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碎米荠叶报春苣苔

学 名:Primulina

cardaminifoliaYan Liu & W.B. Xu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亚 纲:菊亚纲

目:玄参目

科:苦苣苔科

亚 科:苦苣苔亚科

族:长蒴苣苔族

属:报春苣苔属

分布区域:广西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suì mǐ jì yè bào chūn jù tái),学名 Primulina cardaminifolia Yan Liu & W. B. Xu,为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的小型地生草本,叶形为报春苣苔属中极少数的复叶,花淡紫色。 分布广西省,模式产地唯一族群因大规模的桉树造林运动而野外减绝,目前仅剩中央研究院、保种中心与广西植物所保存极少数个体,因此碎米荠叶报春苣苔的IUCN濒危评价等级被评为“危评,野外灭绝”。 2017年7月11日,重新发现了该物种的野外分布新居群。 [1]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植物学史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2008年由现辰山植物园科研人员韦发金最早在野外采到,经由研究后,于2013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的许为斌博士和刘演研究员、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彭镜毅研究员和Yoshiko Kono、中国台湾国立台湾大学钟国芳博士和Hsuan Chang合作正式发表。这个物种十分特殊,它是报春苣苔属大花类群中除复叶报春苣苔Primulina pinnata (W. T.Wang)Y. Z.Wang外第二个具有复叶的类群,而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极有可能是杂种起源的,但仍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

该物种在发表之时,野外分布居群数量就相当的少,尽管该种已经正式发表,但是尚未来得及开展相关的保育生物学以及其他植物学方面的研究,这个珍稀物种就已经悲剧了——其模式产地由于广泛栽植桉树,开山种苗的同时,影响到了山体结构,在2013年的一天,连绵暴雨之后山体轰然倒下,滑坡直接湮灭了这个物种已知的所有个体!所幸的是,这个物种在此前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和中国台湾的科研人员联合进行研究的时候,台湾辜严倬云保种中心引种了少量植株(10株),而广西植物研究所也从辜氏保种中心引回少量个体并保存在植物资源与地理研究中心,使得该物种不至于遭受到和圆果苣苔一样的命运,灭绝!因为仍有极少量的个体保存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因此碎米荠叶报春苣苔的IUCN濒危评价等级被评为“危评,野外灭绝”。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近圆柱状,3–5毫米。叶5–7,在莲座状基生,羽状,长10–20厘米,干燥时纸质;叶柄近圆柱状,6–长12.5厘米,密被短柔毛;小叶卵状心形,3–7×3–6.5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波状不规则羽状浅裂,密被短柔毛上表面;侧生小叶1或2对,对生或互生,宽卵形至圆形,1–3×1–3厘米,边缘波状不规则羽状浅裂,两面密被短柔毛,小叶柄短,长10毫米,2–。

聚伞花序2–4,腋生,1–分枝,3–10花;花序梗4–8厘米长,1–2毫米直径,密被短柔毛;苞片2,相反,线状披针形,7–8×2–3毫米,边缘全缘,具短柔毛;花梗4–长7毫米,密被短柔毛。花冠白色到浅紫色,长3.2 - 3.5厘米,外面具腺短柔毛,内部疏生微柔毛,有2浅黄色条纹;

花冠筒2.1 - 2.3厘米长,直径8 - 12毫米。在嘴,直径2.5 - 3毫米。在基地;肢体浅紫色,明显二唇形;正面的唇2分开超过中部,裂片长圆形,8–10×6–7毫米;3浅裂的背面唇超过中部,裂片长圆形,12–13×4–5毫米;雄蕊2,贴生于花冠筒的基1.5厘米以上;花丝线形,长约1.2厘米长,膝曲的基础上,疏生具腺微柔毛;

花药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背着,无毛;退化雄蕊2,长约5毫米,顶端头状,无毛,长约6毫米,贴生于花冠筒的基础上。圆盘状,长约1毫米,边缘波状,无毛的高度。2.5–雌蕊长2.8厘米,子房7–长8毫米,直径约1.5毫米,被微柔毛;花柱1.5–长1.8厘米,直径约0.6毫米,被微柔毛;柱头倒梯形,长约2毫米,先端2裂。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分布范围

分布广西省,模式产地唯一族群因大规模的桉树造林运动而野外减绝,目前仅剩中央研究院、保种中心与广西植物所保存极少数个体。 保种中心收藏数量:10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繁殖方式

1、种子播种繁殖。 2、叶片扦插繁殖。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保护现状

GCCC野外实地调查 2017年7月11日,碎米荠叶报春苣苔,一个曾被评价为野外灭绝的报春苣苔属珍稀濒危植物,重新发现了其野外分布的新居群。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是报春苣苔属大花类群中除复叶报春苣苔Primulina pinnata(W. T.Wang)Y.Z.Wang外第二个具有复叶的类群,而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极有可能是杂种起源的,野外分布居群数量就相当的少。尽管该种已经正式发表,但尚未来得及开展相关的保育生物学及其他植物学方面的研究,其模式产地由于广泛栽植桉树,开山种苗的同时,影响到了山体结构,在2013年由于滑坡直接湮灭了这个物种已知的所有个体。因为仍有极少量的个体保存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因此碎米荠叶报春苣苔的IUCN濒危评价等级为“危评,野外灭绝”。

2014年5月,桂林植物园主持中国植物园联盟项目“中国本土植物全覆盖清查与保护(试点)”子课题“广西本土植物调查与保护”,碎米荠叶报春苣苔被评为野外灭绝等级,其面临的生存危机仍然在日益加重。从2010年开始,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扩大了对其分布地域的考察,2017年7月8日,终于在距离该种的模式产地所在乡直线距离有12公里的新公布地发现疑似碎米荠叶报春苣苔。

这是继焰苞报春苣苔之后,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通过长时间的野外实地调查,在被评价为“野外灭绝”的苦苣苔科植物类群中,重新发现野外分布地点和物种居群的第二个报春苣苔属物种。在对所有个体进行清点后,共发现成熟植株27株,幼年个体119株(真叶2-4枚),所有个体集中分布在悬岩下部,生境脆弱,完全依赖于上方茂盛的常绿阔叶林植被荫蔽和岩壁上的少量滴水,亟待开展扩繁和保育工作。

经观察,这些植株中仅有少量残存果荚,但果荚内均无种子,因此研究人员从所有个体上分别采集1枚,共采集了27枚叶片用于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内行叶插繁殖并最大范围地保存其遗传多样性。随后,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和桂林植物园将针对碎米荠叶报春苣苔开展大量的科研工作,并争取早日将这个美丽的物种进行产地回归,使它永远在广西的青山碧水间绽放芳华。 [2]

参考来源

  1.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 植物智, 2020-01-18
  2.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在野外重新发现-中国植物园联盟 2017年7月12日 2017年7月11日,碎米荠叶报春苣苔,一个曾被评价为野外灭绝的报春苣苔属珍稀濒危植物,重新发现了其野外分布的新居群。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是报春苣苔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