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祈福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祈福文化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高品位的歷史人文元素,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它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宗教旅遊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升華為現代中華吉祥藝術之魂。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長河中,有一朵浪花絢麗多彩熠熠生輝,那就是祈福文化。

我們先來看看「福」字,它由兩個象形字部件組成,左邊的「示」字旁,是人的兩隻手捧着一個酒器供奉神靈或祖先,是祈福的意思,而右邊的「畐」是「一」「口」「田」。有人把「示」旁看成相近的「衣」字,「一口田」的寓意是糧食,因此,福字的意思就是「一口田,衣祿全」。民以食為天,數千年前,我們祖先最初的祈福意識,主要目的還是為「衣食」,「衣食是福」,古人對「福」字的解讀把人們祈求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理想表露無遺。後來有人把「福」與「富」聯繫起來,漢代典籍《釋名》說:「福,富也。」因為這兩個字都有一個「畐」,而且諧音,所以祈福即求富貴,發家致富,過好日子,可謂是人們最世俗最原始的願望了。

「平安是福」,源自《莊子》「平則福」,《禮記》上說:「福者,百順之名也。」一順百順,自然永保平安。也就是說,「福」字有一切順利、萬事如意的寓意。同樣是「五經」之一的《尚書》提出「五福」之說:「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是說一個人要有好的德行,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才有可能是有福之人。「考終命」是高壽善終,無禍無病,心無掛礙和煩惱,安詳自在地離開,這也是做人的福氣。「五福臨門」成為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祝福吉語。

千百年來祈福文化代代傳承

千百年來祈福文化代代傳承,祿,也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祈福五字真言。古人靠天吃飯,所以特重祈福,只有風調雨順才能五穀豐登,才能生存下去。由此祈福逐漸發展成為一套完整的符號體系。帝王祈福上天,以求江山永福;百姓則祈福合家歡樂、家業繁盛,福壽康寧。

中國福的吉祥物是蝙蝠,蝙蝠似鼠非鼠,有雙翼會飛行,卻不屬於鳥類,是哺乳類翼手目動物。傳說中蝙蝠非常長壽,東晉葛洪《抱朴子》說:「千歲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懸,腦重故也。」活一千歲的蝙蝠全身雪白,頭重腳輕,以至於倒懸垂掛。這可能是「福到」的最早含義,和春節時大門上倒貼「福」字的習俗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國年畫上往往用美化或變形的手法來畫蝙蝠,相信這種可愛的小動物能給人帶來福氣,最常見的是五隻蝙蝠的造型,寓意五福臨門

中國人對福有特殊的深厚的感情,人們孜孜以求福,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福字俗語。比如古代女子見客行禮叫「萬福」,看到美景佳人叫有「眼福」,吃到山珍海味叫有「口福」,好山好水叫「福地」,富足之家叫「福門」,人長得富態叫「福相」,交了桃花運叫「艷福」,遇到好事叫有「福氣」,夫妻百年好合叫「幸福」,享受天倫之樂叫「享福」,為官一方為民謀利叫「造福」。五福臨門,福祿雙全,福如東海,福如南山,知福享福,種福心田,福壽無疆,福壽綿長,洪福齊天,萬福攸同……這些源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福字成語,無一不表達出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福願。

祈福文化以文字為載體,在「福」字上做足文章。如傳統吉祥圖「百福圖」,展示福字(包括富字)的一百種寫法。年畫則有各種填圖式福字,如十二生肖福字等,在清代桃花塢年畫《神仙人物福字》中是一個大紅的福字,寓意洪福齊天。上面分別繪有齊天大聖孫悟空(洪福齊天之意)、麒麟送子、狀元及第、財神聚寶盆、財神獻寶、和合二仙見喜、劉海戲金蟾等與福有關聯的神仙人物故事,周圍串以象徵榮華富貴的牡丹花和桂花,形象意境堪稱絕妙。大到民居建築的影壁磚雕、小到室內的瓷瓶、繡品等擺件和人們佩戴的首飾,「福」文化到處可見。

那麼,福從何來?古人認為福不來源於享樂,而是來源於勤儉和睦知書達理。「肯勤儉,必然致富;肯讀書,必然發貴;肯和順,必然生喜;肯循理,必然享福。」在古人看來,唯「儉」一字是眾妙之門,有諸多受用,儉可以養德,儉可以養志,儉可以養廉,所謂「福生於清儉,禍生於多貪」,此話不謬。

