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磷溪镇位于潮州市区东南面,镇域76.4平方千米,下辖3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7.5万人。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8.11亿元,工商税收246万元,人于纯收入2955元。磷溪镇是潮州市湘桥区辖镇。在市境中部,西临韩江。镇人民政府驻溪口村[1]

中文名: 磷溪镇

外文名: Linxi Town

别 名: 溪口、麟溪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

地理位置: 潮州市区东南面

面 积: 76.4 km²

下辖地区: 溪口村、仙田村、窑美村、埔涵村、田心村、饶砂村等31个村

政府驻地: 磷溪镇溪口村府前路84号

电话区号: 0768

邮政区码: 521000

人口数量: 79263人(2017年)

机 场: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火车站: 潮汕站,潮州站,汕头站,饶平站

车牌代码: 粤U

主要道路: 安澄公路、潮州大桥、潮州东大道

目录

建置沿革

1949年10月潮安县解放后,全县划分八区,磷溪与官塘、铁铺当时合并为第四区,区址在官塘石湖。

1952年5月,本镇域从四区划出建第十三区,设区址于溪口“荣裕大厦”,辖今全镇的30个村及潮州市桥东办事处的黄金塘、六亩、卧石、社光、涸溪等管区。

1953年,十三区分十三乡。

1955年5月,十三区改称磷溪区。同年,割出西马桥归意溪镇。

1956年2月撤区并乡,原磷溪区撤消,十三个乡并为四乡。同年,在四乡中先后成立了36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高级社)。其中,磷溪乡13个。

1956年12月,磷溪乡、西八乡合并称磷溪乡,福塘乡、旸坑乡合并称福塘乡。

1957年,划出涸溪归潮州镇。

1958年9月,磷溪乡、福塘乡合并成立磷溪人民公社。下属设置管区及营连排组织,后编为章福、塘边等33个大队。

1959年因建岗山水库,岗山村民迁居六亩大队。

1961年4月,磷溪公社以原二个乡分为磷溪、福塘二个公社。同时,部分大队按村分开自成大队。

1963年,磷溪、福塘二个公社又并为磷溪公社,辖原41个大队并为24个大队(此后又有部分大队分拆)。

1979年,割出黄金塘、六亩、卧石、社光四大队归潮州市桥东公社。

1983年7月撤消人民公社,恢复区建制,磷溪公社改称磷溪区,原30个大队分别改称为乡。同时,部分乡恢复传统名称。

1987年3月磷溪区改称为磷溪镇,辖区30个乡分别改为村。

1990年,塔后村从仙河村分拆出来,磷溪镇辖31个村。

2013年,磷溪镇划归湘桥区管辖。

镇情介绍

2002年,磷溪镇党委、政府积极带领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引导全镇人民抓住机遇,利用优势,积极探索,拓展磷溪经济发展路子。一是做活做好农字文章。突出城郊区位优势,着力推广名、优、稀无公害果蔬的种植。引导、推广种植绿色蔬菜,全镇已有蔬菜种植基地10多个,其中介菜种植项目还得到省的扶持;引进新加坡杨桃、泰国杨桃等优质品种的种植,继续提高杨桃、香蕉、橙等磷溪名牌水果的知名度,同时着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杨桃高位嫁接改良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磷溪优质杨桃的普及率。2002年,全镇优质杨桃普及率达到90%。镇山内片3个村还借助当地资源优势,利用优质土壤发展市场前景好的水果新品种的种植,这3个村的黄皮、早钟六号枇杷、橙、青梅等的种植已初具规模。2002年全镇水果种植面积6654亩,年产水果11083吨,蔬菜种植面积12810亩,年产26395吨。二是花大力气搞好基础设建设。2002年以来,借省、市加快山区发展战略的东风,共筹措900多万元用于水利、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0多万元用于10多公里长的山内路拓宽工程;投入220多万元用于磷溪中学和侨光中学教学楼建设和教学设备的配套更新;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田排灌条件。三是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在致力于镇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大社会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制假造假的非法行为,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外引内联”,“筑巢引凤”的开放战略,深化“亲商”观念。镇机关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简化行政审批环节,为企业营造了“零干扰”的发展环境。

