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社交媒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社會化媒體

中文名: 社交媒體

外文名: Social Media

別 名: 社會化媒體

技術支持: WEB2.0

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指互聯網上基於用戶關係的內容生產與交換平台

社交媒體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台,現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等。社交媒體在互聯網的沃土上蓬勃發展,爆發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傳播的信息已成為人們瀏覽互聯網的重要內容,不僅製造了人們社交生活中爭相討論的一個又一個熱門話題,更進而吸引傳統媒體爭相跟進。[1]

特點

所謂社交媒體應該是大批網民自發貢獻,提取,創造新聞資訊,然後傳播的過程。有兩點需要強調,一個人數眾多,一個是自發的傳播,如果缺乏這兩點因素的任何一點就不會構成社交媒體的範疇。社交媒體的產生依賴的是WEB2.0的發展,如果網絡不賦予網民更多的主動權,社交媒體就失去了群眾基礎和技術支持,失去了根基。如果沒有技術支撐那麼多的互動模式,那麼多互動的產品,網民的需求只能被壓制無法釋放。如果沒有意識到網民對於互動的,表達自我的強烈願望也不會催生那麼多眼花繚亂的技術。社交媒體正是基於群眾基礎和技術支持才得以發展。

好處

北京時間2009年3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社交媒體研究和諮詢公司Trendstream創始人、市場研究公司優勢麥肯(Universal McCann)前消費趨勢主管湯姆·史密斯(Tom Smith)今天撰文對大企業融入社交媒體之後為消費者帶來的8大好處進行了分析。

社交媒體推動企業信息透明化

社交媒體比以往任何一次技術革新都更能夠促進企業的協作精神,從而使得所有的公司和組織都能夠處於公眾的監督之下。企業對社交媒體積極性越高,其透明度也就越高。例如,惠普的員工博客計劃使得外界能夠更好的洞察惠普的內部狀況。沃爾瑪等公司甚至還邀請客戶來撰寫博客。

在未融入社交媒體之前,大型企業很難與用戶進行互動,也就無法獲取反饋。融入社交媒體後,用戶可以直達企業高層。除此之外,所有的企業面對環境問題、產品標準以及消費者和員工權益等問題時,也不得不更加慎重。

社交媒體提升產品質量

社交媒體使得所有消費者都可以針對產品發表評論並提出批評,因此廠商的產品必須有過硬的質量。產品質量不過關的廠商將會被曝光並最終失敗。這也是為什麼好的產品往往在傳統營銷上投入的資金更少的原因所在。社交媒體的存在使得優秀的產品能夠獲得自己用戶和粉絲的追捧。

社交媒體可以提供優秀的客服渠道

看看維珍美國航空公司(Virgin America)是怎麼利用Twitter的吧。如果你的航班有問題,只需要在Twitter上向維珍的客服人員求助即可。這種服務具有很強的前瞻性。

社交媒體能夠創造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

星巴克、戴爾和寶潔都採取了這種模式,聽取用戶的意見和反饋,並藉此創造更好的產品。大型企業對此越積極,就越能促進這種模式的發展。

消費者可自主控制社交關係

你可以選擇關注英特爾或福特的員工,至於是否需要加入他們的社區則完全由你做主。這與傳統媒體產生了鮮明的對比,在傳統媒體中,你完全無法控制自己與大型公司之間的關係。

免費接觸大型企業

企業建立平台、網站和服務通常都是為了賺錢和建立業務,但它們大部分都對用戶免費開放。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服務都是依靠廣告費和贊助費等形式來獲取收入的。

大型企業可借社交媒體提供有趣的資訊

如果某些品牌希望通過社交平台來發布視頻且做法得當,那麼消費者就可以從中獲得資訊。比如可口可樂在其博客上發布的公司發展史以及耐克在YouTube上發布的足球視頻。

用戶主宰內容和互動

社交媒體上的許多交流都與大企業有關,這一點並不奇怪。無論是否出於自願,大型企業已經實實在在的參與到社交媒體之中。

價值

1.品牌曝光度;

2.網站知名度;

3.多平台共同發展前景;

4.品牌建設;

5.品牌CRM。

策略

社交媒體(博客論壇、維基、播客、視頻博客、職業社交網站、企業社交網站和其他工具)幾乎在每一個行業出現,十大策略主題。

關注目標

永遠不要忘記,顧客、潛在顧客和商業夥伴間都是相互關聯、彼此分享和共同成長的。因此要以真誠和開放的態度運用社交媒體,並懂得市場總在監督公司的行為。比起公司,潛在顧客更信賴你的當前顧客,並且如今他們正在用社交媒體工具相互交流。

