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石滬

增加 8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雙心石滬.jpg|缩略图|右|石滬是人與大海相互依存的捕魚方法。]]
'''石滬'''是漁民利用 [[ 玄武岩 ]] [[ 硓𥑮石 ]] 等石塊,在海邊堆築的漁撈設施,利用潮汐的漲退,讓游至岸邊覓食的魚群,退潮後被石滬所阻隔,藉此捕撈魚蝦。這種捕魚方式,在清領時期盛行於 [[ 澎湖 ]] 群島,官府甚至可對石滬課徵稅賦,顯見當地漁獲量豐富。
<ref>原文網址:https://the.nmth.gov.tw/nmth/zh-TW/Item/Detail/b8b043e5-75aa-415b-ac30-20aff156664b</ref>
===早期普遍的撈捕行為===
[[File:石滬,人與大海相互依存的捕魚方法.jpg|缩略图|右|石滬,原理為利用潮汐起落,在 [[ 潮間帶 ]] 堆砌兩道長圓弧形堤岸,從淺水處一路延長至深水處,在深水處盡頭向內做成彎鉤狀。]]石滬,是一種利用 [[ 潮汐 ]] 的陷阱式捕魚法,也是全世界早期普遍的撈捕行為,最早可以追溯到 [[ 石器時代 ]] 。長期投入石滬研究的澎湖科技大學研發長李明儒說,包括 [[ 北美 ]] [[ 加拿大 ]] [[ 美國 ]] ,以及 [[ 日本 ]] [[ 泰國 ]] 等國家,都有石滬存在,只是材料因地制宜、各不相同。
<ref>原文網址:https://www.peoplenews.tw/news/e2d8acd3-f281-4652-985b-3a82ce7c7db3</ref>
石滬為澎湖的一種人與大海相互依存的捕魚方法。原理為利用 [[ 潮汐 ]] 起落,在潮間帶堆砌兩道長圓弧形堤岸,從淺水處一路延長至深水處,在深水處盡頭向內做成彎鉤狀。漲潮時,魚群順著海水進入石滬中覓食 [[ 海藻 ]] ;退潮後,石堤已高於海面,魚迴游至捲曲處被阻,困於滬內,漁民藉此捕捉漁獲。全世界石滬約不到六百口,在 [[ 澳洲 ]] [[ 夏威夷 ]] [[ 密克羅尼西亞 ]] [[ 芬蘭 ]] 等都有文獻。 [[ 亞洲 ]] 則日本、台灣、泰國等 [[ 太平洋 ]] 諸島都有石滬的分布。澎湖縣現有五百七十四口以上石滬,白沙鄉吉貝村佔了102座,為世界密度最高。台灣本島則以桃園市新屋區沿海擁有最多的石滬群。
<ref>原文網址:https://penghu.info/OBCC899B9DC84D6FA4F7</ref>
<ref>原文網址:https://www.peoplenews.tw/news/e2d8acd3-f281-4652-985b-3a82ce7c7db3</ref>
雙心石滬又稱頂隙滬,因為就位在七美頂隙的位置,建造這個石滬的老師傅也是吉貝人,吉貝號稱澎湖石滬的故鄉,整個澎湖700座石滬裡頭,吉貝一個村就佔了88座。 [[ 七美 ]] 雙心石滬之所以能名聲響亮,在於它的造型美麗浪漫,也在於它的保存完整,因為澎湖大多的石滬不是頹倒就是已經棄置,只有雙心石滬每年都會有維修工程在進行。
<ref>原文網址: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Spots:%E9%9B%99%E5%BF%83%E7%9F%B3%E6%BB%AC</ref>
2,0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