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盛志勇[1] 毕业院校,上海医学院。创伤外科学家,烧伤学家。浙江德清人。盛志勇从事各类型烧伤救治,单位职位及社会兼职,国家一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为多国烧伤学会会员,为国际烧伤学会资深会员。他是中国最早从事烧伤、创伤的研究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创作了烧创伤理论依据,多次领导解放军公关课题,为中国的医疗乃至世界的医疗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主要成就 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盛志勇
出生 1920年7月1日
浙江德清
国籍 中国
职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知名于 解放军总医院创伤外科、烧伤科主任、主任医师;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外科教授;解放军第三零四医院副院长、创伤中心主任、烧伤研究所所长。
知名作品烧伤治疗与研究
烧伤新进展
现代烧伤治疗学

目录

人物简介

盛志勇,主要从事创伤、烧伤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数十年,为我国创、烧伤专业开创者之一。一级教授、主任医师。浙江德清人,194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四临床部专家组组长、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烧伤外科学会主委、中华创伤外科学会常委、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华烧伤杂志名誉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中华创伤杂志名誉主编、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副主编、国际烧伤学会资深委员及Burns杂志编委。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中印、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邢台、唐山大地震及成昆铁路救伤工作。曾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烧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外科学会常委,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华整形烧伤杂志副主任编委。现任解放军总医院三零四临床部专家组组长、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解放军医学杂志主任编委,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委、副主编,国际烧伤学会机关报Burns杂志编委,国际烧伤学会资深会员,美国、加拿大创伤学会荣誉会员、以色列烧伤学会荣誉会员。50年代,在国内最早从事放射复合烧伤的治疗实验研究,初步阐明了病程规律和治疗方法。提出细菌内毒素可能是产生烧伤后脓毒症的主要原因。在烧伤治疗中,倡导了休克期复苏加用全血、休克期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输液量、CO2张力计监测胃肠道血供应、应用山莨菪碱改善胃肠道供血以降低细菌内毒素的移位、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以减轻重灌流损伤、休克期大面积切痂等,通过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提出烧伤休克治疗应达到三个目标。深入研究了烧伤脓毒症和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降低了发生率和死亡率。总烧伤治愈率达9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领导完成低温储存皮肤的研究,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液氮保存异体皮库。

社会任职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高级顾问。美国科学促进学会和国际外科学会会员、美国创伤学会、加拿大创伤学会和以色列烧伤学会荣誉会员。白求恩(加拿大)客座教授,为国际烧伤学会资深会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3项、其它奖24项。主编和撰写专著27部,发表学术论文880余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总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1999年获何梁何利进步奖。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2次。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学成就

盛志勇在中国国内最早从事创伤、烧伤放射复合烧伤的研究,在烧伤治疗中,倡导了休史期复苏加用全血、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输液量、CO2张力计监测和山莨菪碱改善肠道血供、证实烧伤后氧自由基损伤和防治的重要性及休克大面积切痂等,使烧伤临床治愈率达99.6%,LA50达98%(III度LA50%86%)。指导完成低温储存皮肤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创、烧伤后肠道细菌与内毒素移位的研究,对创、烧伤后感染和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领导了解放军军"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课题"创(烧)伤后多器官衰竭(MSOF)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50年代,在中国国内最早从事放射复合烧伤的治疗实验研究,初步阐明了病程规律和治疗方法。提出细菌内毒素可能是产生烧伤后脓毒症的主要原因。应用山莨菪碱改善胃肠道供血以降低细菌内毒素的移位、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以减轻重灌流损伤、休克期大面积切痂等,通过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提出烧伤休克治疗应达到三个目标。深入研究了烧伤脓毒症和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降低了发生率和死亡率。总烧伤治愈率达9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领导完成低温储存皮肤的研究,建立了中国国内第一家液氮保存异体皮库。

人物经历

1920年7月1日生于上海。

194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任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主治医师。

1947年入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进修。次年回国,任上海沪东医院主治医师。

建国后,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外科系副主任、副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创伤外科主任、教授,解放军第三0四医院副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理事、烧伤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烧伤学会实验诊断委员会委员。

