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树 (豆科金合欢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相思树 (豆科金合欢属植物) |
|
相思树,又名:台湾相思、台湾柳、相思仔,拉丁文名:Acacia confusa Merr. ,豆目、豆科、相思子属植物,常绿乔木,无毛;枝灰色或褐色,无刺,小枝纤细。苗期第一片真叶为羽状复叶,长大后小叶退化,叶柄变为叶状柄,叶状柄革质,在我国境内的有台湾相思树。
相思树生长迅速,耐干旱,为华南地区荒山造林、水土保持和沿海防护林的重要树种。材质坚硬,可为车轮,桨橹及农具等用;树皮含单宁;花含芳香油,可作调香原料。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相思树
- 拉丁学名: Acacia confusa
- 别称: 台湾相思、香丝树、相思仔、假叶豆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蔷薇亚纲
- 目: 豆目
- 科:豆科(蝶形花科)
- 属:相思子属
- 种: 相思树
- 分布区域: 台湾南部、广东省和福建的中南部的丘陵、平原及东南亚一带 植林三宝 红胶木 湿地松 相思树
简介
相思树属于常绿乔木,树枝摸起来较平滑而且无刺。在种子、幼苗的阶段,
可发现到它的"真叶"(真正的叶子,有别于稍后的叶柄变态成叶子形状的"假叶"),真叶是二回羽状复叶,在相思树长大之后,叶子会退化成假叶。
因为相思树生长在较干旱的地区,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量,必须有自我保护的机制,就跟仙人掌一样。假叶是镰刀状且互生,花金黄色,闻起来有轻淡的香味。花萼约为花冠的一半长,有着淡绿色的花瓣,花瓣长约2mm。其果实为荚果。
形态特征
干皮灰红褐色,细长条片状剥落,具有圆球状顶芽。叶线形至阔线状披针形,长 5~10 公分,宽 0.8~1.2 公分,表面绿色,背为淡绿色;先端锐尖至略钝,边缘略呈波浪形,新叶多亮绿略带淡红色。雄球花、无柄、圆柱状、长 2~4 公分;雄花序, 1 至 3 个簇集腋生。种子单一成桃形,顶端突起歪斜;直径约 0.8~1.2 公分,种托肥大。肉质种托红色,种梗长 0.5~1.1 公分,较丛花百日青略短。
常绿中乔木,干皮灰红褐色,细长条片状剥落,具有圆球状顶芽。
雄球花,无柄,圆柱状,长 2~4 公分。雄花序, 1 至 3 个簇集腋生。种子单一成桃形,顶端突起歪斜,直径约 0.8~1.2 公分,种托肥大。肉质种托红色,种梗长 0.5~1.1 公分,较丛花百日青略短。桃实百日青系台湾特有种,分布于台湾中部的低海拔阔叶林中,在北山坑、莲华池及日月潭等地可见之。
因生育地遭破坏及族群遭挖采,数量持续下降,生存备受威胁。经评估列属“濒临绝灭”级稀有植物。 相思树的花期比较长,从四月开到十月。花为金黄色,头状花序,比较好看。
花落后结带状、扁平的荚果,种子成熟后为深褐色,比较光滑,且有甘蔗。
常绿乔木,高6-15米,无毛;枝灰色或褐色,无刺,小枝纤细。苗期第一片真叶为羽状复叶,长大后小叶退化,叶柄变为叶状柄,叶状柄革质,披针形,长6-10厘米,宽5-13毫米,直或微呈弯镰状,两端渐狭,先端略钝,两面无毛,有明显的纵脉3-5(-8)条。
头状花序球形,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直径约1厘米;总花梗纤弱,长8-10毫米;花金黄色,有微香;花萼长约为花冠之半;花瓣淡绿色,长约2毫米;雄蕊多数,明显超出花冠之外;子房被黄褐色柔毛,花柱长约4毫米。
荚果扁平,长4-9(12)厘米,宽7-10毫米,干时深褐色,有光泽,于种子间微缢缩,顶端钝而有凸头,基部楔形;种子2-8颗,椭圆形,压扁,长5-7毫米。花期3-10月;果期8-12月。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斐济亦有分布。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本种生长迅速,耐干旱,为华南地区荒山造林、水土保持和沿海防护林的重要树种。
