增长10.1%。完成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亿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接待游客1590万人次,增长20.1%;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57.3亿元,增长20.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189元、10107元,分别增长9.4%、9.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定目标范围内。

地理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瞰荆襄、南临三峡、西望巴蜀、北顾武当。相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草采药、医药救民。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凶险;架木为坛,跨鹤飞仙架出了“神农架”这一美名。神农架最初是指山的最高峰,就是现在保护区内的大神农架和小神农架,意为神农氏到过这两座山的最高处;后来为一条山脉,由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了“华中屋脊”(神农顶、大神农架、小神农架、金猴岭、杉木尖、大窝坑)。

国宝金丝猴

世界上共生活着5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和2011年才被发现的缅甸金丝猴(我国称之为怒江金丝猴),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前三种为我国特有,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神农架金丝猴是川金丝猴的一个独立亚种,分为3个大群体,8个小种群,数量1282只,分布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千家坪、大龙潭、螺圈套、桥洞沟等地,是现生川金丝猴各亚种中数量最少的一支,栖息地面积210平方公里。神农架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端,发现较晚,加之此处金丝猴与其他亚种呈地理隔绝状态,导致基因进化特殊,且其食性、栖息地环境、植被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也和其他亚种有较大差异。

神农架金丝猴鼻孔上仰,颜面天蓝,故又被形象地被人称为仰鼻猴、蓝面猴。成年雄性嘴角上方具一对称为觜角瘤的瘤状突起。神农架金丝猴无颊囊,头顶具黑褐色冠毛(长约4厘米),尾长显著长于头体长,通体被毛长而厚,雄性体背的黑褐绒毛长达5厘米,金丝状针毛有些超过30厘米,稀疏分布在肘关节、背腰部至尾部。颊、额及顶侧棕红,耳毛乳黄,有长约3厘米的稀疏黑眉毛,颏、喉红黄。胸腹,臀部和大腿上部黄白,四肢外侧灰褐。尾黑褐色,尾尖白色。成年雌性较雄性毛短色淡,体重仅为成年雄性的一半左右,无嘴角瘤。初生婴猴四肢细长瘦小,全身黑色,四肢牢牢抓住母腹部毛而随母猴一起跳跃移动,很少离开母猴。半岁至3岁毛逐渐变为乳黄,能独立活动,常集成小群一起追逐打闹玩耍,但到晚上宿营时幼小个体回到母亲身边睡觉休息。

神农架金丝猴为群居性动物,日行性,常集体迁徙寻找食物,日迁移距离最大可达5公里以上,海拔高差可达800米至1000米。最大群体能达到400多只,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群内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个群体由若干个数目不等的家庭单元和全部由雄猴组成的“全雄单元”组成,家庭的组成为:一个雄性成年家长,若干只成年雌性及未成年的小猴。川金丝猴雌性一般四到五岁性成熟,雄性则要到8岁左右。每年秋季的9月至11月为金丝猴的交配高峰期,雌猴受孕后于翌年的3月至5月集中产仔,每胎一仔。婴猴的哺乳期为14个月左右,故为了照顾好猴宝宝,健康的金丝猴妈妈一般每隔两年生育一次金丝猴主食各种木本、藤本及草本植株的鲜叶、嫩芽、嫩枝及花、果实、种籽。

金丝猴喜食的植物有172种,有檧木、灯台树、青荚叶、卫矛、凤仙花的叶、芽、嫩枝,华山松、漆树种子,樱桃、海棠、山楂、金银忍冬的鲜叶、果实等。尤其喜欢嗜食一种寄生于树木上的地衣类植物——树衣(或称为云雾草)。

神龙架主要景点

神龙坛

神农坛分天、地二坛,依山而建。天坛正中耸立着炎帝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天坛之下为地坛,辟有可容数千人之众的广场。广场大圆图案,代表天;圆心处设正方形,代表地,方形图案中,五彩石分列表示木、火、土、金、水五行。地坛广场的前端,有两根高10米的如华表般的图腾柱分立两边,柱上雕塑也是牛首。图腾柱后是两幅大型浮雕,展现了神农氏一生的丰功伟绩。图腾柱和浮雕之间设有祭坛。祭坛完全按古天子祭坛的规格设置,青铜铸就的祭器九鼎八簋正中排放,香炉、香案、金钟、法鼓坛前排列,庄严肃穆。从地坛到天坛要经过243个台阶,计分五级,自下而上,第一级为9步,称“明九”;其余四级依次为72、63、54、45步,皆是九的倍数,称“暗九”。这种“九五至尊”的设计,暗含着神农的至尊地位。

登高243级台阶,便来到了天坛神农雕像前的瞻仰台。仰望神农塑像,牛首人身,双目微闭,威武古朴,似在静静地思索宇宙。塑像不设底座,身驱拔地而起,头顶蓝天,身披彩云。神农雕像高21米,宽35米,相加为56米,象征中华56个民族欣欣向荣,子孙繁衍兴旺之意。