古人認為福無處不在,關鍵看你如何去求福。一個人厚福與薄福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後天的行為使然。《格言聯璧》上說:「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愈淺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益厚矣。」越是慳吝刻薄的人福分越是淺薄,而福氣深厚之人,必然敦厚寬容,故而福氣愈發深厚。常言道:與其燒香求福,不如為善積德。種福得福,廣播福田,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祈福納吉祥,平安是福,和合是福,健康是福,長壽是福,富足是福,家庭和睦是福,子孫成材是福,安居樂業是福。祈福是闔家團圓的圖畫,祈福是事業騰飛的龍門,祈福是中華民族行走的風景,祈福是中華盛世富強的音符。

祈福不忘種福人,在金猴迎春佳節來臨之際,感恩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感恩我們成長過程中,每一個幫助和愛護自己的人,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和家人許下新年的祈願祝福。[1]

特色文化

祈福文化游,對遊客為家人祈福的旅遊形式,祈福文化游結合地方民俗特色和本館宗教文化,為遊客推出了吃粽子、送艾葉、沐蘭淨手除五毒、掛福條為家人祈福、戴五彩手鍊、金剛結、猜燈謎等多項活動,保管能讓大家熱熱鬧鬧過個節。

端午節期間天壇公園神樂署首次舉辦了端午「壇樂清音音樂會」,節目內容包括追念先賢的祭祀樂,場場爆滿,這只是京城百餘項端午特色文化活動中的其中一項。靠特色文化吸引遊客,已成了京城旅遊文化界的拿手好戲。

北京著名景點什剎海人潮洶湧,大家爭相觀看皇家端午遊河儀式,只見盛裝出場的「皇帝」率領「皇家船隊」,向祭台鞠躬行揖拜禮,並取過「侍衛」手中的鮮粽,投入湖中,以祭奠詩人屈原,並以此為百姓祈福平安。居住在附近的一些老居民稱,皇家端午遊河頗有古城傳統意味,大家樂於見到這樣喜興的場面。

祈福文化7 c152d2afc3f2949899661fe2733be9cb_4.jpg 原圖鏈接] 圖片來源於搜狗百科網

吉祥文化

以促進經濟轉型、造福長治民生為宗旨,它以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中華傳統文化與民族復興精神為動力,涵蓋祈福人民之公益觀、祝福社會之價值觀、幸福國家之道德觀,傳承公德、公益、公正的思想情操。

「福」是中華民族吉祥文化中最為突出的祈願用字,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節日活動中最為突出的追求和願望。新年祝福、春節撞福、元宵鬧福、中秋圓福、周歲抓福、生日慶福、新婚志福,祈福、求福、搶福、納福、享福成為人們世俗生活的美好願望和主要目標,也是親朋好友之間美好的祝願,從古到今更是上升為人們對國家、民族發展與繁榮的重大企盼。[2]

產業旅遊

在古代祈福文化的基礎上,各地的旅遊景區全面傳承和完整創新了更加富有特色的祈福文化。龍口南山依託優美的海濱資源開發的各種旅遊設施和完善的旅遊產品,已經形成了名副其實的「福壽南山、養心天堂」。

威海以「福如東海」為文化底蘊,依託優美的千裏海岸線,傾力打造的「成山頭福如東海、聖經山福地洞天、大乳山福地養生」等福文化旅遊項目構成了中國海濱內容最豐富的福文化旅遊帶;地處大陸第三極的成山頭,是陸海交接處的最東端,也是中國大陸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所以被譽為「太陽啟升的地方」,素有「中國的好望角」之稱。

各省圍繞好運文化,把發展好運旅遊、打造好運產品、形成好運品牌、發展好運產業、構建好運福地作為發展的目標,將成為重要的祈福勝地。

在民間遊藝活動中,福文化的特色更是隨處可見,把人們的祝福隨風放飛到了天空,「龍鳳呈祥」、「百鳥朝鳳」、「雙鳳擎喜」「麻姑獻壽」等把齊魯人對幸福的期望體現得特別直接和具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