1958年开展放射复合烧伤的实验研究。

1960年提出了治疗方案。六十年代对烧伤感染和细菌内毒素、休克、切痂植皮、血液流变学、免疫学、内脏并发症等有较深研究,并指导临床实践。

至1985年的三十年间,主持收治二千一百六十四例烧伤病人,治愈率达95.6%。

1973年成功地建立了液氮皮库。著有《腹部外科手术图谱》,编有《烧伤的治疗和研究》等。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邢台、唐山大地震及成昆铁路修建中的救伤工作。

荣获奖励

荣誉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8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1项。其他奖15项。主编和撰写了学术专著24部,发表学术署名论文600多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解放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并被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年由江泽民主席签署通令荣立一等功,并被总后授予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

"烧伤的治疗与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肠道细菌移位与内源性感染的研究"、"皮肤贮存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烧战)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机理和动物模型的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有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12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著作

主编和撰写了专著《烧伤治疗与研究》,《烧伤新进展》和《现代烧伤治疗学》等,发表论文200余篇。

医学研究

盛志勇出生在上海一个医生家庭。当战火燃烧到鸭绿江的时候,盛志勇与一群热血青年一起奔赴前方,从此,他的命运与共和国紧紧地连在一起。

70年代初,他从国外关于液氮储存种牛精子的报道中得到启示,开始液氮储存皮肤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验研究,连续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建成国内最早的低温异体皮库,使皮肤移植后的存活率稳定在95%左右。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是烧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通过临床研究和大量动物实验,盛志勇采用独特的治疗方法,使发病率由17.3%下降到6.9%,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由87.5%下降到40%。

某单位一位青年女职工因机房起火,全身95%烧伤,其中三度烧伤达90%, 伴有重度呼吸道烧伤,生命垂危。盛志勇先后为她进行了38次植皮和整容手术,最长的一次手术近8个小时。植皮时要在巴掌大的异体皮上挖160到200个小孔,再把小米粒一样大的自体皮相间植入孔内。光取病人的头皮移植就达30多次。为了使病人完全康复,他坚持进行了20年的追踪治疗。这位女工和正常家庭主妇一样,能用失去十指的双手包饺子、编织、乒乓球,还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一位美国教授看了录相后惊叹:这是发生在中国的人间奇迹!

盛志勇年逾八旬,但思维活跃,他的目光永远盯在世界医学的最前沿。进入90年代,他和他的同事们在烧伤领域开始了新的探索,并在中国国内最早研制出适用于烧伤患者涂用的化妆油彩,解决了浅度烧伤愈合后皮肤色素沉着的问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他们还总结出一套不同手法的体疗按摩和系列功能康复疗法。

“工作使人长寿”——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寿之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烧伤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一级教授盛志勇如今已是99 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且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至今仍在发挥余热。著名烧伤专家陈壁教授曾以“工作是盛老最好的养生”来评价盛老。而盛老则认为: “我的时间不多了,还有好多事没有办,得抓紧呀!工作使人长寿,停止了工作,活得再长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盛老的高寿不仅仅是因为他热爱工作,他的健康与高寿,与他淡泊名利、永远保持“好奇心”的心态及年轻时喜欢运动、兴趣广泛等生活习惯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烧伤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一级教授盛志勇如今已是99 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且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至今仍在发挥余热。著名烧伤专家陈壁教授曾以“工作是盛老最好的养生”来评价盛老。而盛老则认为: “我的时间不多了,还有好多事没有办,得抓紧呀!工作使人长寿,停止了工作,活得再长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盛老的高寿不仅仅是因为他热爱工作,他的健康与高寿,与他淡泊名利、永远保持“好奇心”的心态及年轻时喜欢运动、兴趣广泛等生活习惯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好奇心能使心态不易变老”