目標戰場

而網絡對話為其中之要。

社交媒體可以用來與顧客建立聯繫,藉此,公司可以參與到網絡社區的活動當中。而這個社區最顯著的成果是其凸顯的數字化和即時、真實的網絡對話。公司可以閱讀、參與甚至測量分析這些對話,它們都會是自己的資本。

少即是多

社交媒體的參與者主宰着網絡對話,而顧客也通常早於公司使用這些工具。所以,公司參與其中就要甘願放手,因為對對話的控制越嚴密,社交媒體的利用價值就越小。

重視測量

測量人與人間的信息互動相當重要,因為類似「了解」、「參與」、「關注」這些詞正日益受到矚目。公司重視的應該是對話中發生的質化反應,而非頁面瀏覽量或者下載量,公司也應當教導高管們:網絡營銷已經從公司網站這一陣地遷移到了全球網絡海洋的小小島嶼(各種對話平台)之上。

協調關係

就像關注網絡社區的內部溝通將會帶來迅速協和的反應一樣,公司的員工也同樣值得重視。一些人很可能比其他人更熱愛某個工作領域,這時,公司應該獎勵和支持他們。

未知風險

人際對話總是很棒,你永遠都不知道接下來它會轉向什麼話題。因此,對於那些有條有理,按部就班的公司來說,總是存在着些未知的東西。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司在開初參與網絡對話的活躍度越高,那麼以後的風險就越低。

將社交媒體從深度上運用到公司中

這個工具將會改變高管們與員工和公眾的交流方式;客服部門將會使用社交媒體與顧客互動;中間管理層將會把這些工具整合到公司計劃之中;而普通員工則將是社交媒體工具的第一代使用者,然後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被傳遞。在2007年的公司財政計劃中,社交媒體已經開始成為有獨立預算的項目。

將社交媒體從廣度上運用到公司中

它的運用將不僅僅限於市場營銷和公關,包括互聯網、企業外部網、企業內部網都將受到影響。由此,公司可以削減客服開銷,以近乎即時的速度製造更好的產 品,通過培訓普及縮短銷售流程,甚至於在降低招聘費用的同時雇用到英才。從本質上說,互聯網就是全球性的。中國的互聯網用戶人數超過了整個北美,而興許哪 天,在博客上中文將比英文更通用。

對社交媒體的運用跨越時間

經驗豐富的公司正在學習如何在顧客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使用這些 工具。覺察商機、參與對話、普及知識、 廣告宣傳、協調關係、部署戰略、客戶服務、產品研發、顧客反饋、贏得市場和競爭情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然後循環反覆。只要互聯網繼續存在,這種公開對話就將持續下去,而谷歌則是它們的記憶 庫。

社交媒體不是魔法也非巫術

在使用這些工具來展開對話,接觸顧客,並與他們建立聯繫的過程中,每個員工都能有所貢獻。那麼,公司就應該學習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並且在公司內部模擬練習。這就叫做網絡策略。

公司應該重視對話中發生的質化反應,而非頁面瀏覽量或下載量。

應該關注社交媒體的對話、對話中的人、角色定位、活躍度、對話的測量分析、社交工具在公司內部的深廣度建立和模擬練習,並從顧客生命周期的角度拓寬工具的時效。

哪些情況下不要使用社交媒體

當今,所有人都在談論社交媒體, 談論該用什麼服務和工具好,還有我們為什麼要使用它們,等等。實際上如果你聽信所有這些忠告,你可能會覺得,無論是個人創建個人品牌,還是大公司想與顧客 進行交流,你都需要使用社交媒體。但是問題是社交媒體真的適合每個人嗎?會不會在某些情況之下使用社交媒體並不是一個明智選擇?

