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蒿(Herba Artimisiae Sieversianae)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
白蒿是一种多年生轴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长快,3月中旬至4月开始生长,8月中旬开花,9月初结实,10月初成熟。分布范围:主要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西藏等地。此外山东江苏等地也有栽培。
[1]

形态特征

大籽蒿:一、二年生草本。主根单一,垂直,狭纺锤形。茎单生,直立,高50-150厘米,细,有时略粗,稀下部稍木质化,基部直径可达2厘米,纵棱明显,分枝多;茎、枝被灰白色微柔毛。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形,两面被微柔毛,长4-8(-13)厘米,宽3-6(-1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稀为深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羽状全裂或深裂,基部侧裂片常有第三次分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毫米,宽1-1.5(-2)毫米,有时小裂片边缘有缺齿,先端钝或渐尖,叶柄长(1-)2-4厘米,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头状花序大,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6毫米,具短梗,稀近无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开展或略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近等长,外层、中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长椭圆形,膜质;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3)层,20-30朵,花冠狭圆锥状,檐部具(2-)3-4裂齿,花柱线形,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多层,80-120朵,花冠管状,花药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开,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根系发达,在草场正常利用的条件下,主根可伸入100厘米的土层中,侧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根系入土深度超过株高的4~5倍,根幅大于冠幅2~3倍。利用过度,生境干旱程度加剧,植物地下部分则犬于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减弱,不定根大量出现,甚至发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另一特点是,枝条在适宜条件下能长不定根,当枝条长出不定根,植株受践踏后,枝条脱离母株,亦能发育成新个体。在内蒙古高原上,它可向着由风力而形成的薄层沙地延伸。冷蒿属于温带旱生小半灌木。性耐干旱和严寒,适生于≥10℃的积温2000~30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的气候条件范围内。在高平原、山地、丘陵、沙地或撂荒地的沙质和砾质土壤上,均能繁盛地发育生长,但不能进入低湿的盐渍化生境。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1)白蒿有明显的利胆退黄作用。
白蒿可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可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无论对正常实验动物,还是对CCl4所致肝损伤大鼠,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2)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和坏死程度。
茵陈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等成分均有保肝作用。
保肝:诱导肝药酶、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3)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牛型及人型结核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病原性丝状体,以及黄曲霉菌、杂色曲霉菌等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茵陈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是茵陈炔酮、对羟基苯乙酮和其他挥发油成分。
(4)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茵陈能使高血脂动物血清胆固醇和β-脂蛋白降低,主动脉壁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减轻。
(5)解热、镇痛、抗炎茵陈对伤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均有明显解热作用,茵陈中6,7-二甲基七叶苷元对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并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关节肿胀程度有抑制作用。 [2]

参考来源

  1. [白蒿的功效. ]
  2. 白蒿怎么吃. [2019-12-28].