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是盛老永葆青春心态的秘诀。“年轻时,我的好奇心很强,什么事都喜欢动手试一试。我小时候听说人的头骨有7 个孔,在7 个孔里放7 颗黄豆,撒一泡尿,头骨就会在地上滚动。于是,就和同学到郊外找了一个人头骨如法炮制,结果头骨一动不动,才知道这是大人骗小孩子的。中学时,我对化学非常感兴趣,化学成绩在全班也最好。有一次,我在家做电解实验,用的是漆包线,由于不绝缘,差点被电死。还有,一把银勺子,放在工业区,几天后为什么会变黑?把一只青蛙放到不见光的环境里,过几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思考这些问题,是我孩提时代的乐趣。如今,除了持续至今的烧创伤研究外,书法和英语学习成了我最大的爱好。我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看一段英文小说,各种各样的小说都爱看, 主要爱看侦探小说,这样可以保持一颗好奇心,使心态不易变老。”可以说,正因为盛老有了这颗“好奇心”,才引发了他对科研事业的探索和研究。70 年代初,他从国外关于液氮储存种牛精子的报道中得到启示,开始液氮储存皮肤的研究。经过20 多年的探索和实验研究,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终于建成我国最早的低温异体皮库,使皮肤移植后的存活率稳定在95% 左右。

“我曾荣获跳绳冠军”

盛老强健的身体,跟他年轻时喜欢运动有关。“我从小就特别调皮,玩心也很大,一放学,扔下书包就跑出去玩,在成堆的石沙上疯跑,家里经常吃晚饭时找不到我。我在学生时代很贪玩,成绩不是很好,但我擅长很多运动,篮球、乒乓球、足球、网球我都玩。还有游泳、跳绳、踢毽子、单双杠、骑马打猎等运动,我几乎样样都喜欢,而且一学就会。冬天我还洗冷水澡。在华山医院实习时,我曾荣获跳绳冠军,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时,我曾获乒乓球三级运动员的称号。那时候,同学们送我个外号叫‘猴子’,一是因为我属相为猴,二是我活泼好动。后来直到高二时,才逐渐‘改邪归正’,成绩明显提高。”盛老不无得意地说。“16岁之前,我从来不穿长裤,一年四季为图运动方便,我都穿短裤,也从没没有感觉到冷。直到后来上了医学院,学校有了着装规定,我才开始穿长裤。”盛老认为,他现在规定,我才开始穿长裤。”盛老认为,他现在身子骨的强健,主要是源于年轻时热爱运动打下的基础。他建议,现在的孩子们太辛苦,玩的时间太少,业余时间都在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应该让孩子们有更多玩的时间,这对成年后的身体是大有好处的。如今,盛老在二楼上班,他总是步行而上。这对于一位近百岁的老人来说,也算是一种锻炼吧。 “人老了要有点兴趣爱好”

盛老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小时候,他喜欢逗蛐蛐、养虫子、养小白鼠,“我在小白鼠的笼子里装了个圆形的梯子,常常痴迷地看着小白鼠爬梯子玩。”参加工作后,他又喜欢上了集邮,只要看到邮票,就注意收集,时间一长,清朝的大龙邮票,德国100 多万马克的邮票等都有收藏。“可惜有许多很珍贵的邮票在‘文化大革命’中作为‘四旧’给丢了。”盛老不无惋惜地说。盛老也喜欢音乐,尤其喜欢西方的男高音和歌剧,如《茶花女》《蝴蝶夫人》等,并喜欢收藏外国古典音乐的磁带、CD 唱片等,世界四大男高音的录音磁带和CD唱片他都有收藏。盛老也喜欢书法,他的书法遒劲秀婉、 潇洒豪放,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他时而会以挥毫泼墨来调节身心。“我的办公室中,挂着几幅各界朋友送的书法。工作之余,在办公室中走动走动,抬头欣赏并陶冶一下情操。有时候看看别人的字,来了灵感,就提笔写一写……2008 年,包括自己在内的20 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著名书画家欧阳中石、李铎、刘炳森、林岫、刘大为等一起,挥毫泼墨,切磋技艺,笑吟诗句。在与书法家切磋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快获得进步。”他笑言:“人老了要有些兴趣爱好,这样心态才不会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