在B&B看來(B&B是一份針對市場營銷策略師的雜誌讀物),在某些情況下,社交媒體是絕對不應該登場的。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link),他們將這些情形羅列出來了,見下面:

做的是奢侈品(high-ticket)的買賣:這篇文章建議如果公司做的是那種顧客只有幾個,但是每筆買賣都是上千萬的行當,公司最好不要使用社交媒體。相反,面對面的互動和電話,效果會會更好。

管理層與員工有矛盾:在一些公司,管理層與員工爭吵不休(一個例子就是一些成立工會的公司,管理層和員工之間的爭吵很常見),此類公司絕不應該鼓勵員工直接通過社交媒體與顧客直接交流。

管理層持懷疑態度:如果管理層不相信社交媒體,那麼那些常年被灌輸公共溝通需要有選擇的進行的員工在使用新媒體時就會遲疑,因為新媒體需要他們毫不隱諱的暢所欲言。在這種情形之下,管理層需要鼓勵並獎勵那些使用社交媒體的員工。如果他們不這樣做,社交媒體的使用必將失敗。

缺乏策略方針:不要為了社交媒體而使用社交媒體。如果一個公司不知道他們需要達成的目標,那麼也就沒有衡量的標準判斷社交媒體的使用是否成功了。跟公司其他實施的活動一樣,公司需要一個目標…但是這個目標不應是發布一場新聞發布會就完事了。

有隱私和規章方面的憂慮:如果你工作的公司是那種你一公開說話就會進局子的公司。要倍加小心使用社交媒體。你甚至可能需要一個律師參與其中。

但是不要害怕嘗試!

正如標題所說,儘管有上面這些情形並不適合使用社交媒體,但是社交媒體依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比如。市場信息分析專家WebTrends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的公司將Twitter用做營銷工具。只有2%——你能相信這個數字嗎?

或許問題是公司不想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他們不清楚這個螃蟹怎麼吃。社交媒體社區的成員,像在Twitter上的這些人對那些「做法錯誤」的公司會非常苛刻的。任何雙方之間的敵對都會是毀滅性的,而且對你的品牌的影響也是負面的。換句話而言,那些想利用這個平台的公司在開始之前最好深思熟慮的考量考量。

正如Sarah Milstein上周在舊金山的web2.0展會上所給的建議一樣,在她的會議」實實在在的Twitter「上,她建議公司在擁抱Twitter之前思考下列問題:

我們的Twitter帳號在3個月,半年,一年裡會有哪些不同?

我們的受眾是誰?

受眾感興趣的形式是那類信息?

可能出錯的地方有哪些?受眾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期望?

(她的會議上也有其他一些有用的資源——如果你感興趣,你可以在這裡下載PDF的內容摘要link )

在Milstein台上展示期間,觀眾都記下了她 所說的每一句話,因為這是觀眾第一次獲得這樣的信息!雖然對經常浸淫在此類信息中的人而言,知曉哪些些是正確使用Twitter的方法以及學會使用工具更 好利用Twitter這類話題可能有些老掉牙,但是對於那些許多人而言,這樣信息確實是相當的新。

對於許多公司而言這是一片尚未開墾的處女地,而許多公司只是剛剛開始考慮他們的策略和參與程度。毫不誇張的說,你在展會上已經看到了這樣的趨勢。在一些頂級會議上,只要是關於社交媒體和市場營銷的,通常觀眾多的只有立足的空間。Twitter的,Facebook的,社區建設的等等都是如此,這類會議,人們就是沒參加夠。

這讓我們不禁想到2009年會是社交媒體進入主流的一年嗎?或者這種社交媒體的實驗仍將繼續?我們覺得這兩種趨勢會共存。公司會繼續嘗試社交媒體。會有人成功也會有人失敗。但是最後是那些大品牌的參與會將社交媒體推到舞台的中央。

當然,好萊塢的明星在Twitter註冊數量也是多多益善。

和傳統媒體的差別

傳統的社會大眾媒體,包含新聞報紙廣播電視電影等,內容由業主全權編輯,追求大量生產與銷售。新興的社交媒體,多出現在網絡上,內容可由用戶選擇或編輯,生產分眾化或小眾化,重視同好朋友的集結,可自行形成某種社群,例如blog、vlog、podcast、Wikipedia、Facebook、plurk、Twitter、網絡論壇、等。社交媒體的服務和功能更先進和多元,但費用相對便宜或免費,近用權相對普及和便利,廣受現代年輕人的採用。社交媒體和傳統社會媒體的明顯差別如下:

1. 傳播結構: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都可以向全球傳播。不過,傳統媒體多屬於中央集權的組織結構、生產、銷售。社交媒體通常扁平化、無階層、依照多元生產或使用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型態。

2. 近用能力:能近用傳統媒體的,絕大多數都只有該媒體的政府或私人業主;例如某大報的頭條,由該報編輯室決定、某電影的集資拍攝,由政府和民間金主決定。社交媒體可讓社會大眾便宜或免費使用;例如網絡部落格,人人可免費申請,申請人可任意編輯部落格的內容。