使用价值
材质坚硬,可为车轮,桨橹及农具等用;树皮含单宁;花含芳香油,可作调香原料。
相思树的树干非常坚硬,可作为薪炭材,固称为相思炭,而且可燃烧许多时间。
木材可制火车路轨的枕木、矿坑用材,亦可制做家具、农具。
由于它的根部分化的非常多,能够紧抓土壤,再加上能够禁得起强风、旱灾和可生长于贫脊之地的优点,所以常用作绿化荒山、水土保持。
根部长有根瘤菌,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将其转化为植物可直接吸收的氮元素,而相思树则提供根瘤菌所需的养分。有助改善贫脊土地缺氮的情况
栽培技术
高度×冠幅:相思树10m~15m×5m。直干相思树、耳荚相思树6~10m×3m。质感:细至中。色泽:叶黄绿至暗绿、花金黄色、果实褐色。光照:阳性植物、需强光。生育适温:23~30℃。生长特性:生长快、耐热、耐旱、耐瘠、耐酸、耐剪、抗风、抗污染、成树不易移植。景观用途:树冠苍翠绿荫,为优良而低维护的遮荫树、行道树、园景树、遮荫树、防风树、护坡树。
幼树可作绿篱树。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均美观。尤适于海滨绿化。花能诱蝶、诱鸟。光照:阳性植物,需强光。生育适温:23~30℃。
种植方法:
台湾相思3~5月开花,7~9月荚果成熟。荚果成熟时呈褐色,能自行开裂,宜及时采种,除杂晒干。种子含水率以9~10%为宜,可混以石灰或草木灰,袋装或陶器贮藏, 1年内发芽率与新鲜种子相差无几。
千粒重26~31g,每千克约32000~38000粒。种皮坚硬,富油蜡质,极难吸水,宜将种子浸于沸水中,搅拌约2~3分钟,再用冷水浸种24小时,然后播种,发芽率可达70~80%。如为苗圃育苗,一年生苗高可达60~70cm,宜在苗高30厘米时栽植。如为容器育苗,苗高20~25cm时即可出栽,效果比裸根苗好。
造林株行距一般宜1.5×1.5~2×2m,侵蚀裸露地可1×1.5m或1×2m,营造薪炭林或在坡度较陡或冲刷严重的地方造林1×1米。台湾多采用直播造林,生长与植苗造林相同。此外,在花岗岩石质山地还可用飞机播种营造台湾相思纯林或与马尾松的混交林 相关记载:
木名:相思树;
①有些具有红色种子的树种。如“红豆树、海红豆”等。
②《文选·左思〈吴都赋〉》:“楠榴之木,相思之树。”刘逵注:“相思,大树也。材理坚,斜(邪)斫之则文可做器。其实如珊瑚,历年不变,东冶有之。”
③古代传说,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之妻何氏美,康王夺之。
韩凭自杀。何氏也投台而死,遗书愿合葬。康王怒,使里人分埋之,两冢相望。宿昔之间,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合抱,根枝交错,又有雌雄鸳鸯栖宿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宋人哀之,因称其木为相思树。见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
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后因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多用途速生相思树
多用途速生相思适应性广,生物量大,枯落物含氮量高,据测定每年每公顷可提供3500kg枯落物,分解后相当于500kg尿素。
同时一份落叶能吸收其自身重量三倍的水,一年可吸收约40吨水,林内湿度经常在80%以上,因此大面积多用途速生相思树种植后对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林内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1]
参考文献
- ↑ 深圳仙湖植物园的台湾相思树 ,船山渌水, 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