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真核藻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真核藻類

真核藻類為一群沒有根、莖、葉分化,能進行光合作用的低等自養真核植物,大約出現於15億~14億年前。形態包括單細胞、各式群體、絲狀體、葉狀體、管狀體等。大小從幾微米到幾米(海帶),甚至百米(巨藻) 結構簡單,無明顯組織分化。

簡介

少數種類有表皮層、皮層和髓的分化,如海帶。植物體通常稱為原植體。大多數具細胞壁,僅隱藻、裸藻、多數金藻無;細胞核均具真核,有核膜、核仁,出現染色體;細胞器有質體、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等;光合器(載色體)包括杯、盤、帶、星、塊、網狀等多種形態,綠藻和輪藻形成簡單的基粒,其餘藻類不形成基粒。光合色素包括4種葉綠素類(葉綠素a、b、c、d)、類胡蘿蔔素類(5種胡蘿蔔素和多種葉黃素)、藻膽素類(紅藻、隱藻和甲藻中含藻膽素);葉綠體為含葉綠素a、b,呈綠色的光合器;色素體為含葉綠素c或d,呈褐、黃褐或紫紅色的光合器。繁殖包括營養繁殖(細胞分裂、藻體斷離、繁殖小枝)、無性生殖(產生無性孢子,即遊動孢子、不動孢子等)和有性生殖(同配生殖、異配生殖、卵式生殖);合子或受精卵脫離母體,產生新藻體;合子或受精卵不發育成胚。絕大多數真核藻類生於淡水、海水、鹹淡水等各種水體中,也有生於潮濕的土表、岩面、樹皮、牆壁等處,有的種類生於高山積雪上,也有的與真菌等生物共生。生活型包括浮游、附着、固着、底棲等。通常分為10個門。約有8600種,為藻類最大一門。藻體有單細胞、群體、絲狀體、葉狀體、管狀多核體等各種類型。細胞壁由纖維素構成。細胞內各有一定形態的葉綠素,如杯狀、環狀、星狀、網狀等;葉綠體中含有和高等植物一樣的葉綠素a、b、胡蘿蔔素和葉黃素,故植物呈綠色。葉綠體中有一至多個蛋白核。貯藏的養料主要是澱粉,也有脂類。生殖方式多樣,無性和有性生殖都很普遍,不少種類有世代交替現象。少數種類的營養體和多數種類的孢子或配子多具2條或4條頂生等長的鞭毛,少數1、8或多條,尾鞭型。分布很廣,但大多產於淡水,少數分布於潮濕土表或海產。一般可分為2綱:綠藻綱Chlorophyceae和接合藻綱Conjugatophyceae。常見如團藻屬Volvox、衣藻屬Chlamydomonas、水綿屬Spirogyra、小球藻屬Chlorella、實球藻屬Pandorina等。

評價

植物體具有類似根、莖、葉的分化。莖有節和節間之分,在節上輪生有相當於葉的小枝,有些種類體外被有鈣質或膠質。細胞內具有小形盤狀或橢圓形色素體;光合色素為葉綠素a和b,以及β胡蘿蔔素、葉黃素和其他類胡蘿蔔素;無蛋白核;同化產物為澱粉。單核。在成熟的細胞中具大的中央空泡。只有卵配生殖,生殖器官發達,具藏精器和藏卵器,生於小枝的節上或小枝輪基部,成熟時多呈橘紅色或金褐色,精細胞具有2條等長,頂生偏於一側的鞭毛。有些種類能在地下假根部分的節上產生珠芽,進行營養繁殖。分1綱3目(直立輪藻目Sycidiales、右旋輪藻目Trochiliscales、左旋輪藻目Charales),現存僅左旋輪藻目的輪藻科Characeae,含6屬,約400種,我國已報道的有150多種。廣泛分布於各種淡水或半鹹水中,稻田、池塘、湖泊、沼澤中尤為常見。無細胞壁,大多為具鞭毛遊動型的單細胞體。多數種類含有與綠藻門相似的色素體,有或無蛋白核,僅有少數種類不具色素體而成為無色種類,但貯藏物質均為類似於澱粉的副澱粉和脂肪。在貯蓄泡的一側,具1至數個司排泄作用的伸縮;在貯蓄泡的壁上常具一個有感光功能的眼點。營養方式有植物性、純動物性或腐生性。分布較廣。多數產於淡水,少數產於鹹水和半鹹水,極少數生長在潮濕土壤上或冰雪中,也有寄生或附生的種類。全世界約40屬,1000多種。僅裸藻綱Euglenophyceae,包括2目:裸藻目Euglenales和柄裸藻目Colaciales,前者包括能自由運動的種類,分為3科:裸藻科Euglenaceae、變胞藻科Astasiaceae、袋鞭藻科Peranemaceae;後者包括附生的種類,僅柄裸藻科Colaciaceae。常見的種類多屬於裸藻科的裸藻屬Euglena、扁裸藻屬Phacus和囊裸藻屬Trachelomonas。。[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