3. 專業要求:進入傳統媒體的專業門檻較高,例如需設置全職的記者、攝影師、編輯、財務部門、法律部門等,除了一定的資訊素養之外,還需要其他學科的專業素養,才能經得起消費市場的檢驗;尤其因為傳統媒體的市場競爭激烈、營利壓力,對專業能力的要求可能會更提高或更多元。社交媒體的專業門檻相對較低,通常只要中等的資訊素養即可,加上社交媒體為爭取更大的注意力經濟,傾向於將社交媒體的使用界面設計的更方便更簡單。

4. 即時程度:一般而言,根據節目內容的規模,傳統媒體常有幾天、幾周、幾個月的製作時間,社交媒體因為偏好輕薄短小的圖文發布,所以製作時間減少至一天、幾小時、幾分鐘而已。有些傳統媒體正向社交媒體看齊,希望能達到新聞的隨時發布。

5. 固定不變:傳統媒體的內容一旦發布,幾乎很難修改,例如新聞報紙、廣播、電視、電影等,如需答覆、修正,往往要等到下一個版本,例如第二天的報紙、下次廣播、下回電視、重新剪輯的電影版本,牽涉的人力和時間較多。社交媒體則常常隨時隨地的更新變化。

發展和分化

然而,在社交媒體蓬勃發展的同時,至今卻還沒有針對其應用和影響的單一來源全球調研報告,對於中國廣大的市場來講更是如此。對它可能帶來的新型媒體消費模式、對市場營銷溝通方式和消費者行為習慣的改變,更是近乎一無所知。

正是基於此,優勢麥肯從2006年第三季度起在全球範圍對社交媒體展開了追蹤調研,對其影響進行持續評估,從2006年九月份發布第一波 (Anytime Anyplace)針對便攜技術和移動媒體的平台、內容、廣告營銷,消費者態度和需求的報告, 到2007年六月份第二波(Power to the People)深入探討社交媒體影響,至今已是第三波調研。最新這一波延續以往優勢麥肯特有的調研系統, 通過在線自助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了來自全球29個市場的1.7萬名受訪者的響應,涵蓋了16-54 歲的活躍互聯網用戶群(每日或隔日使用互聯網),是目前全球範圍內關於社交媒體革命的最詳盡的一次調研。調研數據顯示的結果令人振奮,在這29個市場上,所有社交媒體平台都獲得了持續性增長,社交媒體的覆蓋面與使用頻率堪比傳統媒體。最重要的一點是,調研包含了在社交媒體領域取得超乎尋常發展的市場——中國(不包含港澳台地區),正是對中國社交媒體的研究使我們的調研漸入佳境。

商務社交方興未艾

網絡商務社交指人與人之間的商務交往是在互聯網上進行的,它是面向職業人士的定向社交媒體。商務社交網的興起為人們進行網絡商務社交提供了平台與工具。商務社交網是Web 2.0的產物,根據商務社交網為用戶提供的服務內容來看,商務社交網又可分職業社交網和企業社交網兩類。

1.職業社交網站

職業社交網是為職業人士創造的一個在線社交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用戶可以通過不斷擴展的人際網絡從容地尋找商務聯繫人、僱主、雇員、專家甚至投資者。它與傳統SNS的區別在於是為了結識新朋友,而傳統SNS的功能是和老朋友建立長期聯繫。

職業社交網站在國外以LinkedIn為代表,它成立於2002年12月並於2003年啟動。LinkedIn為在職人士提供高效、安全並且有商務價值的社交服務。它的用戶有尋求人力資源的獵頭和企業、在特定人群做市場推廣的機構、個人求職者、有維護人脈關係需求的用戶。隨着商業模式的擴展,LinkedIn已不僅僅只是一個求職類的社交網站,它的商務性以及一些特殊功能已被一些商業網站用來當作營銷的渠道,LinkedIn真正地把社交關係變成了商業網絡。

國內的職業社交網站方處於起步階段,規模較大,註冊會員較多的職業社交網站有美麗人生網等,美麗人生網提供社交招聘和職業交流交往兩大類的服務,用戶包括人力資源獵頭和招聘企業,個人求職者,企業在職員工和面向特定人群的市場推廣機構。

2.企業社交網站

企業社交網是把現下成熟的社交網絡運用到企業組織中,讓企業內部的員工能夠通過類似社交網絡的方式進行工作和自我管理,以實現企業內部員工間高效、透明、便捷的溝通與協作。企業社交網就像是企業內部的Facebook。

