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眼泪(郑喜艳)

眼泪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眼泪》中国当代作家郑喜艳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眼泪

人到中年,经历了世事的沧桑,自认为已百炼成钢,心如僵石,刀枪不入,再也不会感动流泪。当誓言成空、爱人背弃时,眼泪吞进肚里;父亲去世时,心在流泪滴血,眼里却没有泪水;对朋友一腔真心被误解时,不想辩解什么,挥一挥手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无辜挨上司批评时,背转身笑笑,依然我行我素。想到心如盔甲的自己,内心有一种自豪。

可最近几天,却不知为何,似乎又回到了小姑娘的岁月,随便一点小事,便泪水涟涟。前天晚上,市文化局的王老师教唱《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王老师嫌我们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没唱出感情,启发我们说:“想想黛玉葬花那个意境,凄冷悲伤......”我眼前立即浮现出一幅画面:秋风萧瑟,落英缤纷,黛玉系一大红斗篷,荷锄去埋葬装在锦囊中的残红。一边埋葬,一边暗自流泪。当唱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我的眼泪汹涌而出,再也唱不下去。是啊,落花还有黛玉怜、黛玉葬,等到她红颜老去离世,又会有谁为她悲伤,埋葬她的香魂?果真如她所料,她的红颜未老,却魂消香断,离开人间时,只有她的丫鬟紫鹃在她的香魂旁哭泣。

凤凰沱江岸边,听涛山下,沈从文墓旁,附立了一块石碑,刻的是沈从文夫人张兆和女士的话:“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理解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负的重压,是在整理选编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读着这段文字,我流泪了,为大师生前的寂寞。大师生前文坛长时间不接纳他,文化大革命时打扫女厕所,朝夕相处的爱人在死后才真正理解了他。人生究竟是可悲的,大师尚如此,何况我们凡人?

今天上午下班下公交车,走进小巷,看见一二十多岁双目失明的男孩正在唱歌,身前放一捐款箱,身边站一五十多岁的农村妇女,一看便知是男孩的母亲。歌唱得很棒,有专业水平。上前看捐款箱上的文字,原来男孩河南大学音乐系毕业,上班两年便得了白血病然后失明。家在农村,没钱换骨髓,只能靠吃药维持生命。偏偏屋漏又逢雨,男孩的父亲出去打工又遭车祸,现在正躺在医院里,男孩只好街头唱歌募些捐款给父亲治病。正是花季却双目失明,男孩的歌声依然铿锵激昂,燃烧着对生活的爱、对生命的希望。忍住涌出的泪把钱放进捐款箱,男孩母亲给我鞠躬,我却不敢再打量母子二人。本想再听听男孩优美的歌声,眼泪却汹涌而出,只好低头急急逃离。

午休时看杂志《特别关注》,其中《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这篇文章又令我泪水澎湃,午觉竟无法入睡。说的是天才诗人海子,在他25岁生日那天,躺在山海关的铁轨上,任呼啸而过的火车碾轧过年轻的身体。而他的远在乡下的母亲,却在这天早晨,在袅袅炊烟中熬好一锅红米粥,用传统的方式,为异乡的儿子默默祝福。天下母亲爱孩子都是一样的,每逢我的生日,无论我在家与否,母亲早上都要煮几个鸡蛋,为我庆生。每次回家,母亲都把自己养的、不舍得吃的土鸡蛋装好让我拿走。

海子15岁即考进北京大学,整个村子及县城都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母亲第一次去北京看儿子,背的包里装了自己养鸡下的五十个鸡蛋,颠簸几天几夜,居然一个也没有破,一直把包搂在怀里,为的是让儿子苍白的脸色增加些红润。母亲的眼里没有诗人,没有天才,只有那个叫查海生的儿子。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个诗人,一个母亲,却不能没有自己的孩子。海子,你给我们展示的是诗意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己却悄然离开这个世界;海子,你把最疼的一首诗留给了母亲;海子,我们这些爱你的凡夫俗子永远无法原谅你。

该流泪的时候却没有眼泪,与己无关的事情却痛至心扉,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1]

作者简介

郑喜艳:女,河南人,喜欢读书旅游,希望书籍和行走能滋养一颗丰富的灵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