神农祭坛的特色旅游项目是当地的篝火烧烤晚会,晚会上有先民狩猎、娶亲、双花棍舞等表演节目,当地的青年男女还会对唱情歌并以鞋定情。当然,你还可以品尝到野味烧烤,席间当地山妹子会敬上神农黄酒,教你唱山歌,其乐融融。

立于苍翠群山之间的神农祭坛,如今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瞻仰祭祖的圣地。

神农架自然博物馆

松柏镇1996年建成一座神农架自然博物馆。这栋很小的两层建筑,是华中地区仅此一家的区域性自然博物馆。神农架自然博物馆是全面了解神农架的窗口,被人们誉为“神农架的缩写”。博物馆设有综合厅,陈列着神农架的地形模型,四壁悬挂着很多彩色照片,有神农顶雄姿、铁坚杉伟影、枝繁叶茂古梭罗树,有苍莽的林涛、壮阔的云海等,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神农架的全貌。全馆共分植物和动物两大部分,第一层植物馆内收集有2000多种植物,是一座丰富的植物基因库,像珙桐、香果、银杏、连香、篦子杉等60余种孓遗物种都是在生物学界被称为“活化石”的珍品,此外还有一些神农架特有的珍稀药材。第二层动物馆内陈列着400多种动物标本,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白化动物和金丝猴标本。动物馆按鸟类、兽类、鱼类、昆虫类陈列,有400多种、1000多号标本。鸟类中的东方白鹳、白冠长尾雉、金雕、岩雕、秃鹫、太阳鸟、相思鸟、琵琶鹭、红腹锦鸡、褐冠鹃隼等;兽类中的金丝猴、华南虎、豹、白熊、黑熊、梅花鹿、金猫、豪猪、羚羊、狐狸、松鼠等;鱼类中的洋鱼条子、钱鱼、两栖类的娃娃鱼等;还有昆虫类的各种彩蝶、飞蛾,如中华虎凤蝶、金裳凤蝶、玉带凤蝶、巴黎翠凤蝶、帅蛱蝶、银白蛱蝶等等,琳琅满目。

博物馆中还专门设有野人展区,有野人的模型,有介绍野人的图片,引起人们对野人秘踪的惊奇;设有奇石展区,收集了神农架贝壳、海螺、三叶虫、震旦角石等海洋生物化石,还有太阳、月亮、狮子、人物等各种象形石,更有目前世界唯一一架复原的“中国犀”化石骨架。奇特的钟乳石,古老的化石,丰富的纹理石,珍贵的玛瑙石,美不胜收。

小龙潭

小龙潭位于神农顶风景区内,是展示神农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进行环境意识和生态旅游知识的科普教育与研究基地。有“野人”迷园、湖北省青少年夏令营营地、金丝猴驯养基地、小龙潭茶社、野考站等旅游项目和设施。

小龙潭是神农顶风景区内的一处主要景点。神农顶景区位于神农架西南部,是以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为核心,以三峡双神线为依托,以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特色,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同时又是国家林业部门建设的一个示范性生态景观区。

小龙潭建有茶舍以及“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还有夏季野营基地。小龙潭位于神农顶风景区内,是展示神农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进行环保意识和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与研究基地。有“野人”谜园、湖北省青少年万里夏令营营地、金丝猴驯养基地、小龙潭茶社、野考站等旅游项目和设施。[1]

天生神农架天生桥景区

桥景区位于神农架南部彩旗村,紧邻209国道,距神农坛4.8公里,2003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新型生态旅游区。这里海拔1200米,面积6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奇洞、奇桥、奇瀑、奇潭为特点的休闲、探险、揽胜的旅游区。在这里有风情万种的飞瀑,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桥,香飘万里的兰花山,险峻扼要的石壁栈道,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

天生桥山岩叠嶂,长满野花绿树,因遍生兰草,幽香四溢,起名为兰花山,兰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属兰科植物。据统计,神农架兰科植物60多种,包含兰草、金钗、天麻、独蒜等。其兰草按气候类型分为:亚热带、湿热带和热带兰草。由于神农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兰草多以荟兰、春兰居多,花色淡雅,清香扑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有花香必有鸟语,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在景区周围的一些树上,挂着一些竹筒,那里便是为鸟类准备的食物。神农架是鸟类的王国,现存鸟类200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鸟、杜鹃鸟、吉祥鸟(喜鹊)、相思鸟(我哥回)、爱情鸟(梁山泊、祝英台)、啄木鸟等。啄木鸟号称“森林医生”一只啄木鸟每天可啄食害虫百余只,保护森林30多亩,神农架多年没发生过森林病虫害,啄木鸟是功不可没的。从岩石上流下的飞瀑,急奔而下,如花飞溅,如鼓似笋,交融两岸的鸟语声,宛如一部峡谷奏鸣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