迸發的中國博客激情

調研顯示,2003年中國博客作者已高達4300萬,數量居世界首位,超過了第二位美國(2640萬)、第三位日本(1400萬)的總和,幾乎每4位中國互聯網用戶中即有一位擁有自己的博客;而在活躍互聯網用戶中,博客擁有率已高達70%以上,幾乎是美國的兩倍,日本的三倍。以明星、社會精英為引領,數以千萬計的互聯網用戶紛紛開闢、耕耘自己的博客空間。在這裡,草根們可以與精英擁有平等的話語權,私人領地般的博客讓博客主們可以獲得隨意主宰的滿足感,公眾化的傳播更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激情,調研顯示,針對活躍互聯網用戶群,5位中國受訪者中有4位閱讀博客,10位中有7位撰寫博客,77.8%的博客主至少每周更新一次博客,這表明博客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優勢麥肯中國數字業務總監翁詩雅指出,中國的博客主群體在年齡分布上表現出明顯不同於全球其它互聯網市場的特點。調研顯示,中國45-54歲年齡段博客主擁有率與16-24歲年齡段博客主擁有率差距僅為12%,而該數據的全球平均數達24%,美國則為28%。這表明,博客在中國不僅是青少年人群的寵兒,其受青睞程度在其它年齡人群中也毫不遜色。

瀏覽方面,令中國勤奮的博客主們欣慰的是,在全部活躍互聯網用戶中,近九成曾經瀏覽過博客,這一比例在三波調研中均保持增長。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幾乎所有大型門戶網站都在近幾年中迫不及待的推出了博客平台,它們期待着博客帶來巨大的點擊率和內容增長。在中國,熱門博客的點擊率往往可以超過千萬,有些博客在登載更新內容後一個小時內就跟貼過百、點擊上千。

優勢麥肯中國首席執行官文柏權則認為,博客在覆蓋面與使用頻率方面已堪比傳統平面媒體,超高的瀏覽量使博客擁有了巨大的力量,對傳統媒體產生了較大影響。在當今中國,很多具有影響力的傳統報刊已經開始轉載熱門博文,知名網站在首頁直接顯示博客或博文的鏈接,有關爭議性博文的跟蹤報道也充斥着傳統媒體。可以說,博客已經成為主流媒體。

中國播客使用

調研還顯示,除了博客之外,在其它一些社交媒體的使用上中國也領先於世界其它市場,其中較典型的是新興起的視頻和音頻播客。調研顯示,中國市場活躍的互聯網用戶中74%的人至少曾下載過播客一次,居世界首位,而全球平均水平僅48%,美國和日本則僅為29.5%和30%。翁詩雅指出,儘管與全球其他市場一樣,中國的播客起步較晚,但其發展速度卻是驚人的。在優勢麥肯2006年第一波調研中,中國下載過播客的活躍互聯網用戶僅占24%,在相隔一年半的第三波中,這一比例已增長了兩倍。

可見,社交媒體的崛起和逐漸主流化,已經推動這個巨大的新興媒體市場日漸顯山露水,博客和播客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甚至只是冰山一角。隨着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可以預見將有更多的社交媒體形式出現,從而推動社交媒體的持續發展。

3.中國盛行的社交媒體

現在中國的社交媒體發展越發迅速,主流的社交媒體有微信,微博,博客。

互聯網

互聯網社交媒體是以互聯網為依託,主要從事互聯網業界信息交流,專家座談、網友互動等方式的互聯網新興媒體。速途網是速途傳媒旗下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社交媒體和在線服務平台。網站使用速途自己開發的自組織發布平台系統,以註冊用戶自主發布內容、通過註冊用戶投票組織自動編輯的Web2.0方式,迅速發展成為有代表性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專業網站;同時速途網利用產品平台向企業用戶提供網絡公關傳播、網絡傳播效果評估、企業網站監測管理等在線服務。

媒體外交

最近在英語中出現一個新詞——「推特外交」(Twiplomacy),意指將「推特」等社交網絡作為外交活動的平台。實際上,不僅外交,最近3年以來,許多國家政府紛紛投身社交網絡,藉此發布政策、吸納民意,甚至國家領導人也開始熱衷此道。一份24日出爐的報告顯示,全球77.7%的國家領導人都擁有社交媒體賬號。雖然大部分賬號並非本人打理,但國家領導人也可@,有效地拉近了國家最高領導人與民眾的距離,也逐漸成為很多國家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平台。

視頻

社交媒體 相關視頻

4分半科普:社交媒體如何影響青少年心理
4個社交媒體上的騙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