基础建设

磷溪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交通方面:汕汾高速公路引道、安澄公路都经过我镇,辖区内镇道基本实现水泥化,配套路灯的公路达4.8公里。用水方面:全镇拥有一座日供水能力5000万吨的自来水厂,可扩容至日产2万吨。通信方面:已装固定电话12500门。近年来还建成文化站、肉菜市场、水果批发市场、银行、邮电等一批公共建筑,全镇交通、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全镇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二00五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19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0950万元,农业总产值 20970 万元,两税收入647万元。人平收入3356元,全年的用电量达到3000万度。

区域发展

磷溪镇发展形势乐观,镇党政班子和当地干部群众上下同心,一心一意抓经济,谋发展,汕汾高速公路延长线贯穿镇域,潮揭高速公路在镇内开设互通路口,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韩江截流形成的磷溪镇反农田的自流灌溉又为当地创造了新的机遇。

区域优势

磷溪是潮州市湘桥区的农业大镇,传统农业遐迩闻名。连年来,镇政府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进良种良法,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全镇形成了优质水果、花卉、冬种蔬菜、优质薯四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享有盛名的大果甜杨桃、溪口香蕉、生柑等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万亩。

磷溪区位优势日益凸现,投资环境前景良好。近年来,磷溪镇委镇政府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科学规划,进一步解放干群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执法环境、市场环境和服务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2005年全镇新增工业企业10家,其中规模上企业2家,新增个体户42家 。制鞋业初成规模,工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地理位置

磷溪镇位于潮州市湘桥区东南,距市区5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42分,北纬23度38分,东为七屏山,与铁铺镇、官塘镇及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交界;西与潮州市桥东街道相连;西南濒韩江东溪,与潮安区江东镇相望;东北为青岚山区,与饶平县接壤。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76.4平方千米,西南部是平原,东北部为丘陵,耕地面积22935亩,山地面积36921亩。全镇辖31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2005年12月总人口79653人。

面积人口

面积

磷溪镇人多地广。总面积为76.4平方千米(即110220亩)。其中耕地22977亩,林地38173亩,园地22161亩,水面9406亩。居民点与独立工矿用地7077亩,交通用地1062亩,水利用地1718亩。

人口

磷溪镇居民都为汉族,祖籍分别是于南宋、元末清初从福建江西到此移民定居。

全镇人口总数79000多人(居民人数4000多人),现按地域划分为31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79263人。

气候特点

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匀。平均年雨量达到1688.3毫米,每年4~9月雨量占全年的84%,10月至次年3月只占16%。一年中雨量以6月上旬为最高峰。

气候温暖,夏长冬短。年平均温度为21.4℃,每年最高温度是7月曾达38.3℃,最低温度1月13.2℃。每年3~12月的月平均气温大于15℃。只有1月、2月的月平均气温小于15℃。

日照充足,差异较大。年日照时数平均1996.6小时。

季风盛行,东南季风为主。春、夏、秋三季盛行东南风,夏季更盛,冬季(11月至次年1月)盛行偏北风。

常见的灾害天气有低温阴雨、暴雨、台风、低温霜冻和寒露风。也有龙卷风、冰雹和春旱。

气候特征

磷溪镇地处亚热带,夏长冬短,有三特点:

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2℃左右;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左右;

日照光足,日照时数平均1998.9小时;

全年气候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及禽畜饲养和水产养殖。

行政区划

磷溪镇位于潮州市东部毗邻铁铺镇、官塘镇及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西与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相连,西南部濒临韩江东溪,与潮安区江东镇隔江相望,东北部青岚山区接壤饶平县。

镇域面积76.4平方千米,辖3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磷溪镇人民政府驻溪口,距潮州市5公里。溪口,又名磷溪,因地处北溪上游顶溪仔汇流出口处而得名。溪口大桥连结北溪两岸,东接安黄公路,南通安澄公路,是沟通潮州、澄海、饶平、福建的交通要道。相传村东北的麒麟岭石龙伸过北溪贯于村间,又得名“麟溪”,后人写成“磷溪”。宋末创乡,初有沈、夏、巫、吴、陈、何、李、方、薛、曾、邱诸姓。南宋末年饶平饶洋镇石井村人刘建阳迁入后,其他姓氏逐渐星散。现以刘姓为主,少数姓方姓陈。解放前夕属东厢乡,现属湘桥区磷溪镇。因人口众多,行政上分设七个村。

视频

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仙美村赛龙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